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听之而不着

听之而不着

作者: 然随 | 来源:发表于2017-05-29 12:11 被阅读0次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父母所生耳,清凈无浊秽,以此常耳闻,三千世界声】

   父母所生的耳根,本具清凈。六根由于接触到外界的见闻觉知和受到色声香味触法的污染,形成了六识。由六根、六尘、六识而形成十八界,由十八界而形成三千大千世界。

   我们只要做一件事情,就是让三千大千世界之相,回归清凈耳根,我们就干这件事。所以我们读经、我们听经是不是也在修行啊?我们听经是不是在修禅定吶?我们听经是不是修布施啊?是不是持戒?是不是忍辱?是不是精进?是不是般若?这就是菩萨所修的六度波罗蜜。所以真正把佛经搞懂的人,最后就是干回归清凈这件事情,没有其他的,就干这一件事就行了。

   【象马车牛声,钟铃螺鼓声,琴瑟箜篌声,箫笛之音声,清凈好歌声,听之而不着】

   这两句经文很重要。你听到了畜生道的声音、听到了琴瑟箜篌的声音、听到了锣鼓的声音,对所有好的声音,我们要不要执着?佛说得好啊!要〖听之而不着〗,我们不要着相啊!

   看到有钱的人,阿谀奉承;看到当官的,巴结他;看到帅哥,拥抱他;看到美女,不择手段想拥有,这叫不叫执着?这就叫执着。执着之人,会被执着所害。那个帅哥是不是白骨?美女是不是骷髅?山河大地是不是地水火风?几百亿万年以后,山河大地是不是消失了?人活一百年以后,是不是死了?都化成白骨了啊!所以你不要执着啊!

   有一句话叫『万般带不去,唯有业随身』,就是说在你死的时候,所有的金银珠宝、妻子儿女都带不走,只有你做的善事能带走,你做的坏事能带走,而且你还要随着自己今生所造作的善恶业去受报。至于你死后是受好报还是受恶报,来世的果报如何,都是根据你今生的所作所为决定的。我们今世学《法华经》,是不是种佛因呢?既种佛因,必得佛果!既种善因,必得善果!

——《妙法蓮華經.法師功德品》02-寂思法師主講

寂思法师讲经视频http://i.youku.com/ywpsjt

相关文章

  • 听之而不着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父母所生耳,清凈无浊秽,以此常耳闻,三千世界声】 父母所生的耳根,本具清凈。六...

  • 《管子》摘录

    .君臣上“夫民别而听之则愚,合而听之则圣。”

  • 《庄子》第9天人间世 心斋

    回曰:"敢问心斋。"仲尼曰:"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听止于耳,心止于符。气也者,虚而...

  • 幼儿园PET培训整理二

    仲尼曰:“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耳止于听,心止于符?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

  • 心耑

    《庄子·内篇·人间世第四》。 原文节选 仲尼曰:“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听止于耳,心...

  • 庄子.人间世2

    回曰:敢问心斋。仲尼曰: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听止于耳,心止于符。气也者,虚而待物者...

  • 心斋

    子曰: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听止于耳,心止于符。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

  • 梦云姐的日记(2019年3月13日)

    “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听止于耳,心止于符。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

  • 201篇:空杯心(分享)

    回曰:“敢问心斋。”仲尼曰:“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听止于耳,心止于符。气也者,...

  • 每日一句学《庄子》(二)

    Day72~每日一句学《庄子》~——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听止于耳,心止于符。气...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听之而不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kvkf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