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简友夏所珍创作室的《我的父母》
亲爱的简友们,我是Mr-稻香老农,我早就想把我的老乡——简友夏所珍创作室写的一篇优美的散文《我的父母》分享给大家,因为有关专题要求不要对作者作品光是夸赞不指出缺点而停顿。但思之再三,决定还是按有关专题之要求对我的老乡夏所珍创作室的文章赏析一下。
说实话,一个浪迹天涯几十年的游子乍一看到故乡亲人的文章,那种浸透骨髓的亲切感,不是当事人是完全不能体味的,更何况她写的又是我们平生最挚爱的父母亲呢!
我的老乡夏所珍创作室写的这篇优美的散文,我即便再喜欢,我也不能说她写得完美无缺,因为“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我的老乡的文章也概莫能外。但唯其有缺点,才显得真,她那溢出文外的真情实感,我坚信,凡是读过她这篇文章的人都会备受感动,不仅如此,而且会刻骨铭心地牢记在心,一辈子也不会忘记。
我的老乡的这篇文章,体裁是散文,其写作特点是夹叙夹议,不在情节的展开上下功夫,而是在怎样把人物记叙得更好上做足了文章。她的语言就是我们家乡的那种透着乡土气息的语言,也许会为一些高雅的人士所忽视,但对平素就很喜欢用质朴清新的语言讲故事的我来说,却是备感弥足珍贵的。
好了,下边请看我的老乡是怎样展开文章的。她首先说母亲打来了电话,而话题就是围绕着父亲的病展开的。这样写,非常自然地把作者拉进到文章中,让作者更好地驾驭语言去展开文章。我们从而知道了父亲得了病,既不肯吃胶囊,又不肯挂水,光是吃了一些药片,治疗效果不是太好的。这样,作者就非得出马了,她一出马,就马到成功了。文章的开头是言简意赅的。
作者接着线索很清晰地记叙她父母亲了,我发现她很巧妙地用了对比的手法写她的父母亲。
她首先写父亲今年七十五岁了,父亲一生勤劳,从不懈怠,直到前年才在他们姐弟仨的劝说下歇下来不干农活了。
歇了下来的父亲中午喝点儿小酒,下午打打牌,可能是桥牌或者那种叶子牌。而她的母亲则是负责一日三餐,就是煮三顿饭,另外打理打理菜园子,日子倒也清闲自在。
本来日子就这样波澜不惊地过下去倒也不错,但作者却把笔触紧跟着家人的大病小恙去走了。本来嘛,人生在世,生老病死,谁也避不开,作者没有回避,而是直面相对,她记叙父亲跌倒了,跌得手腕骨折,尾脊骨(即人们通常说的臂部与脊柱相交处)跌裂,父亲从医院里回来一直缠绵在床上,其间作者又搬到镇上三日两头才回家,父亲就由母亲一人照顾,母亲任劳任怨地侍候照顾着父亲,竟然让久卧在床的父亲没得一点儿褥疮,房间里也没有丝毫异味。通过这样的记叙,来刻划鲜明的人物形象,也歌颂了父母亲的“爱情”。
尽管父母亲不懂什么是爱情,但他们却用不离不弃、相濡以沫和相互扶持着走在人生的康庄大道上,诠释着一种令我们后代艳羡不已和祟敬无比的、伟大的爱情。什么是真正的爱情,父母亲的这种爱情就是真正的爱情。
作者在展开文章时,重点写了她自从结婚后,难得在父母亲家住上一宿,但她那天吃过晚饭后却晚了,父母亲要她住一宿甭回去。作者在和父母亲共进晚餐时,发现母亲用掺了凉开水的酒给父亲喝,从而写母亲是怎样为了父亲的身体健康而跟父亲的不良习惯斗智斗勇的。
也是这天晚上,作者执意跟母亲睡一床,而让父亲睡在另一床,她是知道母亲在照顾久卧在床的父亲时是如何不辞劳累和忍受父亲的折腾的,她要在这一晚亲自服侍一下父亲。
作者写这些,谈不上用了什么高超的写作技巧,她就是那样像跟人拉家常一样地、从容自如地如数家珍娓娓道来,让人备感亲切和备受感动。她写的时候,可以看得出来,她虽然不是刻意为之,但也不是漫不经心,她是用她的心在写一篇感人肺腑的文章。
当然了,按照有关专题说,不要光是夸赞作者和作品,也要指出其不足和缺点,我也来说一下我的老乡的不足之处。
她写网文时仍然像在纸媒上写文章,每一小节的篇幅太长,这一点,不是她一人有,简书中有不少人都是这样。这样写,简友们看了后容易让眼睛疲劳。
另外,她在用家乡的方言土语时,有些词语没有很含蓄又清楚地写出来,譬如“屙尿”,这个词语就有些粗鄙,如果用撒尿和小便,那视听效果就好得多。
当然了,这只代表我的看法,别人兴许不这样认为。一篇文章,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仁智之见,诚在读者。各人的看法是不同的,我们不能强求大家的意见都是一致的。
不过,瑕不掩瑜,一点小小的缺点是抹杀不了她的这篇富有真情实感的散文的动人之处的。我也相信,我的老乡以后经过不懈的刻苦努力,她的文章会写得越来越好的。
最后,我们来回放她的最后一段,写得是很不错的:
“不知道什么时候,我才迷迷糊糊地睡着了。夜里,一直很闹的父亲,可能是我在家的缘故,竟然一点也没闹腾。”
请点击蓝字,看夏所珍创作室的优美散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