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https://img.haomeiwen.com/i27752657/b975d3dc7330d4e0.jpg)
到第七日,
神造物的工已经完毕,
就在第七日歇了他一切的工,
安息了。
——《纽约 创世纪》
看到扉页的这段话时,我立即被小说的题目所震撼和吸引。
开篇就是这段引用,然后开始了小说的正文部分,从“第一天”开始,一直写到“第七天”。没有“前言”,没有“后序”,封面封底也没有多余的文字“介绍”......如果,你读了这部小说,会知道它或许真的不需要这些!
一个名叫杨飞的普通人,他死了。小说记录了他从第一天到第七天的死后“见闻”,以第一人称叙事来写,在荒诞之中带着特别的真实。
作为普通人,杨飞活着的时候,长相、工作、衣食住行、婚姻等等都很普通,死了之后,一样是极为普通的一一类。他七天里的经历与活着时候的那些“未完待续”的经历有了衔接和呼应,故事从而完整。在普通人的生存空间里——有小幸福,有互相取暖,但带给人更多震颤的是每临绝境的冷酷!绝望!因为这些,往往决定了生命的走向。
可是杨飞之流,只要有一丝丝念想和奔头,便会义无反顾。我们这些普通人啊!
人死了,火化是第一幕,也是一个“分水岭”。有墓地的,可以在火化之后前往安息之地;没有墓地的,全都慢慢汇集到了“死无葬身之地”,在那里,他们得到永生(我赞叹这个诗意的安排,后面会专门聊聊)。
很多事情,在活着的那个世界做不到,在死了的那个世界,似乎也是一样做不到;但是,也有一些事情,在活着的世界没有做到,在这个死了的世界里,他们做到了,终于遂了心愿......
如果苦难太多,甜就会显得更甜。那些仅有的一点点甜,会让杨飞他们觉得幸福,也让读者们觉得有一丝丝的安慰。
小说写尽了作为现代普通人的世情百态:贫富两极分化、强·拆、弃·婴、袭·警、暴力执法、医疗黑市卖·肾、城市“鼠族”、官僚主义、冤假错案、刻骨铭心的恋情、留守老人......底层人们的现状,紧紧揪住我的心,总在心里想着要一口气读到有“透气孔”的地方去。结果,就那样,在座位上不曾挪动,一杯饮料也被忘记,直到看完……合上封底,呆呆地沉思了好一会儿。
这样的现实主义,注定是悲剧色彩和压抑的感觉,令人窒息。但也正是这些,成就了这本小说。
看的时候,依旧是《活着》里的那种活着!
余华老师对人间悲剧的描写,简直就是能够深入骨髓。
《第七天》没有华丽的辞藻,但是每一处的经历你都熟悉。那些画面似乎就在眼前,零距离——毕竟,这就是生活,集中搬到了小说里面。
《第七天》让余华老师获得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作家。
面对生、死、家人、另一半等等,在命运的大手笔面前,我们似乎无可奈何。作者只是在记录,连帮着里面的各色人物进行“追问”的心思都没有......现实残酷而凛冽,意志力和能力能改变的似乎微乎其微......杨飞和身边的普通人们生存的空间,所经历的生活,七零八碎,比真实更真实,比讽刺更讽刺,比荒诞更荒诞。
余华老师从一个死者的角度描述现实世界,用超现实主义来写现实。他的想象天马行空,又合乎逻辑,与活人的世界无缝衔接,所以一度会一位那个亡灵世界,也是它的真实面目。
从小说的开头部分,杨飞的魂魄飘荡于生死两界,变成了更高的视角。他自己和身边的人们,这些普通的底层小人物的所有悲哀,在他眼前一幕幕上演:一分钱难倒英雄汉,贫贱夫妻百事哀,人的悲欢不相通,利欲熏心,尔虞我诈,人心的狡黠和良善......
杨飞亲眼见到,很多活着的人们无从寻找到生活的出口,但是在死后的那个世界里,得到了和解与救赎。
真心希望没有那么多的人“飘荡在这个浓雾弥漫的城市”!
余华老师自己也说:“我写下的,是我们的生活。”
就算我们过着这样的生活,那也是绝望中有希望,悲苦中有感动,所以,我们要让自己发光!
有一份微光,就发一份微光。
宫崎骏说:“人生,是一列开往坟墓的列车。”既然是一趟单程列车,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珍惜这一去不复返的每一个生命阶段?
许多人在追问死亡之后的归宿,包括肉身的和灵魂的。很多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也探讨过类似的主题。余华老师给出的,要么去安息之地得到安息,要么去无葬身之地得到永生......
余华老师写的“死无葬身之地”,是他用笔构建的理想国度,是一处诗意的所在,那里充满了友善、温暖、没有等级、绝对平等的土地是孤魂野鬼的家。“水在流淌,青草遍地,树木茂盛,树枝上结满了有核的果子,树叶都是心脏的模样,它们抖动时也是心脏跳动的节奏......那里的树叶会向你招手,石头会向你微笑,河水会向你问候。那里没有贫贱也没有富贵,没有悲伤也没有疼痛,没有仇也没有恨......那里人人死而平等。”
“那边的人知亲知疏,这里没有亲疏之分。那边入殓时要由亲人净身,这里我们都是她的亲人,每一个都要给她净身......”
“我感到自己像一颗回到森林的树,像一滴回到河流的水,像一粒回到泥土的尘埃。”
还有所有骷髅和将要成为骷髅的人们,一起帮助“鼠妹”刘梅净身,送她去殡仪馆,前往安息之地,这些场景用了大量的笔墨,大爱的世界,很吸引人。我心向往之。
生命就像是一个疗愈的过程,
我们受伤,痊愈,
再受伤,再痊愈。
每一次的痊愈好像都是为了迎接下一次的受伤,
或许总要彻彻底底的绝望一次,
才能重新活一次。
——《第七天》余华
最初我们来到这个世界,是因为不得不来;最终我们离开这个世界,是因为不得不走。
无论命运怎样安排,都别放弃;无论世间怎样泥泞,都要坚信和践行自己的真诚,有勇气去爱,更有接受爱的能力。
人间一趟,唯有情感不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