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家庭教育的真相
禅宗公案品读之七《犹有这个在》

禅宗公案品读之七《犹有这个在》

作者: 李惟谦 | 来源:发表于2021-03-03 19:23 被阅读0次

       今天分享的公案是法融禅师的悟道因缘。

       法融禅师出家之前,就聪敏好学、熟读经史。据说20岁的时候,读《大般若经》非常震撼,被真空妙理所吸引,决心要出家修行,探悟人生的真相,去获取无上的智慧。后来他到处参访修学,道行越来越深,后来就隐居在南京牛头山幽栖寺后面的一个石室里。据说他修行的时候,常有百鸟献花、虎狼相伴的瑞相。

       当时四祖在湖北,可能是听说了法融的传奇,于是从湖北来到了南京,在牛头山幽栖寺碰到了寺里的和尚,四祖问:“请问和尚,山里有道人吗?”那个和尚一听很不高兴,说:“出家人哪个不是道人”?

       四祖立即说:“大德,莫要吹牛,你的身体只是个臭皮囊,请问哪个是真道人”。这位和尚答不上来,另外一个和尚马上对四祖说:“山里面有一个懒和尚,谁去都不搭理,那是不是你要找的真道人啊”。

       于是四祖就继续往山里走,走了十来里果然看到有一个和尚,正在那里打坐入定。四祖来到身前,这和尚连眼皮都不抬,四祖只好开口问:“请问大德,你在这里做什么”?法融禅师这才抬起眼皮回答说:“观心”。

       四祖立即问:“观是何人,心为何物”?

       法融禅师回答不上来,知道碰到了高人,于是立即起座问四祖:“请问大德,您在何处高就”?道信禅师说:“我居无定所,无问西东”。

      法融心中一动,要知道法融是很有慧根的人,马上感觉到了什么,就问:“请问您认识道信禅师吗”?

       四祖就问:“你提他干嘛”?道信说:“我久仰道信禅师威名,一直心里想着去拜访他”。

       这个时候四祖说:“正是贫道”。法融又惊又喜:“您这样的大德怎么会屈尊来到我们这样的野山上呢”?四祖说:“我就是来拜访你的,你不会就让我站在这里跟你说话吧,你有住的地方吗”?

       法融禅师很高兴,说:“就是简陋了些,在后山有个茅草屋,请”。四祖于是跟法融来到后面的茅草屋,茅草屋周边有虎狼等猛兽,四祖立即举起手来做惊恐状,法融一看,说:“您这样的大德,犹有这个在”?四祖立即问:“这个是什么”?法融回答不上来。  

       趁法融倒茶水的时间,道信找了一根烧火棍,在法融平时打坐的石头中间,也就是屁股落座的地方,写下一个大大的“佛”字。法融转过头来看到,佛字在屁股的位置上,不由惊讶悚然。四祖立即就问:“犹有这个在”?法融搞不清楚四祖是什么意思,于是诚恳的请求祖师开示。

       四祖开示道:“八万四千法门同归方寸,恒河沙数妙德总在心源,一切的戒定慧神通变化,都不离你的心呀。什么业障、罪业通通本自空寂,一切因果皆是幻化,无三界可出,无佛道可求。法融,你要搞明白,如是妙法你已经完全拥有,三界唯心,都是你的心所现,你完全具足一切妙法,与佛陀无二无别,所以,放下你的执着,任运自在,不要再搞什么观心禅坐。莫起贪嗔,莫怀忧虑,荡荡无碍,任运自在,行住坐卧,触目所及,都是佛之妙用,欢乐无忧,你就是佛”。

       听了四祖的开示,法融依然有疑惑,他说:“大德,你说心本具足,那何者是佛,何者是心呢”?

       四祖说:“心就是佛,佛就是心,心佛不二。谈佛离不开心,谈心也离不开佛”

      法融又问:“你要我不要去搞什么观心,不要搞什么禅坐,那外境起的时候,心如何去对治呢”?

       四祖说:“法融,你要明白,所谓的外境它不就是一个事件吗?如果你没有对这个事件投入一个概念,如果你没有对这个事件,没对这个外境进行一个美丑、好坏、善恶的评判,你的心不做这样的评判,你怎么会起情绪呢?你怎么会产生情执呢?如果不起评判,你的情执就不用起,你的情执不起,你的真心就清清朗朗、明明白白,它就是清净法身佛,一切如此的天然自成,荡荡无碍,随心所欲,自由自在,哪需要去对治什么心?哪需要去除什么贪、除什么嗔?既然没有贪嗔的情执起,当然就不需要去对治你的心了。如此简单,如此明白。我告诉你,我从三祖僧璨大师那里,传给我的禅宗正法,现在我已经传给你了,你好好听我刚才的开示,用心去品,护持正法,流布将来,不要再有疑虑了”。

       法融一听,言下大悟,顶礼祖师,感恩戴德。

      公案就讲到这里。

      再做一点补充,据史书记载,四祖走了之后,法融在山里又进行了一段时间的修行,而后面的修行中。再没有百鸟献花、虎狼相伴这样的瑞相了。是不是有伙伴听了就很奇怪,为什么开悟了之后,修行更高了,为什么反而没有百鸟献花、虎狼相伴的瑞相了呢?这正是这则公案最奥妙的地方。

       我想也正是四祖在湖北,听到法融有这种种的瑞相,所以特意不远千里赶来,要度法融的原因。可见四祖的智慧和慈悲。怎么理解呢?亲爱的伙伴,还记得道迹法师讲:“如我所解,如庆喜见阿閦佛国”,表明什么,表明阿难对阿閦佛国还有那种羡慕,那种赞叹,还着了一个佛相。我们知道法融禅师对佛、对圣贤、对真理充满了崇敬和爱,背后是有羡慕,在他心中有一个心外的释迦牟尼佛,在他心中有一个至高的佛的境界,他着了佛相,由于他在修行中,对心外的释迦牟尼佛有这样的崇敬,和内心深处的渴望、盼望,于是就能感召百鸟献花、虎狼相伴的瑞相。而经由四祖的开示,他破了对佛的这个瑞相,破了佛相之后,明白佛不在心外,佛就在心中。当佛在心中,万法皆在心中,山河大地皆如来,叫平常心。有了平常心,那些瑞相也就不需要了,也就不来了。正所谓平常心才是道。这是这则公案带给我的非常深的一个启迪。大家学习《楞严经》,为什么楞严经要用那么多的篇幅要来破五十阴魔,修行人执着于佛相,会产生阴魔。所以《金刚经》:“以音声求我,以色身见我,是人行邪道”。哪怕你着的是佛相也得要破。这正是禅宗最殊胜、最伟大的地方。

       第二点,我们来看,当法融对四祖说,您就是道信禅师呀,道信禅师的威名我久仰呀,心里一直想着去礼拜参访他。大家来体会,法融禅师并没有去参访道信禅师,而是道信禅师不远千里来参访他,为什么?为什么法融没有去参访道信禅师?不就是法融觉得自己修行,有百鸟献花,有虎狼相伴,觉得自己修行很高,觉得虽然道信禅师也是大德,很有威名,可内心深处法融认为,自己恐怕也不是太差。既然我比道信禅师不是太差,如果碰上了再向他请教,也就不着急千里迢迢去参访他了。

       我们来看,当你对佛至高无上,有了崇拜,你就会对自己身边的人产生傲慢,这正是我们修行的大忌。所以,法融对四祖都会产生傲慢,这不是要走邪道吗?而四祖的慈悲、智慧,不远千里专门来拜访,把法融这一度,就为中国禅宗史上开创了一个全新的宗派,叫牛头宗。这是多么美妙的事呀。

       亲爱的伙伴,像法融禅师这样的大德,他们在不知不觉中都会着相,你我在生活中着了这样的相,着了那样的相,也都是可以理解的,不必挂怀。

       重要的是不怕着相,就怕觉迟。着相没关系,我们的觉知力不能来的太迟。让我们以祖师为镜,让我们参公案、读经典,让我们和伙伴彼此在一起常常相互提醒,提升我们的觉知力。这样,我们就会越来越敏锐,我们的觉知力就会越来越高

       让我们一起走在提升觉知力的路上。

相关文章

  • 禅宗公案品读之七《犹有这个在》

    今天分享的公案是法融禅师的悟道因缘。 法融禅师出家之前,就聪敏好学、熟读经史。据说20岁的时候,读《大...

  • 禅宗公案品读之六《束缚与解脱》

    今天我们分享的公案是禅宗四祖的悟道因缘 公元592年,一个年仅14岁的小沙弥,叫道信,来拜访三祖。行礼...

  • 禅宗之前有多少佛祖?

    禅宗公案关注哪些问题? ——读《五灯会元》 禅宗是否正宗,兴衰与否,全在于禅宗的传承。这个在《五灯会元》中明确表明...

  • 禅宗公案品读之五《罪业与优雅》

    今天我们分享的公案是禅宗三祖的悟道因缘。 三祖找到二祖,对二祖说:“弟子身缠风疾,请和尚为我忏罪”,二...

  • 禅宗公案

    浙江的法眼文益禅师,往闽南参访时,行脚途中遇雪,就暂在地藏院中借住,因为风雪多日,与院主桂琛禅师相谈甚契,雪停...

  • 禅宗公案品读之一《达摩的故事》

    第一则《达摩的故事》公案原文 二十七祖般若多罗尊者,从东印度老家得法后,行至南印度香至国,香至国王对尊者迎...

  • 诗品禅宗公案

    五古 问禅 禅音本无意,檀香亦无香。 修持在体外,何必沾佛纲! 了字诗 了与不了本相欺,何必粘着做一题。 生克...

  • 禅宗公案有感

    身 心 灵

  • 庞居士语录 卷上

    五明学习: 禅宗: 禅宗典藏 | 禅宗公案 | 禅宗思想 | 佛理禅机 | 庞居士语录(卷上) 发布人:站主【主站...

  • 禅宗公案之《污染即不得》

    听禅宗公案之《污染即不得》。 六祖问:从哪里来?甚么物?恁么来? 怀让八年后答:说是一物即不中,修证即不无,污染即...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禅宗公案品读之七《犹有这个在》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kedx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