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孤独,失落,愁闷,伤感,这些情绪如果直接表达,往往失之于抽象,意思传达当然是有了,但于读者则是过眼云烟,目过则逝。倘然借助于一举手,一抬足,一回眸,一掠发,一粲然,一蹙眉之类的细节,给读者以回味的空间,文学的味道就出来了。
宋人张履信 《谒金门》 :
春睡起,小阁明窗儿底。帘外雨声花积水,薄寒犹在里。 欲起还慵未起,好是孤眠滋味。一曲广陵应忘记,起来调绿绮。
大意为:春日的早晨,残梦中醒来,看一眼小阁明窗,天已大亮。帘外淅淅沥沥,雨声不住,残叶落花随着积水漂浮。时节已然深春,按说天气应该暖意融融,可今天却格外地凉飕飕。看来这冷暖并不全然在于室外气温的高低,那种更真切的寒意在心里。就像佛祖那句话:心里有,眼里才有。 想起床,却感到慵懒犯困,懒洋洋百无聊赖。独眠孤枕,衾冷被寒,身畔连个说话的人儿都没有,一个人的滋味可真要命。据说弹一曲《广陵散》能够消除愁绪,忙起身调试我的古琴“绿绮”。看看这琴声到底能不能抚平我内心的愁。
广陵,即《广陵散》。据《太平广记》记载,说是嵇康喜欢弹琴,有一次,嵇康夜宿月华亭,夜不能寝,起坐抚琴,琴声优雅,打动一幽灵,那幽灵遂传《广陵散》于嵇康,约定此曲不得教人。公元263年,嵇康为司马昭所害。临死前,嵇康对生命结束并不感伤,唯一的遗憾是:袁准(字孝尼,陈郡扶乐人,魏国郎中令袁涣第四子)曾请求(向我)学习这个曲子,我因吝啬坚持不传授(给他),《广陵散》到今天(将要)绝传了!汉代魏应璩《与刘孔才书》:“听广陵之清散”。"庄子也道:此琴声“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庄子·逍遥游》)。
绿绮,古琴名。(晋)傅玄《琴赋》:“楚庄王有鸣琴曰绕梁,司马相如有琴曰绿绮,蔡邕有琴曰焦尾,皆名器也。”后用为琴的通称。(唐)李白《听蜀僧溶弹琴》诗:“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
通过《广陵散》,词作者婉转告诉读者,这位“小阁明窗儿”里的富家女子原本也是有着一个陪伴在身旁的人的,但后来却像嵇康拒绝袁准一样拒绝了对方,才造成了现在的“孤眠滋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