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宝贝在长大我们的孩子亲子教育
宝贝,记得痛快哭后、快乐的长大……

宝贝,记得痛快哭后、快乐的长大……

作者: 凯瑞归来 | 来源:发表于2017-08-22 17:45 被阅读28次

    客厅里传来女儿哭泣的声音,一个十岁的女孩儿除了掉眼泪什么事情都不会,这让我时常觉得很担心。

    而女儿的“爱哭”也成为我和老公吵架不断升级的导火线。我永远无法体会我老公“为何见不得我批评女儿”的真实感受,我老公也永远不知道“如何教会他的宝贝女儿去承担责任”,我也永远无法体会“女儿为何如此爱哭”。

    中午出去吃了个牛肉粉,顺便清醒了下。想到女儿自爷爷、奶奶回家后仿佛就开始停止了生长似的,她的所有行为都停留在5岁时的模样。遇到不开心的事就哭,遇到解决不了的事就六神无主,而且还时不时总习惯往我和他爸爸身上蹭……

    自从她的爷爷、奶奶回老家后,我所灌输给她的理念都是勇敢、坚强、自信。因为我觉得她的爷爷、奶奶在身边时对她太溺爱了,以致于上小学三年级时用了一年的时间才学会梳头,上四年了衣服还总是前面穿后面,反面穿成正面……

    而无论是学习或者是生活中个人应该完成的事,她不用提醒根本不会主动去做,即便在我多次提醒后,不是做错,就是差强人意……我很难想象这样的女孩子将来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存活下去。

    前段时间带孩子回了趟老家,我发现女儿比起同年龄阶段的女孩已经悄悄独立很多,这让我忍不住高兴起来,谁知道还没开始来得及享受女儿改造初见成效的成果。今天在一次作业抽查中发现女儿的寒假作业写得一塌糊涂,我大声的对女儿说:“马炳娜,你今年已经10岁了,不要期待什么事情都依赖妈妈提醒你,妈妈不能跟你一辈子,一个总是靠别人提醒的人是没有前途的……”

    说到此我忽然间意识到了我愤怒的原因,这个也是老师前几天和我讲的“正视自己情绪失控行为背后的动机”原来是我“履行职责”的动机在作怪。因为我怕麻烦,所以我觉得女儿耽误了我太多时间。所以我拼命的给她说:“在我的概念中自己的事情无需别人提醒,就应该自己完成…….”我想这是我和女儿产生分歧的根源,她希望有人可以依赖,我不希望被人依赖。

    或许是因为我与她爷爷、奶奶两种教育的方式悬殊太大,她一方面习惯了被照顾和保护,另一方面又知道这是被妈妈所不喜欢的。所以在面对做错的事情时总显得手足无措。甚至生活上有些地方连5岁的小朋友都不如,而我对她不断提高的要求,没有让她变得更好,只是换来她变本加厉的哭。

    她情绪的时常决堤,导致了我火气的居高不下。所以我们的谈话不是她以战战兢兢来回应我的怒火冲天,就是她以无声哭泣,嘴里说不出半个文字,也应对我的声嘶力竭、无计可施......

    而问题的关键或许是她根本没有完全领会那些做事情的方法、程序和规则,而我却自以为是的认为她大了就应该会,以此忘了去填平从溺爱到管教中间的“用爱包裹着的技能辅导的方法和耐心”的沟壑。

    除此之外,家里那个延续她爷爷、奶奶教育方式但遇到关键状况总不作为的爸爸,就是加在我们中间的定时炸弹。每当我批评女儿时,他护着孩子的表情让我觉得更加无助和无奈,为何我在做一件正确的事时都要受那么多人的阻挠,孩子成为今天这样到底谁该付最大责任?当我心里充满怨气时,每次以教育孩子开始的言论,都会因为女儿爸爸的加入,而将家里变成我情绪失控、丈夫对我横加指责、女儿自顾自哭泣的情绪大闹场......

    我不想再这样继续下去,不想女儿记得的都是我情绪失控的样子。所以我今天对着又在一旁对女儿开脱,并且喋喋不休指责我不懂控制情绪的丈夫说:“我发现每一次因为你的开口我都会更气愤,我不想因此做出一些让我后悔的事。所以,如果你不能理解我,你的话只是为了指责或批评我,那么请你闭嘴…… ”

    当挫败感胜过了宠溺感,我相信孩子从心底感受到的也是“力不从心”,只是她的宠溺的感觉不是因为我,是来自于她的爷爷、奶奶。或许她内心一直停留在5岁,当爷爷、奶奶可以全方位照顾她生活,她每天想的只是吃、喝、玩、乐的时侯……或许我应该给到她的除了指责还有接受,然后与她一起把丢失那五年的“生活功课”补起来……

    而我也只是一个不强大的人,我心中也埋藏着太多因渴望别人的赞同与因别人的不理解产生的烦恼和无处宣泄的压抑情绪……

    ......

    那就从接受她的哭开始吧。

    “娜娜,现在心情好些了吗?”看到女儿趴在那里头低的很低,我平静的说。

    “还好吧。”女儿用细小的声音回答道。

    “妈妈现在想抱抱你,可以吗?”

    女儿坐到我的腿上,我把她抱在怀里,但是发现我的怀抱已容不下她的整个身躯。

    “宝贝,每个人都会长大,都有自己的路要走,既便是你再亲爱的人也不能陪你走完全程,而且在很多方面也帮不到你。所以,真正能帮自己,让自己改变的只有自己。如果你现在还想哭,你就趴在妈妈身上哭吧,痛痛快快的哭。想哭多大声,就哭多大声,但是哭后记得要坚强起来。

    你不能永远活在5岁时侯爷爷、奶奶一直在你身边的样子,因为我们总有一天,要学着自己长大……”我像小时侯那样轻轻拍着她的背,慢慢地说。

    “哇……”女儿大声的哭了出来,这次没有压抑……不知为何哭的时间没有我想象的久……

    ——(摘自《张凯瑞.好妈妈21天蜕变计划》-一位妈妈的内心独白)

    当我们愤怒时,许多人会对我们说不要生气,接受现实。我们都知道这种主张忽视或压抑愤怒的高谈阔论并不能使我们减轻痛苦,而只能使我们心理更失衡。

    所以正视需求才是解决需求的关键。那么我们为什么会生气呢?

    1、为了钱。钱做为满足我们日常生活需要的一种形式,的确是回法回避的。但如果我们的行为是为了赚钱或得到报酬,我们付出的代价就是失去乐趣。这是很多人在有钱后,不知道该做什么的原因。因为钱只能做为满足无数种需要策略的一种。而驾驭和使用钱的能力则是评价一个人品格高低的标准。

    反之,如果我们是出于对生命的热爱,快乐则会伴随着我们。很多时侯,大人却把对钱的渴望过渡给了孩子。所以现在很多孩子的梦想都是“长大后可以当有钱的大老板......”

    2、为了得到赞同:像钱一样,来自他人的赞同也是一种回报。任何以博得他人的喜爱,希望获得他人的赞赏的行为背后都是委曲求全。实际上,如果我们的行为只是出于对生命的爱,人们自然会心存感激。他们的感激也是在给我们确认:我们的行为有益于他们的生活。所以不求回报的付出,才会让我们不功利,只有轻装上阵,我们才能真正快乐。

    3、为了逃避惩罚:就像我们小时侯做错事,为了逃避大人的惩罚故意假装愤怒,或哭闹耍赖一样。而大了之后,我们因为没有考出好成绩,没有做出好业绩,没有照顾好家庭,会被老师、老板、老人及整个社会惩罚或批判。

    4、不想感到羞愧:这是大人才有的责任感,羞愧的背后是在乎别人的眼光多于自己内心的“面子文化”。所以如果不做某些事情,我们就会责备自己。但是假若我们为了体面而循规蹈矩,最终难免会感到厌烦。

    5、为了避免内疚:“如果我不做这件事,别人会感到失望。”当我们总担心无法满足他人的期待时,自己活得就会像个马不停蹄的陀螺;如果为了活出对他人的爱,我们的生活将充满乐趣。

    6、为了履行职责:使用“应该”、“不得不”、“应当”、“必须”、“不能”、“被迫”这样的词语,意味着我们受到内疚、职责、义务的逼迫,感到自己无可奈何。而一旦生命的需要被忽视,我们的行动对社会来说极具危险,对个人来说则极为不幸。当我们认为自己无可奈何时,我们不再是生活的主人,而是沦为了机器。

    来自凯瑞的话:

    我们应该明白:不论你选择做什么,了解自己为什么要那样做,是可以止住坏情绪的前提。

    当我们感到愤怒时,我们可以认真的思考一个问题:我选择做,是因为我想吗?

    这个时侯就你可以发现你的潜在需求,也是你行为背后的价值取向,或者说你在生活中更看重什么。

    就像那位妈妈幡然醒悟:原来我最看重的不是孩子没按要求完成作业,而是孩子没按我的要求去做,或者说她答应我的事,却没有做到。有时侯如果我们仔细想下:是不是因为我说的对,孩子就应该按我的要求去做呢?是不是因为我说了他没做,他就不值得被原谅呢?

    这个时侯你可以试着问下自己:“当别人对我说的是对的时,我是否都做到了?我答应了别人的事,我是否都做到了?

    如果能想到这些,很多人发现自己没这么生气了,因为即便是成人,我们也很难避免产生和孩子一样的行为。而最好的教育是“言传身教”且“身教大于言传”。说到此,大家是不是都要冷静一下。

    我们所有愤怒都在期待一种回报,而所有的回报,都是一种索取。当我们开始能够掌控情绪时,我们就开启了付出模式。

    而当情绪出现时,我们更应该正视自己尚未满足的需求,这样我们就不再依赖羞愧、内疚、恼怒或沮丧的心理,而我们的行为也不再是为了履行职责、获得回报、逃避惩罚或避免感到内疚或羞愧,我们将为让会让爱主导我们的学习与成长,我们的生活将变得和谐并充满快乐,我们也就越爱自己。

    被接纳的哭是成长的开始,让我们一起去发现和理解我们行为背后的动机,了解真实的自己......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宝贝,记得痛快哭后、快乐的长大……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kwld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