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电影简友广场简书电影院
电影观后感|『不要以为自己是救世主』

电影观后感|『不要以为自己是救世主』

作者: 山吧舞酒 | 来源:发表于2019-06-28 00:46 被阅读5次

    不要以为自己是救世主

    文/山吧舞酒

    电影观后感|『不要以为自己是救世主』

          我应该算是徐峥的粉丝,因为我很喜欢他演的电影。

          几天前无意中看了他五年前主演的电影《催眠大师》,虽然看得云里雾里,但惊竦的故事,环环相扣的情节,还是令我的耳目为之一新。本片全程围绕催眠展开,看后让我对催眠心理有了更深的好奇。于是,有了这篇文章的产生。由于催眠心理是属于心理学范畴,涉及的知识很专业,我本人又不具备这方面的知识,写这篇小文的目的是为了“自我科普”,所以文后还转载了二篇通俗易懂的文章,有兴趣的可以看一下。

          转入正题。《催眠大师》是由陈正道执导,徐峥,莫文蔚等主演的剧情片。影片于2014年4月上映。影片讲述了知名心理治疗师徐瑞宁和棘手的女病人任小妍之间发生的故事。

    〈一〉导演与主演

    (1)导演陈正道。1981年生于中国台湾,执导:电影短片《狂放》(2004年)、恐怖片《宅变》(2005年)、爱情片《幸福额度》(2011年)、剧情片《催眠大师》(2014年)、悬疑犯罪片《记忆大师》(2017年)。新浪娱乐说他:“喜欢漂亮的东西,很迷恋电影,因此他的作品大多影像华丽。他对于细节的安排和情节的设置却很精心,影像风格华丽且清。”网易娱乐说他:“作为导演,陈正道并不急于跳入类型片的桎梏,也不那么在乎他人的眼光,他想做的是尝试更多类型,知道极限在哪里。”

      《催眠大师》放映前夕,对记者表示,他不想拍成科普片,更不想骗人。他说:“前期我们找了很多心理医生做咨询。纵使大家觉得跟好莱坞片比,我们做得还不够,但我发现,我们才做了一点点就好难。我们要找到催眠术中可以拿来写故事的部分。譬如恍惚催眠和清醒催眠,是真实存在的两个词。真实能够做到什么地步?我们电影中又能把它夸饰到什么地步?这个摸索的过程很漫长。我们要怎么让观众相信催眠术可以让人忘记你是谁?在剧本上又得去想。我问了很多心理医生,他们说心理暗示接近清醒催眠。有一点幻觉的状态比较接近恍惚催眠。催眠有六个步骤(先是身体僵直,再来是眼皮粘黏,最后忘记姓名等等),我们都有照着做,编剧埋得很深,只是我们有点为了戏剧性把它调动顺序。在拍摄时我们没有心理医师从旁指导。我希望不要被心理学家绑架变成一个科普片,我还是希望催眠在这部电影中有娱乐效果,但又不会让心理学家觉得我们在骗人。”

    电影观后感|『不要以为自己是救世主』

    (2)徐峥(饰演心理治疗师徐瑞宁)。1972年生于上海,别名,徐山争。出演:话剧《股票的颜色》(1998年)、古装剧《春光灿烂猪八戒》(2000年)、古装剧《李卫当官》(2002年)、贺岁喜剧电影《爱情呼叫转移》(2007年)、《人在囧途》(2010年)、《泰囧》(2012年)、《无人区》(2013年)、《心花怒放》(2014年)、《港囧》(2015年)、《我不是药神》(2018年)。2018年《中国影视明星社会责任研究报告(2017-2018)》发布,徐峥位居第一名。有评论说:“这十余年来伴随中国经济稳步发展、财富不断膨胀的历史进程,徐峥锲而不舍扮演的一系列有钱人形象——医生、律师、商界精英、亿万富豪……注定是一道不容忽视的银幕风景。”

    电影观后感|『不要以为自己是救世主』

    (3)莫文蔚(饰演棘手的女病人任小妍)。1970年生于中国香港,混血儿,歌手和演员。1993年发行首张粤语唱片《karen莫文蔚》进入娱乐圈;1995年主演电影《大话西游》获得关注……截至2013年共发行30多张专辑,参演50多部电影,举行过30多场个人演唱会。

        “莫文蔚的人生是偷来的”——当年的她是名副其实的学霸,琴棋书画、品学兼优。精通英、法、意大利语,粤语、普通话都能说,因此有了一个“九宫鸟”的封号。1985年被授予“香港最杰出学生”的荣誉,代表香港与其它地区的学生交流。中学就会写十四行诗。从拔萃书院毕业,考取奖学金到意大利进修语文……等待莫文蔚的是一条顺理成章通往名媛的道路。

        “莫文蔚本身就定义了自己的美”——有人问她:“什么是性感?”她答:“自信。”有记者说:“虽然你不漂亮...”,她哈哈大笑打断对方:“对不起,我认为自己非常漂亮。”演唱会上主持人说:“希望她下半场她可以继续再唱25年。”她大笑,纠正主持人说:“我要再唱50年。”

          很多人无法理解莫文蔚的美,但她懂得欣赏自己拥有的独特的风貌。

    电影观后感|『不要以为自己是救世主』

    〈二〉不要以为自己是救世主

        在这部电影的开场就介绍了徐瑞宁(徐峥饰演)是国内擅长催眠疗法的知名心理治疗师,之后便遭遇了一名棘手的女病人任小妍(莫文蔚饰演),与其说是作为一名病人和催眠师一个被催眠一个在催眠,更不如说是两人在互相催眠。

        电影一开始,男主角徐瑞宁就高高在上的站在讲台上,风度翩翩俨然是一个成功人士。可是谁又想得到他因为冲动不羁,醉酒驾驶出了事情之后茫然无措,又万分自责,痛苦使他自残自伤。在面对突如其来灾难时慌乱了,求生了,放弃了。他无法原谅自己当时背叛了爱人和挚友……这些都被徐瑞宁强行压抑下去了。

        作为一个“专功催眠的心理医生”,他每时每刻都要在意自己的这个职业、身份。心理医生怎么会有心里问题?诊疗的过程中,破绽、线索、幕后黑手在记忆深处被挖掘重组,自以为在催眠时,却陷入更深层的循环中,徐瑞宁倒下的那一刻,观众才恍然大悟——谁才是真正的“病人”。

        总体来说不错,整个剧情逻辑严密,心理分析准确细致。电影也告诉我们——每个人在心里都藏了一个秘密,为了这个秘密欺骗自己,欺骗别人,甚至宁愿伤害自己,也不肯原谅自己犯下的错。

        这部电影又似乎在催眠观众,是在治愈我们每个人都有的与生俱来的心理疾病——缺乏爱心,包括爱自己;缺乏饶恕,包括饶恕自己。现实生活中,千万不要以为自己是救世主,任何人都可能是需要被拯救的那一个。

    电影观后感|『不要以为自己是救世主』

    〈三〉影片还有下半部分

    影片的结局仓促。影片的结尾虽然“很直白”,但给我的感觉就是“虎头蛇尾”,显得很仓促,似乎还有下半部分,电影有不少的心理细节隐晦的说出了谋杀案的起因和经过,给人的感觉这是一起高智商的谋杀案,而犯罪的人就是徐瑞宁和任小妍。动机是两个人的情侣互相劈腿而被他两人发现,所以两人就这样策划了一起精密的谋杀案,并且可以做的滴水不漏,逃脱了法律的责任。 片中留下不少往这个方向的痕迹,只不过是因为导演觉得太复杂而放弃了这个“反转”。

    首先,徐峥和学生争吵时,学生问:“为什么要用催眠那么有争议的疗法。”徐峥完全答非所问的回答:“如果你爸和你闺蜜躺在一张床上,这事你和谁讲?”暗示徐峥的女友和自己最好的朋友出轨了。学生又问:“我怎么知道给我催眠的人不想加害于我?”暗示了莫文蔚通过给徐峥催眠来灭口的情节。

    其次,在关于找出莫文蔚男友的催眠中,男友问莫文蔚:你为什么要杀我?暗示了莫文蔚是杀死男友的凶手。

    再次,出车祸那天,莫文蔚对男友唱《你必须爱我》。

    最后,莫文蔚和男友两人互相拥抱时,莫文蔚有一个推开男友的姿势。

    电影观后感|『不要以为自己是救世主』

    【知识拓展】

    转载网络文章两篇(有删减)

    @解码《催眠大师》

    文/南都记者

    一、催眠解码

    催眠、反催眠、多层催眠,是不是瞎掰的?《催眠大师》主要讲述了徐峥饰演的“心理治疗师”和莫文蔚饰演的“病患”在一个催眠室内一夜的“诊疗过程”。“心理催眠”是国产片极少触碰的领域,又因为悬疑推理的元素,因而对故事剧本的逻辑缜密、场景设计、演员表演状态是否吻合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亦容易成为一众细节控乐意“找茬”的目标。不过《催眠大师》团队在这方面还是做足了功课,不少对心理催眠领域有专业研究的影迷都在豆瓣等网站对片中的心理催眠的专业表达点赞。南方都市报记者邀请了在心理催眠领域有研究的专家来科普,虽然片中部分剧情免不了为戏剧性冲突做了一些夸大处理,但在各样细节考究上,真没怎么瞎掰。比如莫文蔚在催眠状态下眼皮跳动,快速动眼活动,肢体放松,泪水增加,眼白部分变红等,都与真实的催眠状态相仿。

    〈一〉科普

    记者(南都):为什么在影视作品中,催眠都爱用怀表?

    哈维(心理师): 催眠术发展初期,大部分催眠师确实会借助怀表、水晶球、烛光等道具进行催眠。实际上,从技术角度来讲,人长时间凝视一个物体很容易引起视觉疲劳,进而闭上眼睛,更专注地接受催眠师的引导,这才是这类道具的真正意义。

    记者:为什么催眠指令一般是打响指数“1、2……3”?

    哈维: 打响指看起来比较好看,也比较简单,在单独的催眠咨询确实会出现。用什么动作其实并不重要,催眠师赋予这个动作的指令是什么才是关键。

    记者:一般常人被催眠时的身体状态感受如何?

    哈维:大部人进入催眠以后都会感到非常深的放松,有些人进入催眠状态以后会出现眼球上翻、眼白出现红血丝、眼睛湿润甚至流泪等特征。

    记者:有人说,催眠能帮助减肥和戒酒。是真的吗?

    哈维:催眠可以做的有很多,减肥、戒烟、减压、戒酒。很多看似简单的现象,如肥胖、酗酒等等,在这些现象的背后隐藏着很深的心理方面的原因,催眠术属于心理学,与人大脑的潜意识进行对话,所以会有效。

    记者:要当催眠师,需要进行什么考核?

    哈维:在西方国家尤其是英美,催眠行业到现在已经有200多年的时间,理论体系、行业标准都比较成熟,而国内这方面还是空白。去接受他们的培训、考核,然后不断的实践,就可以成为一名催眠师。

    记者:之前片方说“催眠师年薪百万不是问题”,能否透露目前国内的催眠师一般收入是多少?

    哈维:国内催眠发展才刚刚起步,收入也是因人而异,没有具体的数据。我希望真正喜欢和热爱催眠术的人加入进来,如果你是因为它可能会让你赚大钱而从事这项工作,你可能会失望的。

    〈二〉找茬

    记者:在现实中,催眠室有电影里那么复杂考究吗?

    哈维:不会。现实中的催眠室其实很简单,要求安静、舒适、简约、暧色、温度适宜,不要有特殊的气味,包括香水或点燃的香之类的都不适合。电影中尽可能的创造出的“催眠”氛围,实际上作用并不大,重要的还是催眠师的技术。

    记者:真有“清醒催眠”这回事?真的能在短暂时间里让徐峥认不得莫文蔚这位朋友吗?

    哈维:清醒催眠是存在的,但没有想象的那么神秘,更实现不了影片中所表现的那种情况。比方说你穿了一件新衣服去上班,同事见到你第一句话就是,你今天真漂亮!听了这句话以后你一天的心情都很好,这就可以理解为清醒催眠。

    记者:被催眠的人还能很职业地完成平时所做的事情是吗?比如被催眠的徐峥还能去催眠别人?而看过片的人都知道,其实主体是莫文蔚对徐峥实施了催眠。但在过程中,被催眠的徐峥也对莫文蔚进行了催眠,这个现实中也有可能做到?

    哈维:人被催眠以后是有意识的,并没有被催眠师控制,只要他自己想终止,任何时候都可以终止催眠的过程。但你说的后一种情况,现实中是不存在的。

    记者:老教授设定捂嘴的机关,用以防止莫文蔚被催眠时道出真相。这个也是可以实现的吗?

    哈维:编剧的想象力很丰富,现实的催眠中没有这种情况。

    记者:片中呈现说“已经原谅你了”并不是出自受害者之口而是出自催眠师,这样可以达到被催眠者的心理包袱被完全释放的功效吗?

    哈维:因人而异。现实催眠的咨询中,取得被伤害的人的原谅只是整个催眠咨询过程中的一个环节,还有很多其它工作要做。在这个环节中,如果这句话是出自被催眠者自己的口,效果会更好。

    记者:为了以防被深度催眠,莫文蔚的手紧攥牙签。让牙签刺醒自己。这个方式是可行的?

    哈维:催眠是有不同的深度,如浅度、中度、深度、超深度等,不管是哪种深度的催眠都是要被催眠者自己愿意的情况下才能够继续,催眠师只是引导,不是控制。

    记者:影片中,有没有一些外行人容易忽视,但是懂行的人如催眠师一看就明白的一些细节设置?

    哈维:莫文蔚进入催眠状态以后,表现出“眼球不断的转动”,表演得很到位。

    二、暗语解码

    《催眠大师》的场景不多,主要集中在那间复古阴郁的心理诊疗室中。而这个小小的空间里,容纳了超过1000多个道具及细节的设计。而故事中藏匿的各种符号和暗语有很多。

    〈一〉挂画、拆信刀、沙漏、钟

    催眠室里的挂画、沙漏、桌子的摆设、地砖的造型等看起来都不含糊。尽管专业的催眠师说,其实现实中的催眠室的陈设没那么讲究,但这些显然对观众实现了更好的“催眠”效果。

    导演解码:沙漏是对时间的暗示,方正的办公桌代表权威、保守和压抑,桌上锐利的办公用具(如尺、拆信刀)隐喻一种自残危险的状态,墙上挂的不同年代欧普艺术画暗喻“无法看清其真正的状态”的神秘感……我们在拍摄的过程中,为体现人物关系反转、剧情流畅,演员会有现场走位的“路线图”;为保证道具联系严密,如录音笔的位置,杯子的转向,场记和道具师会做定点和拍照;现场有三个钟表,要保证它们都正确遵照故事发展的时间,我们会制定“时间表”的图片,不管入境还是未扫到,三个钟表时间必定对应剧情发生时间,并保持一致。

     

    〈二〉水

    徐峥在对莫文蔚实施治疗时,看见自己被推下水;在洗手间打电话时地板被水浸没;莫文蔚把水杯推倒把水泼在书桌上;二人在“雨”中对话……水在整部片中反复出现。

    导演解码:这个片子跟水的意像有很多关系。浸没洗手间的水,和被推到水里,是莫文蔚用水激起徐峥内心的恐惧。他对水的恐惧,除了车祸之外,片中还有一个交代:葬礼当天是下雨的,徐峥跪在雨中,莫文蔚没有理他就走了。最后二人在下雨的屋内对话,用意是莫文蔚要制造让徐峥想起往事的环境,然后跟他说,我早已原谅你了。而水对于徐峥来说,还是医生角色的指代。他在片中多次给莫文蔚倒水喝,这意味着“我治疗你,给你一杯水,我是可以帮助你的医生”。“水”代表毁灭罪恶自责,它也代表救赎跟原谅。

    〈三〉水杯、椅子

    全片虽然是两人在一个密闭空间的对手戏,但片中人换了好几把椅子,单人椅、双人椅子。时常变换的还有茶壶茶杯。那么“细节控”,是为了啥?

    导演解码:我们的美术设计是个家具狂,片中所有椅子都是他喜欢的知名设计师的作品。也因为我们要把空间拉开,他们会用到不同的椅子。他们第一个座位是办公椅,此时徐峥比较权威;治疗开始后,他们坐在房间的正中间。每次莫文蔚坐到客厅那区的长沙发上时,她就在引徐峥入套。而莫文蔚那场反击,她把沙发所有位子绕一次,占据主动。此外,徐峥每次在一个阶段想要问下去的时候,就倒水给莫文蔚喝,而且每次他都换不同的杯子,从开始的玻璃水杯到陶瓷杯,到后来的厚玻璃杯和最后的钢杯,材质越来越硬,越来越锐利。但徐峥是怕水的,所以他除了开场那杯咖啡外就没有喝过水了。这是我们做了很无聊的小设计。

    〈四〉莫文蔚的项链

    莫文蔚的项链坠子一开始是弹簧形状,后来变成了弹珠项链。

    导演解码:起初莫文蔚编造说自己去看医生,此时她的项链坠子是弹簧形的。她后来的项链坠子是一个蓝色的弹珠。这项链坠子的形状用来区分她什么时候是编故事骗徐峥的,什么时候是她真实的状态。

    〈五〉楼上来的声音

    镜头开始进入徐峥的办公室,传来楼上的声音,他问怎么楼上这么晚在装修。此后,“楼上装修”被提及了好几次。为什么强调这个?

    导演解码:其实楼上确实是有人在搬运东西,监听他。他秘书就以楼上装修来解释,也暗示给观众说很多事情是在楼上发生的。后来徐峥借“楼上装修”这一点,先对莫文蔚进行暗示,在第二次催眠她的时候,他就找了一个小女孩引导她上楼。

    〈六〉双眼见到“鬼”

    莫文蔚以“双眼见到鬼”来就诊,跟徐峥讲了两个“鬼故事”,一个是留下的老奶奶出现在她床底下,一个是被撞到的小女孩出现在公交车上。这两个故事和主线有什么关联?莫文蔚是不是真的能看到鬼?

    导演解码:没有信仰的人,很难原谅自己。小女孩被车撞,跟故事主线的“车祸”相关;而老奶奶的故事,可能会让人心中发毛,但它所说的是死掉的人有没有办法留下讯息,莫文蔚说自己是这个可以传递信息的人。所以其实两个故事都和“鬼”无关,只是莫文蔚要帮助没有信仰的高级知识分子徐峥建立信仰———请你相信我的话,我可以告诉你,其实在那次意外中,副驾驶座的胡静撞昏了头,后座的王耀庆淹死了,但胡静说她爱你,他们都说相信你。至于莫文蔚是否真的能看到鬼,胡静在酒吧里问了徐峥一个问题,当时莫文蔚在唱歌她是不知道胡静问了什么的。但后来二人在雨中对话揭开谜底的时候,莫文蔚道出了胡静对徐峥的回答。所以,你懂的。

    电影观后感|『不要以为自己是救世主』

    @从心理学角度看《催眠大师》

              文/佚名

    一、徐峥的催眠手法

    无论是第一次催眠时表飞出去,还是第三次催眠时的关灯,用的都是混乱催眠。显然徐峥是使用混乱催眠的高手。

    什么是混乱催眠呢?这是一种通过打破对方固有行为来实施催眠的手法。打个比方,如果有人伸手要和你握,你也会条件反射地把手也伸出去,这就是一种固有行为。催眠界有一个大神叫艾瑞克森,在一次讲课的时候,有一个年轻人就不服,认为催眠都是假的,要求被催眠。通常这种抗拒的人是非常难被催眠的。艾瑞克森就让他上台,然后伸手要和他握,同时问:“你叫什么名字?”在年轻人也伸手时,艾瑞克森却弯腰系起了鞋带。年轻人就伸着手愣在那里。艾瑞克森系完鞋带,抬头很疑惑地看着年轻人,“咦,你刚刚说你叫什么?我没听见。”同时再次伸手。年轻人也伸手,艾瑞克森又去系另一个鞋带。这时年轻人就进入了一种心理学称为能量最低点的状态,整个人都愣在那里。接着艾瑞克森发出催眠指令,顺利地实施了催眠。这就是混乱催眠的一个现实例子。

    在影片中,徐峥第一次催眠时晃着那个表,数一、二,就在我们都期待他数三的时候,表却飞了出去。莫文蔚把表捡起时,又数了三。到第三次催眠时,突然把灯关了,在对方一阵慌乱的时候,又一改之前不能抽烟的规定,自顾自地抽起了烟。这些都是混乱催眠的手法——通过打破固有行为,让对方陷入能量最低点来实施的催眠。这些高明的手法可以看出影片中的徐确实配得上催眠大师这个称号。

    二、莫文蔚的催眠手法

    1、莫文蔚的催眠手法——清醒催眠

    什么是清醒催眠呢?我们知道人的心理分为意识和潜意识两种,催眠就是和人的潜意识进行沟通。我们通常所说的催眠,都是通过让人进入恍惚状态来去除意识,来达到直接和潜意识进行沟通的目的。实际上只有20%的人能够接受这种催眠。而另一种催眠呢,则是通过一些隐喻的手法,将信息绕过意识,直接传输给潜意识,这就是清醒催眠。几乎所有的人都能接受清醒催眠。

    前面说的艾瑞克森正是清醒催眠的高手,在他治疗时,常常有病人会疑惑,怎么他罗嗦了半天还不催眠我?是不是年纪大了忘记了?结果往往回去几天后自己的心理问题就解决了。艾瑞克森在刚开始做诊疗的时候,会把要说的每句话都写下来,然后反复删减,由几十张纸删减到一两张。所以他在诊疗时讲的每句话,每个手势都是有特殊含义的。

    莫文蔚正是清醒催眠的高手,所以我们不妨也认为她和徐峥说的每句话都是有特殊含义的。

    2、莫文蔚的催眠手法——隐喻

    首先从上来的两个鬼故事讲起。

    第一个鬼故事讲的是掉落的弹珠,表面上看这个故事是因为弹珠是莫文蔚的养父母送的最后礼物所引发的,但这只是用来骗过徐峥意识的而已。真正要植入徐峥潜意识的关键词是——死亡、葬礼。

    第二个鬼故事讲的是一个撞死小女孩后逃逸的肇事司机,徐峥以为故事的重点是没有父母的小女孩,而实际上植入的关键词是:车祸,生日那天(徐峥车祸的时间),肇事的车牌(徐峥车祸时的车牌)。

    在莫文蔚第一次被催眠用一个牙签让自己醒过来后,假装在恍惚状态喊出:你们不要来找我!(暗示有人要找徐峥。)徐峥说你只要打开一扇门就可以回来。莫文蔚:是502吗?(502是出事前聚会的酒吧。)再在恍惚状态说出:“一片大水池”,然后徐峥被反催眠。

    显然,经过前面那么多铺垫,徐峥被反催眠就一点都不奇怪了。

    3、莫文蔚的催眠手法——改框

    至于莫文蔚一直强调的“我看到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为什么看到他们。”这里用了两个手法,一个叫改框,一个叫锚定。

    改框是用通过改变语言结构的方式来影响对方的手法。比如一个小孩在跑,你说不要跑~,他一定跑得更快了。你说不要摔了,他可能当时“吧唧”就摔倒了。但是如果你说停下,他就不跑了。之前你用的语言框架不对,所以导致了错误的结果。

    “我看到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为什么看到他们。”注意,只有建立在能够看到鬼这个前提上,我们才会讨论为什么看到鬼。

    这样,一个巧妙的改框,就让徐峥在潜意识里面承认了莫文蔚确实能看到鬼。

    4、莫文蔚的催眠手法——锚定

    什么是锚定呢?

    说白了,就是巴甫洛夫的狗。如果每次狗看到吃的时候,都听到铃声,那么狗就会把铃声和食物锚定在一起,以后只要听到铃声就会让狗的口水留下来。车展的时候都放上几个美女,就是把美女和豪车锚定起来,不知不觉间我们都变成了巴甫洛夫的狗。

    莫文蔚每次在鬼故事讲到最吓人的高潮时,都会来一句“我看到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为什么看到他们。”这样,就顺利地把这句话和诡异的感觉锚定到了一起。以至到最后一次催眠,再说出这句话的时候,一下就让徐峥崩溃了。

    三、其他心理学问题

    1、问:徐峥接他老师上车时,为什么突然愣了一下说,餐厅很近,我们还是走着去吧。

    答:因为徐峥潜意识里面还记得车祸,所以不愿意让别人和他一起同乘,认为会害到别人。但是在意识层面只是觉得餐厅很近,走着去就可以了。

    这个在催眠中经常有,比如催眠让一个人过5分钟后去开窗,然后让他醒来。5分钟他真的去开窗了,问他为什么,他会说因为感觉房间太闷了。

    2、问:催眠能够那么夸张,上来就让别人不认识熟悉的人?

    答:这确实是整个影片中唯一的bug,一上来是无法做到那么深度的催眠的,再通过加药什么来补救都没用。另外开始说的病人无法认出催眠师也是为了补救这个点加出来的扯淡说法。

    3、问:徐不是做了自我催眠让自己忘掉车祸了吗?为什么治疗失败了?

    答:作为催眠本身非常成功地让徐忘记了车祸,但关于车祸的记忆并没有消失,而是深藏在徐的潜意识中。这也是徐为什么会怕水,开车不愿意让别人同乘的原因。同时最严重的是,因为这段被压抑的记忆形成了独立的人格,片中徐自残的行为就是由于那个分裂出来的人格造成的。以徐峥的水平要完全治好自己并不应该有问题。问题还是出在徐峥无法原谅自己,潜意识中就不希望自己被治好。

    4、问:既然是假治疗,为什么要先找上催眠师沈丽?

    答:只是配合而已,一方面沈丽暗示徐峥这个患者确实能够看到鬼,为莫文蔚的治疗做铺垫。另一方面沈丽让徐峥“最好不要接手这个案子。”这里用了一个换框,意思是:快接手这个案子吧。

              (完)

    谢谢您的阅读!
    感谢您的点赞!
    您的光临是我的荣幸!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电影观后感|『不要以为自己是救世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lljc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