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想法读书散文
今日读书《苏东坡传》之六

今日读书《苏东坡传》之六

作者: 秋天的文字 | 来源:发表于2023-05-08 14:59 被阅读0次

          今天要写的是题外话,重点不是苏轼。

          我们从历史课本上学到的知识,大致是这样的。公元960年,后周世宗殿前督检点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夺了周家江山建立大宋,后来赵匡胤跟他的弟弟赵光仪南征北战,结束了自唐亡之后近50年的混乱局面,天下统一。然后政治上他采取了杯酒释兵权的方法削夺跟他出生入死的哥们弟兄的兵权(他自己就是那样翻身上台的,个中玄机他自己清楚所以要提防别人如他一样的造反),宋朝经济逐渐发展起来,还有一个名人王安石搞了新政。据说列宁称赞他是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历史课本上关注他改革的一些条款都罗列出来了,给人的印象是这个人还不错,有政治头脑。然后就是宋朝的文化,单说文章唐宋八大家,宋代占了6人,领袖人物欧阳修,三苏,曾巩,王安石。还有一个厉害的人物司马光,他著作《资治通鉴》不同凡响。这些人都是北宋的。真是了不起的一个朝代。

    接触过王安石的诗文。早期学过他的《答司马谏议书》,言辞条理皆佳,最感人的地方是他不惧艰难力抗众意坚决推行改革,其中的担当意识为国为民之心特别强烈!后来见到他的一首诗《孤桐》,诗言:

    天质自森森,孤高几百寻。

    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虚心。

    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

    明时思解愠,愿斫五弦琴。

    这是一首咏物诗,作者以孤桐自比,希望扎扎实实为天下百姓做事,而且要为百姓的事业奋斗终身,像尧舜一样了解民生疾苦吧,读来颇令人感动敬仰!

    还有一首叫做《葛溪驿》,诗言:

    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来照秋床。

    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

    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

    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

    很多地方都对此诗过分解读了。写作这首诗时,作者29岁,他21岁进士及第,很长一段时间韬光养晦,做地方官。(这个时候苏轼才14岁)年轻的诗人因病滞留驿站,秋夜露冷难以入眠,内心一些慷慨激昂的思绪难以平复,以一“乱”字串起全诗,通篇表达家国之思。

          总之宋代是很大气的时代,在现代人写的一些穿越嘻哈文中,有人神往到宋代开商铺做生意。可见北宋社会平静时期也是光彩夺目的。要说忧虑,就是外患,一是西北的党项族建立的西夏,他们时常扰攘宋的边境。且据说党项族的首领李元昊还是能干的领导,这足以对北宋构成威胁。另一方的势力就是东北的契丹,他们后来建立辽国。这些外患最后还是用武力迫使宋与他们签订了不平等条约,很奇怪的条约—宋徒有虚名,西夏和辽得到其实。也算各取所需,暂时获得了天下太平。在军事上不得不说,北宋的帝王小肚鸡肠,以己度人,前方作战,战略战术要八百里加急从中央制定。大约赵氏弟兄认为他们也是武将出身,懂得那些打打杀杀的事情,最重要的是害怕边疆大吏拥兵自重。军队驻防频繁调动,将不识兵,兵不识将,人心不齐,贻误战机。这样在他们与北方少数民族的对垒中频频战败就可以解释的通了。

          这些跟苏轼大约没有关系,跟今天要说的王安石也似乎没有关系。但是庞大地官僚机构和日渐增加的军费让当权者难以招架应付,要走到前台的政客们可就要烦心了。这是一道大型考试题。谁能以最小的代价解决这个问题,谁能助国家摆脱困境,很快,马上,那么谁就是手握权柄的人了。(待续)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今日读书《苏东坡传》之六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ldls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