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间,青城的小火箭编程学了快两个月了。在班级群里,有家长问我们是怎么启发引导孩子做出一些有创意的作品的。我回顾并整理了一下两个月的学习过程,希望这些经验对你也有帮助。
小孩子在学习编程的初期,本来就是新手,生活经验又有限,更没有看过大量的优秀作品,没有创作的意识,缺少创意是很正常的。想要开启创造力,家长需要给予适当的引导。
引导方向
1. 强化本课的知识点
一般我会先看一下本课的知识点。先从知识点上引导孩子,看看利用本课的编程积木还能做什么?这样有助于将本课重点讲解的积木用得更好。
比如,第10课的知识点是“碰触”,我就会和青城一起想一想,还有什么东西能一碰触就消失?或者一碰触就能引起其他连锁反应呢?我们先想到的是下雨,雨点掉到地上就消失了。但是又觉得太单调了,没什么意思,于是就想到可以在沙漠里下雨,形成了沙漠绿洲。
有了想法只是开始,制作的时候一定会遇到各种问题,实现不了想法。比如,做这个沙漠绿洲的时候,因为“暂停”功能还没有开放,只能看着湖水一直变大,实现不了绿洲的效果。虽然我们一起也想了其他改变方案,但是感觉实现起来都太复杂,最后只能放弃,只添加了一个旋转的编程猫,表示我们都很无奈,都晕了。虽然没有实现最初的想法,但孩子也很开心,觉得这样也挺搞笑的。
沙漠降雨
有的时候孩子一时没有想法,家长也可以多动脑筋。也许你的好想法,能激发孩子的灵感和兴趣,顺便自己的大脑也做做操,预防老年痴呆。比如我后来想到,人参果可以用到“碰触”。可以让猪八戒去接人参果。我把想法告诉了青城,他一听就很感兴趣,高兴地说:我来做。然后开始埋头制作。
猪八戒捡人参果
2. 丰富作业的故事性
如果在知识点上想不出什么拓展的好点子,或者知识点是重复的,也可以在故事性上做延伸。这种延伸方式更容易,孩子也更喜欢。青城就很喜欢自己编一些搞笑的情节。
比如第8课,逛动物园,其实很容易加入故事。加个人物,加些对话,马上就显得更有趣了。第13课的气球,这节课的知识点依然是循环,但我们没想到循环的好点子。不过看到训练册上有个选择题,以下哪个可以实现气球升空的效果。于是我们决定做一个气球升空的效果。做着做着,青城就想到曾经读过的一个故事,然后做出了小兔子的天空之旅。
小兔子的天空之旅
课外功夫
1. 平日的素材积累
青城平时的阅读量比较大。我们一起读过很多故事。所以对于给编程作品加故事,特别感兴趣,也比较轻松。另外,青城很喜欢一套古诗小动画,通俗又幽默,每天看一集。学了编程以后,他也开始想做这样幽默的小动画。
2. 把编程和孩子的兴趣相结合,将编程用起来
编程这个东西,本来就是一种输出工具。最好的学习方式就是多用。从孩子的兴趣出发,引导孩子创作自己喜欢的作品。
比如,男孩子都喜欢恐龙。青城也做过很多恐龙主题的作品。虽然有的非常简单,但那个过程已经不再是被动地“学”编程,而是主动地“用”编程。这个时候别太在意创意的水准,有了主动运用编程的意识,创意也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好。
平日的积累是孩子创作的素材之源,兴趣所在是孩子创作的动力。
3. 向优秀作品学习
每次老师发到群里的优秀作品,我们都会看。而且每次都有启发。但这个数量还是太少了。所以平时如果看到一些好的动画视频,我都会提醒他:你看这段视频,我们用编程猫也能做出来诶!后来他看视频的时候,也有了这个思考意识。看古诗动画的时候,有时会停下来告诉我,刚才那些动画效果是用什么什么功能做的。
还有的时候,青城有了一个创作想法,却做不下去,因为觉得太复杂了。我就会帮他找一些相同主题的视频。看看有没有什么简洁的表达方式可以参考。恐龙化石形成的作品就是这样做出来的。
总结一下
启发孩子的创意可以从课内、课外两个方向入手:
课内方向:
- 从本课的知识点引导
- 从故事性的拓展引导
课外方向:
- 平日的素材积累
- 把编程和孩子的兴趣相结合,将编程用起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