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国学与传统文化
《六祖坛经》中的慧能示法偈为什么被改的面目全非?

《六祖坛经》中的慧能示法偈为什么被改的面目全非?

作者: 国学生曹均璇 | 来源:发表于2018-04-10 15:18 被阅读0次

文/曹均璇

菩提本无树,

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

何处惹尘埃。

六祖慧能这首得法偈名气很大,流传了1000来年。直到1930年代,敦煌石室秘藏重见天日,人们才发现,原来敦煌本的《坛经》写的大不一样。敦煌本不只没有“本来无一物”这句,而且是得法偈是两个。

两个偈前面还有引言:

呈自本心。不识本心,学法无意。识心见性,即吾大意。

菩提本无树,

明镜亦无台。

佛性常清净,

何处有尘埃。

又偈云:

心是菩提树,

身为明镜台。

明镜本清净,

何处染尘埃。

到底哪个才是当初六祖坛经的原偈?虽然说可以确定敦煌本《坛经》比流传的宗宝本坛经早几百年,但是这几十年来还是有争论的。今天我们不考据,我们讲故事,说内容。

慧能的得法偈,是因为有神秀和尚的偈子。五祖弘忍和尚选接班人,考校弟子谁悟得佛法大意,让大家各写一偈。当时神秀是大弟子,其他僧人都不敢写,只有神秀和尚写了一篇,写在房廊的南廊:

身是菩提树,

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

莫使有尘埃。

慧能见了,知道神秀未得究竟,写了上文的得法偈。因为慧能不识字,就请人在房廊西间壁上题著。

弘忍看到慧能的偈子,知慧能识其大意,就传授慧能衣钵了。

这段故事记载在《六祖坛经》里,宗宝本和敦煌本记载都差不多,宗宝本虽然增加了一些情节,但大概就是这个轮廓。

说起来,神秀做为首座大弟子,他的偈的确是差了些。

神秀和慧能在讨论的是佛学的根本问题,无我还是有我,空还是有。

身和心,就是五蕴、五阴,色、受、想、行、识。身就是色,心就是受想行识。

《杂阿含经》133经,“色有故,色事起,色见我,令众生无明所盖,爱系其首,长道驱驰,生死轮回,生死流转;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这段话翻译为白话文,把身心(五蕴)当作我,人们就会被烦恼盖住,执著身心放不下,被一个个生起消失、没完没了的念头所左右。

《心经》说的简单: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神秀的偈子却把身比如树,把心比如明镜,要经常擦擦,才不能有尘埃。所以五祖弘忍看了他的偈说『见解只到门前,尚未得入』,还没入门哩。

再来看看慧能的得法偈。菩提本无树,无身,明镜亦无台,无心,佛性常清净,放下身心是佛性,清朗干净,何处有尘埃,本来清净,哪有有尘埃。

高下立见。

本来无一物,这句挺漂亮,而且意思也符合五蕴皆空。个人感觉比佛性常清净读起来还有味道。不过,如果通读敦煌本坛经,就会知道,佛性是慧能的一个重要提法。《坛经》讲经部分的开篇就就说:“愚人智人,佛性本亦无差别,只缘迷悟,迷即为愚,悟即成智。”对“佛性常清净”被改“本来无一物”,郭朋在《坛经校释》里有考证。郭朋这本《坛经校释》问题不少,不过关于这句的考证还是不错的。

敦煌本《坛经》中的第二首偈子争议比较大。有的人认为是抄错了,有的人认为没有道理。

因为慧能第一首偈子刚刚说了“菩提本无树,明镜亦无台”,第二首就又说“心是菩提树,身为明镜台。”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其实认为抄错了、没道理的,是不理解慧能大意。身心要放下是没错,但身心也是实实在在存在的。存在也“明镜本清净,何处染尘埃。”这是慧能的高明之处,不耽于空,不耽于有。搞学问的,或是宗教里跑偏的,陷在文字上,陷于说理,是搞不清的。所以搞来搞去,宗宝本子里第二首偈子直接全删了。

闻思修证,佛家、道家的理论,不经过修行亲身验证,靠听、靠看文字是理解不了的。真正修行人(修行方法正确的),敦煌本《坛经》这两首偈子一看就懂。

相关文章

  • 《六祖坛经》中的慧能示法偈为什么被改的面目全非?

    文/曹均璇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六祖慧能这首得法偈名气很大,流传了1000来年。直到...

  • 下下人有上上智,不自卑亦不傲慢

    禅宗六祖慧能大师传下一本《六祖坛经》,里面记载了这样的故事。 五祖大师令大家做偈,神秀做偈: “身是菩提树, 心如...

  • 坛经核心三偈探玄

    坛经核心三偈探玄 【绪言】 《坛经》最核心的三首偈语,也就是印心三偈。即神秀偈,慧能...

  • 快乐修行 自在解脱

    许多学佛人喜欢引用《六祖坛经》慧能大师偈 “定慧等持,意中清净。悟此法门,由汝习性。”其实这首偈语讲得很不恰...

  • 读书笔记 - 中国人必读的七本书 - 坛经

    坛经《六祖坛经》,佛教经典,亦称《六祖大师法宝坛经》,简称《坛经》。禅宗六祖慧能说,其弟子法海集录。是禅宗的主要经...

  • 风动,还是幡动?佛曰:是心动

    风幡之争是《六祖坛经》中的一段经典辩论。 当年,六祖慧能决定出来弘法,于是来到广州法性寺。当时寺内高僧印宗正在殿内...

  • 本来无一物:千年高妙佛偈,不过以讹传讹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是一首佛教偈子,出自禅宗六祖慧能的《坛经》。因了一个非常有名的禅宗分裂故事,这首偈子广为...

  • 佛法学思修: 觉照观思本心

    《六祖坛经》中,五祖对六祖慧能说——不识本心,学法无益。 故而学佛也需要识本心自性。这也就是为什么学佛的人应该读《...

  • 《六祖坛经》慧能诗偈集

    第一首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第二首 说通及心通,如日处虚空。 唯传见法性,出世破邪...

  • 读《坛经》有感

    《坛经》是禅宗六祖慧能所讲法的记录,也是唯一中国僧人讲法被称为“经”的,其他祖师所讲法都是录,开示等。据说六祖慧能...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六祖坛经》中的慧能示法偈为什么被改的面目全非?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kqvf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