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话。凭本领做事的一句谚语,但谚语归谚语,老北京手艺人还真把它没当回事儿,老一辈人穷,省吃俭用,瓷器摔碎了还真请人补来着,街上还真有补瓷器这行当,吆喝着呢;戴副眼镜找瓷器碴口,“找茬”这词也是从这演变来的。
东江湖里老辈手上没有金刚钻,就凭这金刚二字也买不起呀,要说有呀,还真有,替代品,不算什么假冒伪劣,锔碗留名用的就叫金刚钻,碗底锔个字,墨汁一去,哎,就属我家专用的了。
金刚钻没有,不揽瓷器活,金钢钻揽木器活,行不?说到大山里木匠的金钢钻有三种,雷公钻,手拉钻和脚踏钻。

雷公钻手握杆压中心上下活动,横担弓两端钻有孔系根弦,弦绕在轴上两圈,黑色的弦属牛皮或猪皮,白色透明的属牛鞭;下压上放时顶端会发出打雷的闷响,钻头正反钻入木质材料。
手拉钻比雷公钻简单,原理差不多,揿住顶端拉扯弓即可钻孔。脚踏钻形式上与手拉钻一样,中轴有米许,靠双脚一上一下地踩,使中轴旋转钻孔。一般木匠师傅只带其中一种钻去揽活。
解放初期中国工业落后,把铁制的钉叫洋钉,虽然平宜但仍有许多人用不起,即使用得起,要量大却没有货,农村建房打家具会用种竹钉,当地人称它为“销钉”;销钉备用老楠竹头,锯成没有节的筒,放在灶台楼上熏干,熏干后的竹筒很硬,劈成筷子大小便是销钉的粗坯,镶木板用时,两块要连接的板钻上孔,削尖竹钉一头敲入木板,露出的一头再削尖,把另一块板插进竹钉敲平实,两块板呈整体。销钉不限于竹销,如农村里的大门用木方作销,扯梁用木方连接;拱柱用榫,樯橹用套,门墩用穿等等。
农村生活艰辛,需要小家具用具你多少得会点,不属专业木匠,至少是柴刀木匠,那些不用专业工具可制作的小件依瓢画葫芦得懂,真要办大事非得专业木匠师傅不可。请木匠师傅一般要预约,到了木匠师傅要来那天,假如师傅名气大或路途遥远还得主人亲自去接,板斧,刨子,凿刀,锤子,锯子,揿钉,雷公钻,墨斗盒,磨刀石,鲁班尺等一大担。
木匠祖师爷鲁班,相传是个很了不起的人物,他发明了大部分手工工具,传承了二千多年,直到上世纪末才被许多电器工具所替代。
山里人家招待木匠师傅一天大小六餐,待师傅特别热情,比起浙江木匠吃饭要女人陪还是没这规格。请了师傅上门做功夫,早晨起来喝醪糟粥冲蛋,半上午吃糯米糍粑,中餐三荤两素,半下午一碗粉加荷包蛋,晚餐接中餐,宵夜一壶酒;农村里平时没人杀猪买不到新鲜肉,腊肉一般会有,鸡鸭偶而有,蛋类自家养,豆腐自家磨,鱼可是稀罕物。
却说东家请了木匠,每到晚餐便会加一道白椒炒干鱼崽,那个鲜香呀整幢农家都透着那个味,师傅未上桌,东家刚学说话的儿子就趴上来,把干鱼崽全选去了,师傅天天吃干鱼崽放了屁的白辣椒,师傅也很想吃干鱼崽呀;这夭师傅收完工又见小孩在桌上扒干鱼崽,趁没其它人时,往小孩头上弹了下脑门,小孩挠着脑门痛哭,他娘听到哭声问怎么回事,小孩不会答,师傅说大概是白辣椒辣的……
金刚钻也好,金钢钻也罢,见过的人至少有一把年纪了,使用过的人大部分要去见他们的祖师爷鲁班了吧;如今的钻孔技术已达到了高效高能,再也难见到它们的踪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