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常常有一种现象,那些学习习惯和学习品质好的幼儿,什么都好;而那些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差的幼儿,却怎么也改不过来,为此家长和老师都非常的困扰。到底是什么原因形成这种现象呢?
仔细观察研究会发现:那些行为习惯和学习品质好的幼儿,时常受到父母和老师的表扬。而那些学习品质和行为习惯较差的幼儿,家长和老师会对他们的错误进行批评。一味的批评使幼儿丧失了自信心,他们的行为习惯从最开始的主动变成了被动,因此会变得越来越差。
那怎么使这些孩子变得更好呢?教师和家长要学会有效的夸孩子。比如:孩子在制作手工吃,因为手工较难哭闹而不愿意做时,有些家长会用严厉的语气说:“今天你必须将这个手工做完,不然我是不会理你的”。严厉要求孩子长期如此,孩子只会对做手工这件事更加反感,或者讨厌做手工。遇到这种情况,我们不妨换一种语气和方法鼓励孩子,给孩子信心和动力。比如:“妈妈知道这个手工很难做,但是我们要努力将它做完,遇到不会的情况,妈妈可以帮你哦!”这样既增进了父母和孩子之间的交流,又让孩子树立了自信心。因此,我们要时常鼓励孩子和夸奖孩子。
但夸奖孩子要注意方式方法,不能盲目的夸孩子“你真棒!你很棒!你真聪明!”等,要夸具体而不是全部。总是笼统地表扬孩子,比如你真棒,会让孩子无所适从。也许孩子只是端了一次饭,妈妈与其高兴的说“好孩子,你真棒”,不如告诉他“谢谢你帮妈妈端饭,妈妈很开心”。有针对性的具体表扬会让孩子更容易理解,并且知道今后应该怎么做,如何努力。
夸奖孩子,要夸孩子努力而不是聪明。一些孩子在刚开始学画画的时候,连简单的图形都很难画好,因此他们会哭泣,会不停地练习。在这种情况时教师和父母应该告诉孩子:没有人是天生会什么的,开始学习绘画你会觉得比较难,但只要我们多加练习,就一定会成功的。孩子努力后获得一点点进步,父母和老师应该夸孩子努力,而不是你真聪明,这么快就学会了。
幼儿园和家庭活动中时常会有意外发生。一些孩子的无心之失,造成对其他孩子的伤害。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跟孩子讲道理,让孩子明白自己哪里做错了,而不是严厉的批评。比如孩子伸手打别的小朋友,大多数家长会严厉的批评幼儿,告诉幼儿以后不允许这样做。这样带有威胁的语气,并不会使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甚至有些孩子会觉得父母不是很爱他,反感其她小朋友,自己封闭起来。
如果孩子犯错误时,我们告诉他们不应该这样做的道理,还有就是这样做会出现什么样的后果,什么样意外。使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当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主动向他人道歉时,应当用激励性的话语表扬孩子主动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这样的行为很正确、很棒,父母和老师都会喜欢这样懂礼貌的文明的好孩子。
希望此文会对你有帮助,谢谢阅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