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的悲剧

作者: 果子_7b2c | 来源:发表于2019-03-02 20:55 被阅读3次

    春天的灾害,会影响秋天的收成。病了的生命,痛苦的度过春天,熬过夏天,悲惨的迎接秋天,走向死亡。春的伤,秋的悲,春的悲剧是一生和一个轮回的悲剧。

     在成长的过程中,家庭在其中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家庭环境和父母的行为对孩子思维和价值观的形成以及未来的人生轨迹都有着不小的影响。在无数写父母的文章中,母亲总是那么的慈祥温暖,父亲总是如一所大山般的威严可靠。好的家庭,是心理的港湾,是遮风挡雨的庇护所,好的父母,是孩子成长路上的守护者,能为孩子的成长保驾护航。对孩子来说,家的概念是令人温馨而幸福的。而也有家庭,给予孩子的却是痛苦的回忆,家庭对他们来说是令人恐惧的概念,父母对他们来说,如同张牙舞爪的恶魔般恐怖。

     思想成熟之后,也形成了自身的价值观,对世界便有了自己思考与看法。因此,有人说,思想成熟的标志是开始学会说不。长大以后,孩子对事情开始有着自己不同的看法和意见。可是不同的环境造就了家长与子女不一样的价值观,于是,家庭中价值观取向的矛盾和思维观点的冲突就此出现了。可是,有些家长们认为他们的权威是不允许被挑战的,他们的意见是不容反驳的。正如鲁迅在《我们怎样做父亲》一文中说,“他们以为父对于子,有绝对的权力和威严;若是老子说话,当然无所不可,儿子有话,却在未说之前早已错了。”面对子女不同的看法,他们往往是或嘲讽或批判,并强迫子女认同自己的价值观或是自己那毫无道理的想法,不准孩子有自己的想法。这做法在今天来看,着实不合理。可依然有许多家庭是这么做的,表现情况大多为家长非常倔强,看待事情和问题仅凭自己半生积累的经验知识,不肯接受他人经验和看法,也不肯接受理性知识,还非得他人必须认同自己的经验和看法。 

     因此,面对孩子的“不听话”,许多家长不是劝导或理解,而是直接用暴力使其屈服。更有家长,直接将“不听话”的孩子送进了杨永信的戒疗所。孩子在如同地狱般的戒疗所里接受着“改造”,身心早已受到极大创伤,电击的痛苦与体罚的恐惧一天天地磨灭了他们的个性和思维,而家长们却满意的得到了一个唯命是从的孩子。杨永信是恶魔,而把孩子送进恶魔的地狱的是他们的父母。对孩子来说,从价值观的冲突到观点的对抗最后以失败结局,一个标准的悲剧发生了。这给孩子带来的会是极大的心理创伤,可能将严重打击孩子创造力和交流积极性。

     正是这种老子有绝对权利和威严的封建落后的思想,他们觉得自己的行为是无比的正确,或把一些问题和错误归结于孩子身上,或遇事推卸责任。或明知有错,却把自身的错误推给孩子。有些家长似乎还觉得,孩子成长过程中并没自己什么事,孩子理所应当的好好读书,理所应当的非常优秀,可说起何为好好读书,他们大概只说的出认真听课,多花时间之类无用的话,若未达到要求,所有的错便都在孩子。正是如此,他们或把孩子的不成器的原因归结为孩子不听话,或将现实中的种种不如意发泄给他人。对孩子来说,喋喋不休的指责,辱骂的语言,就如同一把锋利的匕首刺入幼小的心灵,看似毫发无伤,实则已给孩子的心灵造成了巨大的伤害。这对其成长是十分不利的,莫名其妙的受到不知所以的批评对心情和认知容易造成不良的影响。长期在这种糟糕的环境和糟糕的心情中成长,容易形成自卑的心理状态。可父母却不以为意,完全是一副理所应当的姿态。经常将养育之恩挂于嘴边,好似生下孩子养育孩子对其来说便是天大的恩。并以此为由,在孩子面前为所欲为的行使自己作为“掌控者”的权利。总之,旧的教育观念和陋习在今天的某些家庭依然还存在。 

     在此不对父母是否有养育之恩作过多讨论,鲁迅先生在《我们怎样做父亲》一文中已作出十分全面精彩而又超前和理性的讨论。本人的观点是,父母固然有养育之恩,却也不至于得唯命是从,养育本理所应当,父母更不能以此为所欲为。在此,我想着重讨论的是个体成长中的自由。

     马克思先生曾说,“人比动物优越,因为人有追求自己命运的自由”。人有追求自由的权利,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人会思考,人有思考的自由。若是人没了思考的自由,那么人类还能创造了绚丽多彩的文化?还能发展出如此瞩目的文明成果吗?“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诗人裴多菲曾这么说到。曾经多少个伟大的人类为自由而奋斗了一身,为自由献出了生命。自由是那么的可贵,是那么的令人向往,在自由面前,生命显得是那么的渺小。如今,在马克思、鲁迅、林肯等伟人的推动下,人类实现了自由,自由已作为人的基本权利。自由平等也成为今天的社会核心价值观。在家庭中,孩子思想和选择的自由同样是极其宝贵的,在家庭中,只有当孩子思维和观点能得到尊重,他的思维才是自由的,他的心灵和人格才会完整,他也才能身心都健康的成长。一个人,不论是活动的自由和思想的自由,都应当得到尊重,不应该扼杀和镇压。为人父母,不仅仅有养活孩子的责任,还有保证其能健康成长的责任。 

     一位哲学家说过,“我们登上并非我们所选择的舞台,演绎并非我们选择的剧本”。虽然很多事情我们无法决定。环境,家庭这些都是我们一出生都注定的,父母的行为很大程度会影响子女一身。我们的出身、时代、环境以及家庭并非我们所选择,对尚为子女的我们来说,剧本即一出生就固定,可在舞台我们依然是个演员,并非提线木偶,并非皮衣戏的纸片人,并非只能按他人要求活着,我们可以尽自己努力,把自己做到最好。

     写到结尾这这不禁想多说几句(我才不是为了凑字数)。鲁迅也说过,“我的话已经说完,去年说的,今年还适用,恐怕明年也还适用。但我诚恳地希望他不至于适用到十年二十年之后。倘这样,中国可就要完了,虽然我倒可以自慢。”可现实是,百年之后,鲁迅之言依然可用,鲁迅的文章,依然深刻。在今日本人还通篇引用鲁迅之言想必是鲁迅先生没想到也是他本人所不希望的。但这也说明了有许多问题依然存在,依然未得到解决。

     春播秋收,只有用爱心呵护春天健康成长,夏天才能茁壮,秋天才有美好的收获。

相关文章

  • 春的悲剧

    春天的灾害,会影响秋天的收成。病了的生命,痛苦的度过春天,熬过夏天,悲惨的迎接秋天,走向死亡。春的伤,秋的悲,...

  • 元春的悲剧

    跟看《蒋勋细说红楼》,看到了元春下旨,让姐妹及宝玉住进大观园,确实能体会到元春的悲剧。以前看红楼,总是对元春的部分...

  • 悲剧/春儿

    悲剧 文/春儿 昨日下午,窝在床上,看了部电影——《安娜·卡列尼娜》,美国导演拍的,根据托尔斯泰...

  • 悲剧

    村上春树说,人不是因其缺点,而是因其优点被拖入更大的悲剧之中的。

  • 优秀生的悲剧(王晓春)

    2001年,一位14岁的少年忽然字黑夜中服毒自杀了。他给父母留下了这样一张字条:‘这样的生活没有意义,这样的生命没...

  • 红楼梦:薛宝钗明知贾府不行了,为何还嫁给宝玉?

    有些悲剧是不自知,有些悲剧却是自知的。自知的悲剧才是真正的悲剧,明知是悲剧,还是要自导自演,演好属于自己的悲剧。《...

  • 悲剧

    悲剧来了 笑容不在 悲剧 悲剧来了 笑容来了 悲剧也有可能是欢乐的点缀

  • 全世界失眠

    悲剧 悲剧 悲剧 困得睡不着

  • 多写一些悲剧

    女性上嫁的悲剧 剩女的悲剧 底层男性的悲剧

  • 2020-04-27

    一念之差,埋下了悲剧的引子 突然间的醒悟,看到了一个悲剧 开始就是悲剧 悲剧的影子时刻存在 喜剧也是悲剧 悲剧潜藏...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春的悲剧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kqar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