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近年来“寻根”和“祭祖”成为热点。赵姓是我国大姓之一,赵姓的渊源、产生和发展即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据徐铁生先生的《<百家姓>新解》,赵姓为中国第九常见姓。赵姓著名郡望有天水郡、南阳郡、下邳郡、金城郡、平原郡、涿郡、颍川郡、敦煌、酒泉、扶风郡、新安郡、广陵郡。赵姓堂号非常之多,其中包含的典故也很丰富。如半部堂出自北宋太宗朝宰相赵普半部《论语》治天下,浚仪堂出自宋太宗赵光义生于开封府浚仪。赵姓一边是奔走人形,一边是“肖”字形,这是由于赵姓嬴氏皋陶图腾是玄鸟,玄鸟燕子的象形即是“肖”,故而赵氏以“肖”为图腾。
繁体“赵”以上是赵姓的基本概况,下文将以《<百家姓>新解》相关材料为依据,简要探讨赵姓渊源与发展。
上古传说
(注:上古部分由于传世文献和出土文献有限,部分观点存在争论)
据清代学者张澍《姓氏寻源》考证,赵姓最早的一支为夏桀之臣赵梁的后代。但赵氏最主要的一支出自嬴姓,这也是现今学术界公认的一种说法。
相传出自上古东夷部落联盟首领少昊挚之后,少昊继皇帝为部落联盟首领。
少昊之子和皇帝曾孙女生儿生大业。
大业娶少典氏部落女子女华生皋陶(gāo yáo)。
皋陶在舜时担任大理(法官),其子伯益善养鸟兽,协助禹治水用功,颇受赏识,是尧舜禹三朝元老。
始祖造父[fù]
伯益因为在舜帝时期贡献很大,所以被赐嬴姓,成为嬴姓部落的首领。
伯益之后嬴姓演变为秦氏和赵氏,有秦兄赵弟之说,故而伯益是秦、赵的共同祖先。
造父是少昊氏的第十三代孙,祖父是孟增,曾是周成王的肱骨大臣。造父为西周穆王车夫,车技娴熟。相传穆王西巡时徐国偃王攻打镐京,危急时刻造父驾车日行千里带穆王赶回,徐国偃王闻讯而逃。穆王因造父之功,将赵城(今山西省洪洞县赵城镇)赐予造父。
造父的子孙就以封地赵为姓,赵姓由此开始。造父自此成为赵氏,成为赵姓的始祖。
造父七世孙奄父曾助周宣王中兴,赵氏初兴。
周幽王昏庸无道,奄父之子叔带投奔晋国,为晋文侯“御”(驾车老本行txtx)。
叔带六世孙赵衰[cuī]随公子重耳流亡在外,及重耳回国继位(是为晋文公)后,赵氏应功受封为原大夫。
赵衰之子赵盾(赵宣子)为晋襄公、晋成公时执政。
赵盾之子赵朔为下军主将。
赵朔之子赵武(赵文子)【即为赵氏孤儿(据司马迁《史记》记载改编,无史实依据)】。
赵武力主和睦诸侯,促成晋楚弭兵之盟。
赵武之孙赵鞅(赵简子)助周定王平王子朝之乱
赵氏立国
赵鞅之子赵毋恤(赵襄子),联合韩氏、魏氏,灭智氏,即三家分晋,《通鉴》所及第一件大事,是司马光首先关注的一件大事。
赵毋恤兄波鲁曾孙赵籍封侯,建都邯郸,是为赵烈侯。
赵籍玄孙赵雍即赵武灵王,提倡胡服骑射。
赵武灵王之子赵何治国有术,赵国一跃成为关东六国之首,赵姓之人随赵国疆域之扩充而增加。
前262年,秦赵长平之战,赵国势衰,秦统一六国。
秦后迁徙及历代名人
始皇帝先祖非子以赵为氏,指鹿为马的赵高即始皇帝远方本家。
秦初始皇帝派派赵公辅任西戎地区长官,居住天水,子孙繁衍成为望族。
赵王赵迁被流放于湖北房县,子孙在此繁衍。
秦代赵佗任南海郡龙川县令,赵佗子孙一直在广东、广西一带繁衍。
西汉时搜粟校尉赵过熟知农业知识,推广代田法。
赵公辅的十二世孙赵融,东汉时为右扶风、大鸿胪。
东汉末年,董卓祸乱京城,洛阳人赵达避难迁居江东。
三国时浑身是胆的名将赵云叱咤风云。
赵融的七世孙赵瑶,北魏时为河北太守。
赵瑶的五世孙赵仁本在唐高宗时任宰相,唐高宗年间中原人赵端开辟漳州。
赵瑶的八世孙赵憬德宗时诶宰相
五代时洛阳人赵光裔、光逢、光胤依附于南汉政权,开封人赵廷隐、赵崇韬仕后蜀在四川成都安家。
赵姓最显赫之时,非宋代莫属。宋代编纂的《百家姓》将赵姓列于全国姓氏榜首,是因为赵姓为有宋一代的“国姓”。事实上,若以当时的人口和望族排列,次序并非如此。但一个不争的事实就是,宋代自太祖赵匡胤其,两宋十八帝,统治320年,赵姓迎来了大发展。
南宋开封人赵用贤随高宗赵构南逃,依据江苏常熟;郑州人赵蕃依据江西上饶。
南宋有丞相赵鼎,大臣赵汝愚,金石学家赵明诚,诗人赵师秀,画家赵孟頫、赵黻。
《江山万里图》赵黻元兵攻陷杭州,赵氏散逃至澎湖、潮阳,在闽、粤一带繁衍。
明初赵姓被分配到河北、河南、北京、天津、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和四川等地。
清代郑成功之子郑经治台,曾安置赵、皇、董、柯、李五姓在恒春屯兵开垦,赵氏此后不少人移居台湾。
清代有诗人赵执信,医学家赵学敏,史学家赵翼,文学家赵庆熺。
2013年版的《中国四百大姓》中记载,赵姓占全国人口(2010年)的2%,约32.1%分布于河南、山东、河北,43%分布于四川、辽宁、江苏、山西、安徽、黑龙江、陕西、云南、吉林、甘肃。没有列入其中的省同样是有赵姓分布的,但在书目上可能不大可观。比如内蒙虽有赵姓,但由于全自治区人口和全国相比较少,故而赵姓人口也比较少。
不过应当指出的是,现今赵姓不可和古时赵姓同日而语。而且即便同是赵姓也未必向来就是一家,因为古时赵姓一为出自嬴氏,一为帝王赐姓,一为少数民族姓氏,来源复杂。到了近代久经战火,赵姓跟全国百姓一样经历了妻离子散、生离死别,家族进一步被打散。故而两个来自不同省份的人虽都姓赵,但各自实际情况却又各不相同。一个姓氏从古至今的变迁,反映的是家族的兴衰,也是国家政局的变动,值得思索。
用以寻根的赵姓郡望为数不多,幸运的是南方、北方都有分布。
全国赵姓郡望图北方:
山西省境内:临汾市洪洞县是赵姓的发源地(由原洪洞与赵城合并而成),曾为造父的封地。阳泉市孟县的藏山,是赵氏孤儿藏身地,赵若武被程婴救出,逃到此地藏身。河北省境内:邯郸市赵国遗迹,赵王城。河南省境内:巩义市北宋皇陵。
孟县的藏山 巩义市北宋皇陵南方:
福建省:漳州市漳浦县赵家堡,是宋代赵氏皇族后裔聚居地。漳州市华安县银塘村,是宋代赵氏皇族后裔聚居地。
漳浦县赵家堡广西自治区:桂林市阳朔县渔村,我赵姓古村,始建于明万历年间。
贵州省:贵阳市青岩古镇,有赵状元府和百岁坊,清末贵阳第一状元赵以炯曾在此读书。
青岩古镇祠堂:甘肃省天水赵氏宗祠、常州市天宁区赵家村赵氏宗祠、山东郓城赵氏祠堂、汤丹赵氏宗祠等。
天水赵氏宗祠参考文献:
徐铁生:《<百家姓>新解》,北京:中华书局,2017年。
谢钧祥:《台湾百家大姓源流》,北京:台海出版社,2011年。
《中国姓氏寻根游》,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何梅琴:《赵姓的姓氏来源考析》,《中华文化论坛》2018年第6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