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解】
本篇论述切诊原穴,不同于诊脉。或亦因黄帝公开“治未病”的养生修真至道之后,天师又公开此诊腧即诊原之法?
【原文】
雷公曰问于岐伯曰:五脏六腑各有原穴,诊之可以知病,何也?岐伯曰:诊脉不若诊原也。
雷公曰:何谓也?岐伯曰:原者,脉气之所注也。切脉之法繁而难知,切腧之法约而易识。
雷公曰:请言切腧之法。岐伯曰:切腧之法,不外阴阳。气来清者,阳也。气来浊者,阴也。气来浮者,阳也。气来沉者,阴也,浮而无者,阳将绝也。沉而无者,阴将绝也。浮而清者,阳气之生也。沉而清者,阴气之生也。浮而浊者,阴血之长也。浮而清者,阳血之长也。以此诊腧,则生死浅深如见矣。
陈士铎曰:诊原法,不传久矣。天师之论,真得其要也。
【注释】
①五脏六腑各有原穴:原穴,亦即腧穴,诊法已详。而具体的腧穴指的是什么,应进一步了解,否则众多腧穴,如何着手?
②诊脉不若诊原也:说明不是一般的脉诊。
③切腧之法约而易识:切脉的确繁而难知。如今一些大医院的主治医师诊脉,竟以忙中不足一两分钟即诊毕开单,如何能辨别繁杂之脉?不过以问病为主而已。总之,化繁为简,改革为切诊腧穴很好。
【直译】
雷公请问岐伯说:五脏六腑分别有各自的原穴,诊断原穴可以知道病情,为什么?
岐伯说:切脉不如切诊原穴。
雷公问:怎么说呢?
岐伯说:原穴,是脉气贯注的地方。切脉的方法烦琐难知,切诊腧穴的方法简明易知。
雷公问:请解说切诊腧穴的方法。
岐伯说:切诊腧穴的方法,离不开阴阳。气来清的属于阳,气来浊的属于阴。气来浮的属于阳,气来沉的属于阴。浮取无脉的,是阳气将要离绝了;沉取无脉的,是阴气将要离绝了。浮取清的,是阳气发生;沉取清的,是阴气发生。浮取浊的,是阴血生长;浮取清的,是阳血生长。用这种方法来切诊腧穴,生死的迟早,疾病的深浅,就像是亲眼所见了。
陈士铎说:切诊原穴的方法不传于世很久了。天师的论述,真是得到其中的要领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