文字是一个人的名片,上面清晰地刻印着这个人经历的风霜,他(她)的胸襟和情怀,以及这个人的品质和涵养!
差不多,就在我接识雁韧叔后没多久,一个对于我来说,比较特别的老师也随之而来了。
虽然我写字的时间不长,但幸运之神的手,极其垂怜地向我指明了正确的途径,避免了我在写字的长路上迷失方向,作无谓地牺牲。估计也就是上苍怜我曾经靡费掉了大把的好时光,及时止损,特地在暗沉的长夜里照进一条缝隙,让我幸运地追随着“光”的方向,一步一步地走出黑暗,走向光明!
所以,我在简书上的第一部文集的 名称就是:《追光的小蚂蚁》。我追逐着阳光行进,我是一个追光的人。
因缘际会,初入简书的茫茫人海里,一路上有幸遇到了一个又一个学识渊博、人品贵重,值得尊敬的师长们。就在刚才,简书上的老朋友水老师在我新写下的一篇《感谢,您也在简书上(上)》 诚恳地写下了:你看你是多么的幸运,来简村你不孤单。
水老师说得对,来到简书是我在有限的几件重要决策中,做出的最明智的事情之一。
也是在2021年春节前,某一天还是在阅读简书首页推文的时候,看到了一篇精彩的评析古代诗文的佳作。专业的角度,老道的笔触,丝丝入扣,客观中肯地点评,让我牢牢地记住了他的名字(在这里,为了方便,我姑且称他为一阵风老师吧。),果断地厚着脸皮,盯上了他,要到了他的微信号,如愿以偿地进入了他的学习群。直到现在,依然活跃的留在这位老师的学习群中,积极地参与发言,提出各种问题,自说自话地表明自己浅显的见解和想法。事实上,我的很多看法和理念,也不一定就是正确和成熟的。但我愿意提出来,就是期望能够得到群里各位老师们睿智的回答,以解我心中的疑惑。
这位“一阵风”老师是为数不多的几个,愿意耐心地回答我各种奇葩问题的老师了。从这点儿上看,他做到了一个群主应尽的地主之谊了。也如实地尽到了一个师者,义务答复提问者疑虑的善意了。我娘亲一直对我说:多去看看别人的好,再想想你是否给予了他人同等的善意。娘亲要我做一个善良的人。
实话实说,到了简书上,我也无法避免的主动或被动地加入了不少名目繁多的学习群。最多的时候,居然分别进入了十来个不同群主,设立的名目不同的简书学习群。最后选择停下脚步留下的,只剩下区指可数的两个群,除了现在习惯常呆的学习群以外,其余的,很干脆地选择退出了。
我心里非常明白,自己来到简书的目的,就是来学习的。所以,我更愿意做一片单纯的海棉,尽可能多的去汲取睿智的头脑里,传播的正能量以开阔自己的眼界和见识;绝不让任何形式上的羁绊,牵涉住自己前行的脚步。哪怕一时半会儿,都不行!
也正是通过进入,这位善评古汉语诗词赋老师的群里,我有幸了解写下《人在重庆》篇的前辈谢老师。谢老师,是简书上不可多得的奇才之一。谢老师,用笔犀利又幽默,一口道地的重庆方言在文字中运用的如火纯青。他就像一道犀利的X光,有穿透文字的本身,看到斑驳陆离的精彩后面,生活本来面目的特质。一首心怀慈悲的自由体长诗《匠人“尼克”》让我清晰地看到了,谢老师那个满不在乎、善于调侃的皮囊下,对边远地区少数族裔兄弟们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尊重;深切的同理心,设身处地换位思考,尽其所能地扶持社会弱势群体,真实又深刻地感动到了我!
在一片片钢筋混凝土高高构筑的,现代化混凝土森林里,一群背着灼热的阳光穿越时空的思念,游走在“钢筋水泥的丛林间信马由缰的“黑彞”,曾经的身份高贵的“小叶丹”后裔。在热闹和繁华不属于他们的世界里,孤寂地顶着追日的豪情,在高高地于悬挂于异乡“云端的脚手架上”,“在炽白的阳光下仰天嘶哄……”,“高亢的尾音,悠长地啸叫:嚯嚯嚯,噢……”
尼克们原始、粗犷的胸膛里,蹦发出野性的关于生命地呐喊,拨动了异姓兄弟柔软的情怀。当一双有温度的手伸向“吾俄依也”们的手中,尼克“踉跄着抱着我的脖子,将额头顶在我的胸口。呜咽着说,老波,从此,我可以为您死一次,您是我最尊敬的人,您就像我的阿大!” ——瞬间,泪目!
所有的慈悲为怀,都得到了珍贵无比的,心与心地回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