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背景:侦探波洛搭乘辛普朗号东方快车回国,平时处于淡季的列车这一夜竟然一票难求。午夜过后,一场大雪迫使快车停了下来。第二天一早,大家发现少了一名乘客,一名美国人死在了包厢里,身上被刺了十二刀,由此,追凶开始。
案件发生后,这节车厢里,每个人都有当晚的不在场证明,而且也都没有杀人动机。而随着案件里呈现的线索一点点追查下去,整个案情更显复杂。直到最后一刻才揭晓谜底,我将其中涉及人员的身份做了一个简单的概括:
再怎么刺激惊险的案情,一旦罗列出来以后,就显得很简单了。但我还是要说说读完这本书的感受。
首先,如果喜欢看侦探推理类的小说的,我是很推荐这本书的。确实是一场头脑风暴,情节设计绝对的出乎意料。
其次,在读的过程中,包括阅读完以后,我一直在想:这类作品的意义在哪里?它能给我带来什么?或者说如何去赏析这种侦探推理类的大作?
序言里说阿加莎被称为侦探小说女王,可以跟虚拟的福尔摩斯相并列的存在。我算是看过一些福尔摩斯影视剧,《神探夏洛克》追过一点儿,《基本演绎法》倒是看过好几季。当初看这个也是因为视觉上觉得很刺激,而且很喜欢那种从蛛丝马迹里揭露谜底的感觉。可是,侦探小说的意义就是用来拍影视剧吗?然后给人带来视觉刺激和层层谜底揭开的惊险和畅快?我觉得这个理由有点牵强。
我在脑海里搜寻之前看过的类似的推理小说,总算还是找到了两本。日本作家的《绝叫》和中国作家麦家的《风声》(不确定后者算不算的上是完全意义上的侦探小说)。前者主要突出的是寻找“新生”,后者是“爱国”,那么如今这本呢?
这就绕不开谋杀案的幕后背景——阿姆斯特朗惨案。据说这本小说是以1932年轰动一时的真实案件“林白之子绑架案”为蓝本的,我查了一下历史上的那件绑架案介绍,可以知道实际上的凶手并没有确定。
从结尾处作者对这件谋杀案的处理来看,可知本书最想体现的还是人性。律法讲究的是公正,一命偿一命。可是在书中,既有波洛的严谨细腻公正的推理,又有他人性化的一面。他用自己的聪明睿智查出来凶手,但是又选择绕过了他们。
这世界上的事啊,谁又说得清呢?但是还是很推荐这本书,惊险刺激,那种拨开层层迷雾的感觉,真的很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