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马上接近尾声,如果你让自己在2022提升一个能力,这个能力可以帮助你更好的提升工作效率,取得商业成果,变现能力增强。
你觉得这是什么能力?
没错,说服别人的能力。
不管你从事什么类型的工作,若想取得好的成果,都需要学会跟别人建立共识,而这个共识就是你说服对方达成你的预期目标。
比如:
● 产品介绍,说服客户认可并购买你的产品。
● 工作汇报,说服领导同意方案并给予资源的支持。
● 项目推进,说服项目组成员按照进度和要求完成工作。
● 任务指派,说服下属积极按时完成任务。
● 会议发言,说服与会者认同你的观点并执行。
● 项目路演,说服投资人给你的项目投资。
……
要想说服他人,就需要我们有强大的逻辑表达能力,能够开口就讲重点。
可是生活中却又很多人明明知道要讲重点,每次自己讲话的时候还是绕来绕去,说很久也达不到自己的预期效果,自己也很困惑和烦恼。
那怎么样能够帮助一个人快速地提升逻辑表达能力呢?
1、想要讲话有逻辑,讲话需要有目标
当一个人讲话没有目标的时候,就好像是驾驶一辆车不清楚目的地,必然会绕来绕去。
因此我们在沟通的时候,一定要先思考清楚自己的目标是什么,然后再表达。
如果边思考边表达,必然会带来效率的降低和目标的迷失,因为人们在思考和在表达的时候,思考逻辑与表达逻辑并不相同。
人在思考问题时,就像在一个衣橱里找衣服:
有的挂在高处,有的挂在低处,有的被塞在左边的抽屉里,还有的被叠在最高的格子中。
衣橱是立体结构,很多衣服都呈现在我们眼前。
思考时也是如此,我们并非只是处理一两件“衣服”,所有的信息都立体地放置在“衣橱”里,经过整合、处理,才形成了思考的结果。
因此,思考是立体的,我们会将不同的信息放置在“衣橱”的不同格子里。
但在表达时,就像在你和听众之间有一条线,而你不断地往这条线上穿珠子。
你只能一次穿一颗珠子上去,而听众也只能按照你穿的顺序,一颗一颗地收到你的珠子。
所以表达是“线性”的,不管你有多么复杂的思想,都只能组织成一系列的句子,然后一个接着一个穿到“线”上,而听众也只能一个一个地接收到。
为了让听众按照能够理解的方式接到这些“珠子”,以便可以领会你在其中蕴含的观点,就需要对“珠子”进行合理的编排、组织,这就是表达的逻辑。
所以,你在讲话之前,目标越是清晰,对方越能够识别你话语中的珍珠。
2、想要讲话有重点,开口就要讲观点
想要有效说服他人,首先要让对方理解你的观点。
可是我们大部分人普遍比较谦逊、委婉。
同样的话,我们总是要花更多时间做铺垫、陈述、解释,而且最终还要保留一些内容不能点破,要让对方自己去领会。
归根结底,我们讲究的是“不直说”和“言外之意”,而不愿意直接讲出观点。
这一方面原因是文化的影响,我们缺少直接表达观点的氛围和环境,正主要的原因是我们惧怕冲突,害怕表达观点会引起不赞同。
但是,你要知道,只要是观点,结论就是主观的。
事实有真假,观点无对错。
研究表明,积极主动的人在职场发展更快、成就更高。
这也可以理解,一个人只有能领会领导的意图,但又能超越领导的盲区,才可以有创造力地交付更好的工作成果。
在现代企业中,老板要的绝不是一个执行意图的机器,而是一个能发挥智慧和创意的知识工作者。
能否表达你的独到观点,恰恰是体现价值的一种证明。即使提出观点没有被采纳,至少引发了有益的讨论,让参与者都能加深对这件事的理解。
被否定的观点,也好过没有观点。
因此,我们要学会提炼观点,并能够在一开始就讲观点,如果观点对方已经认同了,就没有必要再进行论据的证明了,大大提升了沟通效率。
如果对方对观点有疑问或者不认同,再通过论据进行补充。
3、在对方对观点有疑问,再用论据来补充
当对方对我们的观点有疑问的时候,这时候需要我们通过论据来论证。
哪些论据更容易提升信服力呢?
常用的证据有五大类型:
- 数据、研究结果;
- 事实、共识;
- 专家证言、名人名言;
- 权威背书;
- 案例、故事;
我们可以通过表达框架和提炼关键词的方式表述论据。
有五种最常用的表达结构:流程/时间结构、要素结构、二分结构、三何结构、模型结构。
通过表达框架及提炼三个观点的关键词,可以让你的沟通效率大大提升。
<<<彭小六 关于《逻辑说服力》的推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