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一位14岁的少年忽然字黑夜中服毒自杀了。他给父母留下了这样一张字条:‘这样的生活没有意义,这样的生命没有价值。’悲痛欲绝的父母经过仔细查找,才发现孩子自杀的原因竟然如此不可思议:
今天,我看到了一个电视节目,记者采访一个偏远山区的放牛娃。“孩子,你在这里放牛做什么?”“让牛长大!”“那牛长大了之后呢?”“娶媳妇呗!”“娶媳妇完了呢?”“生娃呗!”“生了娃呢?”“让他放牛呗!”
人生如此,生活还有啥意义?不如……
就因为这么一个简单的问题得不到答案,这位英俊少年去了。此前,他是班上的班长,学校的三好学生。
朋友,你认为,如何避免这种悲剧的发生?
点评: 帮助学生找到生命的意义
这是教育在线“宏观教育论坛”上的一篇短文。我不知道这位14岁的少年自杀的事情是否属实,但是那个放牛娃的故事我是听说过的。
无论是否属实,这个故事提出了一个很严肃,很重大的“哈姆雷特式”的问题。
我接触过一些中学生,他们中很多人曾忧郁地对我说:“王老师,您说活着有什么意思?不就是天天写作业吗?”
我在他们的眼神中,看到了不应该看到的灵魂的苍老。
我很难过。
当然,他们都么有自杀。但是可以肯定,看不到自己生存意义的孩子,生活质量高不了---无论他学习成绩如何。
生存有意义吗?
有人说有,有人说没有。
我想,生存本身的确没有什么意义,但是每个人既然都活着,就必须赋予它某种意义,人与动物的区别就在于此。动物不是为了生存的意义而活着,它们也不会因为找不到生存的意义而自杀,人类为了意义而生存,人类生存在意义中,人类吃了智慧果,他再也没有办法“物我两忘”了,他已经醒来,只好活个明白。
所以我们教育者有一个最基本的任务:帮助孩子找到他自己的生存 。这是生命的支点,比一切学问和毕业证都重要。
什么样的生存方式最有意义?
我不知道,我想这也没有标准答案。
但是我知道以下集中生存方式是比较缺乏意义的:
1、按照别人(家长、教师)制定的目标和方式而生存。这是“给别人活着”,不是孩子自己的生活。这肯定没有意义,意义是别人的。
2、在封闭循环的圈子里打转,不能超越环境,不能超越自我。那个放牛娃的生活就是这样。正是这一点,刺激了那个14岁少年的负面“感悟”(看透了),因而自杀。
3、只为个人而生存。人类是社会动物,人类的生存的本质上是群体的,而不是个人的。人无法忍受孤独。个人如果不与他人交流,不能用某种方式把自己融入某个集体(家庭、团体、国家、民族),他就难以找到生活的意义。单独的一个人无意义可言,意义产生与群体中。
想当年关于生命的意义,一度是有标准答案的。改革开放以后,人生观、价值观准建多元化了。但无论怎样多元化,人们总要赋予生命一种意义,人们不能忍受无意义的人生,这一点没有变。而且无论到何时,各种人生意义也总会有好坏之分,优劣之别。
也许有人问:这个14岁的少年看到了放牛娃的故事而自杀了,那个放牛娃为什么不自杀?
我想放牛娃自杀的可能性很小,因为他习惯了封闭。如果他走出了大山,看到了大千世界,再让他回去循环,他恐怕也无法忍受了。除非他立志改变自己的生活(再也不能那样活),或者改造家乡,这就有意义了。
城里的孩子比农村的孩子自杀率高,今日的孩子比旧日的孩子自杀率高,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前者比后者多吃了几个“智慧果”,他们开始有点“哲学思考”了,自己想不通,又没人指点,于是不活了。
从这个角度看,有思想的孩子反而比没有思想的孩子危险。
当年解决生命意义问题,靠的是灌输法。如今这种办法不灵了。我们应该结合具体情况,适时的点拨孩子,帮助他们,而不是代替他们找到各自的生命的意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