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11月18日一大早,我们师范学校十几人的代表团即将赴许昌参加许漯平三地中专生书法演讲比赛。临行前,教务科宋科长给我们打气壮行。在正式讲话之前,宋科长心情沉痛地说:“路遥——昨天——去世——了——。”我至今仍清楚地记得,他说这句话时的表情和语气。那样子,仿佛他失去了一位至亲至爱的人。我不明白,路遥对他意味着什么,如此为一个人的离去扼腕叹息,情绪低落之至。
直到后来我读了《人生》,读了《平凡的世界》。
书是借来的,还有不少同学要排队读,我不得不利用晚自习窃读。当时,王老师教我们代数,而我的代数学得是最糟糕的,还曾经挂科补考过一回。王老师的厉害是出了名的,她一贯严肃,偶尔会笑,但每次看到她的笑,我都会如临大敌,战战兢兢。她的笑往往是暴风雨来临的前奏。所以,她的课,包括晚上的自习辅导,我们从不敢掉以轻心。然而,《平凡的世界》的诱惑实在太大,有一天,我这个胆小如鼠的家伙居然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在她的晚自习读起了课外书,就是这本《平凡的世界》。
我把书放在桌斗内,头低下来。王老师在教室走来走去地巡视。她走到我近旁时,我就装模作样地做题。她一离开,我赶紧低头掀书。如是再三。后来,看到少安拉着生病的秀莲回双水村,我的泪忍不住掉了下来,我吸溜着鼻子。忽然,光线变暗了,我还以为是我的眼睛模糊了。等我醒悟过来时,我的老师,她已站在我身旁好久了!她看着我,我看看她,咬着嘴唇,不知如何是好。我觉得四周的目光聚拢了来,教室静得可怕!犹豫了一会儿,我把书合起来,摊在了课桌上。她看了我一眼,拿起了这本书,而后,走到讲台前,翻了几下,放到了讲台上。若无其事地继续巡视。她越平静,我越紧张。总不能坐以待毙吧!好不容易捱到了下课,不知哪儿来的勇气,趁老师离开教室之前我快速走到她面前:“王老师,这的确是本好书,刚才你也看了——”没等我把话说完,她开口了:“《平凡的世界》我看过,书不错,回头再借我看看!”我敢保证,两年了,这是我从王老师口中听到的最好听的语言!刹那间,我觉得我的老师好亲切,我发誓,从此以后永不再叫她的外号了!
最严厉的老师对喜爱阅读的学生网开一面,这给了我莫大的激励和鼓舞,我的胆子越来越大。这,多么像少平:
“他从老师的眼睛里没有看出一丝的谴责,反而满含着一种亲切和热情。这一件小小的事,使他对书更加珍爱了。是的,他除过一天几个黑高粱面馍以外,再有什么呢?只有这些书,才使他觉得活着还是十分有意义的,他的精神才能得到一些安慰,并且唤起对自己未来生活的某种美好的向往——没有这一点,他就无法熬过眼前这艰难而痛苦的每一个日子。”
师范三年,913教室的日光灯见证了一个十六七岁的小姑娘的次次窃读。实际上到后来,老师对我们越来越宽容,在完成作业的前提下,是鼓励我们看些闲书的。那段时间,我如饥似渴地阅读,张扬的《第二次握手》,霍达的《穆斯林的葬礼》,夏洛蒂· 勃朗特的《简爱》,废名、郁达夫、沈从文、汪曾祺的散文,卡夫卡的《变形记》,川端康成的《雪国》《千只鹤》……后来,我们几个酷爱阅读,喜爱文艺的学生还成立了班级话剧团,在团长胡晓丽君的带领下,我们排练曹禺的《雷雨》,莎士比亚的《哈姆莱特》,我们创编的《伊甸园新编》还曾在学校元旦晚会演出。平生我第一次化了妆,穿上了美丽的白纱裙,饰演夏娃。自然,这都是后话。
阅读打开了我的视野。或者说,给了我看世界的眼睛。还有一本书不得不提,那就是戴尔·卡耐基的《人性的弱点》,它更像一本《涉世指南》或《人生宝典》,一个十六七岁的小姑娘在校图书馆里初见这本书,看过一回后,再去,就备了一个日记本,恭恭敬敬地抄写那些金句:
一个人炫耀什么,说明内心缺少什么。
这个世界既不是有钱人的世界,也不是有权人的世界,它是有心人的世界。
有所得是低级快乐,有所求是高级快乐。
我们可以躲开大家,却躲不开一只苍蝇。生活中使我们不快乐的常是一些芝麻小事。
三流的化妆是脸上的化妆;二流的化妆是精神的化妆;一流的化妆是生命的化妆。
在读《平凡的世界》的日子里,我摘录着卡耐基的这些句子。
后来,上了班,我第一个月的工资做了两件事,买了本精装版的《平凡的世界》,给亲爱的奶奶买了副护膝。只是后来,我的这本书被朋友借走后就再无音讯,不免让人唏嘘。
二十余年过去了,世事变迁,读书的习惯却始终陪伴着我。在无数个晨昏里,有书作伴,我的生活平凡,但滋味长。
![](https://img.haomeiwen.com/i7594075/4eacee6bddd39dea.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