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坛经》中,五祖对六祖慧能说——不识本心,学法无益。
故而学佛也需要识本心自性。这也就是为什么学佛的人应该读《心经》、《金刚经》等讲述「般若空性」的经典。
(1)心体——空、静、觉、照
心本身就有空,静,觉,照的特性,外在示现就是一种“客观冷静”的态度,常保持此心的客观冷静,就能理性观察、觉知、思考,保持一份独立超然。内在空静,外在觉明。若离诸境相,不分内外,则是空,静,觉,照。
(2)、妄想猜测: 太极元心说&注解
心无形无相,而满具清净能量(元气)1。能量遍满心体,无有中心边界,至大无外,是谓太极2。
能量满极而静,(如光有能量,光看似不动,实则光速极快,动极而见静也),静而出空相,故太极元心乃是「动静有空」一体3之清净能量也,湛然常寂,光明常照。
而若错认空为断灭,则错立妄空,顽空3。生大恐怖,而欲立有,故妄想妄动4,于此清净能量(元气)而生阳能(阳气),有生化创造之功能;阳能动极而静,有敛聚成形之功能,此即阴能(阴气)。阴气静极而现妄空,顽空相,复又欲立有,而妄动生阳;阳极复生阴,阴极复生阳,阴阳二气交感,而生万物,阴阳变易,而有变毁。创之成之,毁之复创,循环往复,生生不息。
【注解】以上思考源头活水
1、清净能量: 中学物理学中关于「能量」的概念以及著名的“能量守恒定律”。
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在转移和转化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这不就是“不生不灭,不增不减”吗?另外,能量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这不就是“无形无相”吗?
至于是否“不垢不净”。本心之清净能量不垢不净,而现实中的能量,则在诸人心。人心为无明妄想所染,复有种种妄想分别,贪爱执著。以是故,生贪嗔痴慢疑,而心所对之能量亦现种种差异,对人的影响也不同,如善恶,美丑,好坏,垢净。故心体本来,无善无恶,不垢不净,是妄想分别故,而有善恶,垢净。清净者,亦是清静,以其不垢不净,无有种种分别对立,故强言曰“清静”,实不可以文字道说。
“清静”是名相言说,人于名相言说,而起分别对立。故实相不可说,此亦即“道可道,非常(恒)道;名可名,非常(恒)名”,“强字之曰道”之意也。也是佛经“实无法可说”,“不可说”之意。
2、太极: 灵感来源北宋大儒周敦颐所著《太极图说》。
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阳变阴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气顺布,四时运焉
……二气交感,化生万物,万物生生而变化无穷焉。
这篇文章也能看到《太极图说》的许多内容,影子。
3、「动静有空」一体: 看到一个人用光来解释“动极而静”, 生此观想——如光有能量,光看似不动,实则光速极快,动极而见静也。静而出空相。故太极元心乃是「动静有空」一体之清净能量也。
4、妄空,顽空:
(1)《西游记》中化用的诗: 鸿蒙初辟本无性,打破顽冥须悟空。有说语出北宋紫阳真人张伯端。
(2)《清静经》(《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
夫,人神好清,而心扰之;人心好静,而欲牵之。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六欲不生,三毒消灭。所以不能者,为心未澄,欲未遣也,能遣之者:内观其心,心无其心;外观其形,形无其形;远观其物,物无其物;三者既无,唯见於空。观空亦空,空无所空;所空既无,无无亦无;无无既无,湛然常寂。
我的理解
1、内观其心,心无其心: 此即佛教「四念处观」的“观心无常”。
2、外观其形,形无其形: 此即「四念处观」“观法无我”具体到“观色身非我”。“我”是一个可以不依靠其他外物而独立恒存,自我主宰的东西,即有「自性」。有自性名「真我」。
真我的性质,可以用《道德经》中的话来描述——“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即「冲虚空湛,独立常存,任运自然」。不待它物,而可自我主宰,故而是真正的「自由」,名大自由,大自在。
而此色身之我,是诸多因缘和合而成的,凡诸有漏生灭法都需要依托其他条件才能和合而起灭(大都离不开「十二因缘」: 无明、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老死)。诸有漏生灭法中,找不到一个不依它法存在,而能独立常存的东西,即无我,无自性,故曰:色身非我,即形无其形。
3、远观其物,物无其物: 其实就是观一切生灭诸法皆需因缘而生,无法独立恒存,从这些生灭法中找不到一个独立恒存的可以称为“自性”的东西,故曰: 物无其物。
5、三者既无,唯见於空。唯见於空。观空亦空,空无所空;所空既无,无无亦无;无无既无,湛然常寂。
由诸生灭法无我,可知,世间诸法皆缘起而无自性,皆“缘起性空”,这样的「空性」,才是背后普遍恒常的本质,在「空性」中,无一生灭法可得。
然另一要紧关键处在于,此「空性」,不是断灭相——即什么都没有。于此须“打破顽空(断灭相)”。
一者,断灭相与生起相是相对的概念,分别相对是生灭法会有的性质。此「空性」无一生灭法可得,无有生起相,焉有断灭相;
二者,如前所说,本心是「动静有空」一体。「空性」中无一生灭法,而纯是无形无相的真如本心,遍具清净能量,湛然常寂,光明普照。
4、错立妄空,顽空。生大恐怖,而欲立有,故妄想妄动。
生大恐怖……妄想妄动: 《心经》——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盘。故知,无明妄想生挂碍,恐怖,而起颠倒梦想,造诸业障。
在《楞严经》中,佛举一个名叫“演若达多”的人身上发生的一段事例,来比喻妙明真心被妄想遮蔽,造作诸业。
演若达多照镜子,喜爱自己的相貌。结果突然想: 为什么我照镜子能看到自己的头,而现实中,我根本看不到我的头?
镜中能照出来头,说明有头,可是我无法看到这个真正的头。他到底在哪里?怎样才能找到,看到它?看不到头,就认为头不在原处,而非要寻找“头”出来,可是从外面根本寻不到,因此终日迷乱无措,惊惶不定,而造诸多业行。
如果他知道头本来就在那儿,不是能从外头再找到一个头来,这样迷乱惊惶的“狂心”就能够歇下来,安静下来。方知本来无一事,妄想扰动之。知道这个是妄想,是不真的,即“觉”了之后,他就不会再去找头了,而常安定。
佛以此事比喻: 妙明真心就像演若达多的头,而无明就是演若达多的妄想,既破此妄想无明,能觉知此妙明真心一直常在,终不复再有“无头,向外找头”之惑妄无明以及业障造作,而自安定清静。故道在觉迷之间。
原文
富楼那言:我与如来宝觉圆明,真妙净心,无二圆满。而我昔遭无始妄想,久在轮回。今得圣乘,犹未究竟。世尊,诸妄一切圆灭,独妙真常。敢问如来,一切众生何因有妄,自蔽妙明,受此沦溺?
佛告富楼那:汝虽除疑,余惑未尽。吾以世间现前诸事,今复问汝。汝岂不闻室罗城中,演若达多,忽于晨朝以镜照面,爱镜中头眉目可见,嗔责己头不见面目,以为魑魅,无状狂走。于意云何,此人何因无故狂走?
富楼那言:是人心狂,更无他故。
佛言:妙觉明圆,本圆明妙,既称为妄,云何有因。若有所因,云何名妄。自诸妄想展转相因,从迷积迷以历尘劫,虽佛发明,犹不能返。如是迷因,因迷自有。识迷无因,妄无所依。尚无有生,欲何为灭。
得菩提者,如寤时人说梦中事。心纵精明,欲何因缘取梦中物,况复无因本无所有。如彼城中演若达多,岂有因缘自怖头走。忽然狂歇,头非外得。纵未歇狂,亦何遗失?富楼那,妄性如是,因何为在?汝但不随分别世间业果众生三种相续,三缘断故,三因不生。则汝心中演若达多狂性自歇,歇即菩提。胜净明心,本周法界。不从人得,何藉劬劳肯綮修证?!
——《大佛顶首楞严经.卷四》
以上只是对佛理的学习加上一点个人体验产生的思考,是否契合本心实相,则不敢轻言。况世间言说无非戏论,佛喻其若手指,妙明真心如月,言说以手指月,勿错把手指当做月亮本身,故不可说,不可以妄想思维之。根本还是要实修,明心见性才能照见实相,亲照实相方为真切。顶礼感恩各位善知识,感恩本师释迦牟尼佛!感恩佛法僧(亦自性之觉,正,净)三宝!
佛法学思修: 觉照观思本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