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黄帝内经》自学笔记(四十六)

《黄帝内经》自学笔记(四十六)

作者: 天行武道养生阁 | 来源:发表于2018-06-08 19:05 被阅读0次

肺脏有病,都能使人咳嗽,这是什麽道理?

五脏六腑有病,都能使人咳嗽,不单是肺病如此。

《黄帝内经》自学笔记(四十六)

各种咳嗽的症状:皮毛与肺是相配合的,皮毛先感受了外邪,邪气就会影响到肺脏。再由于吃了寒冷的饮食,寒气在胃循着肺脉上于肺,引起肺寒,这样就使内外寒邪相合,停留于肺脏,从而成为肺咳。

至于五脏六腑之咳,是五脏各在其所主的时令受病,并非在肺的主时受病,而是各脏之病传给肺的。

人和自然界是相应的,故五脏在其所主的时令受了寒邪,使能得病,若轻微的,则发生咳嗽,严重的,寒气入里就成为腹泻、腹痛。

所以当秋天的时候,肺先受邪;当春天的时候,肝先受邪;当夏天的时候,心先受邪;当长夏太陰主时,脾先受邪;当冬天的时候,肾先受邪。

咳嗽怎样鉴别呢:肺咳的症状,咳而气喘,呼吸有声,甚至唾血。

心咳的症状,咳则心痛,喉中好象有东西梗塞一样,甚至咽喉肿痛闭塞。

肝咳的症状,咳则两侧胁肋下疼痛,甚至痛得不能转侧,转侧则两胁下胀满。

脾咳的症状,咳则右胁下疼痛,并隐隐然疼痛牵引肩背,甚至不可以动,一动就会使咳嗽加剧。

肾咳的症状,咳则腰背互相牵引作痛,甚至咳吐痰涎。

六腑咳嗽的症状如何?是怎样受病的?

五脏咳嗽日久不愈,就要传移于六腑。例如脾咳不愈,则胃就受病;胃咳的症状,咳而呕吐,甚至呕出蛔虫。

肝咳不愈,则胆就受病,胆咳的症状是咳而呕吐胆汁。

肺咳不愈,则大肠受病,大肠咳的症状,咳而大便失禁。

心咳不愈,则小肠受病,小肠咳的症状是咳而放屁,而且往往是咳嗽与失气同时出现。

肾咳不愈,则膀胱受病;膀胱咳的症状,咳而遗尿。

以上各种咳嗽,如经久不愈,则使三焦受病,三焦咳的症状,咳而腹满,不想饮食。

凡此咳嗽,不论由于那一脏腑的病变,其邪必聚于胃,并循着肺的经脉而影响及肺,才能使人多痰涕,面部浮肿,咳嗽气逆。

治疗的方法:治五脏的咳,取其俞穴;治六腑的咳,取其合穴;凡咳而浮肿的,可取有关脏腑的经穴而分治之。

善于谈论天道的,必能把天道验证于人;善于谈论古今的,必能把古事与现在联系起来;善于谈论别人的,必能与自己相结合。这样,对于医学道理,才可无所疑惑,而得其至理,也才算是透彻地明白了,

五脏突然作痛,是什么邪气致使的?

人身经脉中的气血,周流全身,循环不息,寒气侵入经脉,经血就会留滞,凝涩而不畅通。如果寒邪侵袭在经脉之外,血液必然会减少;若侵入脉中,则脉气不通,就会突然作痛。

有的痛忽然自止;有的剧痛却不能止;有的痛得很厉害,甚至不能揉按;有的当揉按后痛就可止住;有的虽加揉按,亦无效果;有的痛处跳动应手;有的在痛时心与背相牵引作痛;有的胁肋和少腹牵引作痛;有的腹痛牵引大腿内侧,有疼痛日久不愈而成小肠气积的;有突然剧痛,就像死人一样,不省人事,少停片刻,才能苏醒;有又痛又呕吐的;有腹痛而又泄泻的;有痛而胸闷不顺畅的。

所有这些疼痛,表现各不相同,如何加以区别呢?

寒气侵犯到脉外,则脉便会受寒,脉受寒则会收缩,收缩则脉象缝连一样屈曲着,因而牵引在外的细小脉络,就会突然间发生疼痛,但只要受热,疼痛就会停止;假如再受寒气侵袭,则痛就不易消解了。

寒气侵犯到经脉之中,与经脉里的热气相互交迫,经脉就会满盛,满盛则实,所以就会痛得厉害而不能休止。寒气一旦停留,热气便会跟随而来,冷热相遇,则经脉充溢满大,气血混乱于中,就会痛得厉害不能触按。

寒气侵入肠胃之间,膜原之下,血便不能散行,细小的脉络因之绷急牵引而痛,以手揉按,则血气可以散行,所以按摩后痛就可停止。

寒气侵入了督脉,即使重按,也不能达到病所处的地方,所以即使按了也无效益。

寒气侵入到冲脉,冲脉是从关元穴起,循腹上行的,所以冲脉的脉不能流通,那么气也就因之而不通畅,所以试探腹部就会应手而痛。

寒气侵入到背腧脉,则血脉流行凝涩,血脉凝涩则血虚,血虚则疼痛。因为背腧与心相连,所以互相牵引作痛,如用手按之则手热,热气到达病所,痛就可止。

寒气侵入到厥陰脉,厥陰脉环络陰器,并系于肝。寒气侵入脉中,血液不得流畅,脉道迫急,所以胁肋与少腹互相牵引而作痛。

逆行寒气侵入到陰股,气血不和累及少腹,陰股之血凝涩,在下相牵,所以腹痛连于陰股。

寒气侵入到小肠膜原之间,络血之中,血脉凝涩,不能贯注到小肠经脉里去,因而血气停住,不得畅通,这样日久就成小肠气了。

寒气侵入到五脏,则厥逆之气向上散发,陰气衰竭,陽气郁遏不通,所以会忽然痛死,不省人事;如果陽气恢复,仍然是能够苏醒的。

寒气侵入肠胃,厥逆之气上行,因此发生腹痛并且呕吐。

寒气侵入到小肠,小肠失其受盛作用,水谷不得停留,所以就后泄而腹痛了。

热气蓄留于小肠,肠中要发生疼痛,并且发热干渴,大便坚硬不能排出,所以就会疼痛而大便闭结不通。

五脏六腑,在面部各有所属的部位,观察面部的五色,黄色和赤色为热,白色为寒,青色和黑色为痛,这就是视而能见的道理。

黄通过扪摸就可了解病情,要看主病的脉象。坚实的,是邪盛;陷下的,是不足,这些是可用手扪切而得知的。

相关文章

  • 《黄帝内经》自学笔记(四十六)

    肺脏有病,都能使人咳嗽,这是什麽道理? 五脏六腑有病,都能使人咳嗽,不单是肺病如此。 各种咳嗽的症状:皮毛与肺是相...

  • 《黄帝内经》自学笔记(九)

    阴静阳燥,阳生阴长,寒极生热,热极生寒,寒气生浊,热气生清。阳化气,阴成形。清气在下,則生飧泄;浊气在上,則生脹。...

  • 《黄帝内经》自学笔记(四十)

    现在所说的外感发热的疾病,都属于伤寒一类。 太阳经为六经之长,统摄阳分,故诸阳皆隶属于太阳。太阳的经脉连于风府,与...

  • 《黄帝内经》自学笔记(二十)

    诊病的重要关键是什麽? 岐伯回答说:重要点在于天、地、人相互之间的关系。 如正月、二月,天气开始有一种生发的气象,...

  • 《黄帝内经》自学笔记(三十)

    天地间至为深奥的道理,即天地的至数,与人的形体气血相通,以决断死生。 天地的至数,开始于一,终止于九。一奇数为阳,...

  • 《黄帝内经》自学笔记(十三)

    阳明与厥阴发病,主病惊骇,背痛,常常嗳气、呵欠,名曰风厥。 少阴和少阳发病,腹部作胀,心下满闷,时欲叹气。 太阳和...

  • 《黄帝内经》自学笔记(十八)

    医生治疗疾病,同病而采取各种不同的治疗方法,但结果都能痊愈。这是因为地理形势不同,而治法各有所宜的缘故。 例如东方...

  • 《黄帝内经》自学笔记(十四)

    心,主宰全身,是君主之官,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都由此而出。(心主神明,如同离卦,中虚空而明,虚空是真水在中间,此水...

  • 《黄帝内经》自学笔记(十六)

    心脏与脉相应,它的荣华表现在面色上(面中间),肾水可以制约心火(心主肾,即心的问题,用肾去治);肺脏与皮肤相应,它...

  • 《黄帝内经》自学笔记(十九)

    用五谷来做成汤液及醪醴(糯米酒),必须要用稻米作原料,以稻杆作燃料,因为稻米之气完备,稻杆又很坚劲。稻禀天地之和气...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黄帝内经》自学笔记(四十六)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jzas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