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凡是一个有5年工作经验的HR,前段时间跳槽换到一家科技公司当人力资源部经理。
上班第一天,老板就问她:“公司员工流动率比较高,你觉得该怎么解决呢?”
小凡当时脑袋飞速运转,开始认真思考,是什么原因导致员工的流动率高呢?是公司福利待遇不好吗?还是公司员工压力太大呢?还是公司市场前景不好呢?又或者是企业文化差呢?
如果你是小凡,你会如何给出解决方案呢?
我相信绝大部分人肯定都是和小凡一样的思考路径,希望马上想出解决方案出来,在老板面前好好表现一下。
然而,爱因斯坦说过:”如果给我一个小时来解决一个问题,我会花55分钟来弄搞清楚这个问题到底是什么。一旦清楚了他到底是在问什么,剩下的5分钟就足够解决这个问题。”
是啊,我们绝不部分人总是迫切于马上解决问题,却很少有人能够静下心来去搞清楚问题到底是什么?
今天这篇文章,我们就来分享在解决问题之前,如何把非量化、模糊化、有歧义的问题转化成可量化、准确化、清晰化的描述,把80%的精力花在定义问题而非解题上。
一.对模糊化的问题进行量化
就拿上面小凡老板这个问题来说,“公司员工流动率比较高”,那到底这个“高”的标准是什么呢?
如果老板是一个完美主义者,1年内100个员工离职5个对他来说也是流动率高。如果老板是一个结果导向的管理者,1年内100个员工走20个他也不觉得高。
所以,首先得搞清楚老板对流动率高的定义数据是什么?然后再去寻找原因给出解决方案。
如果我是小凡,我就不会着急去想解决方案,而是先问清楚老板觉得流动率是多少是比较高,然后再问他:“您觉得把流动率降到5%是否可以?”
只有量化了问题和目标,才知道问题的起点和解决的终点,这样才能去寻找本质原因从而给出一针见血的方案。
二.给问题一个明确的定位和边界
在我的学员群里,有个学员发了这样的一页幻灯片,然后问:“麻烦各位大神指点迷津,帮我看看这页问题在哪,怎么看怎么别扭”
群里立马有很多热心的同学开始回答,有的说“文字太多,你得删掉一些文字精简一点”;有的说“正文部分不用全部加粗或者黑体”;有的说“建议重新搭建内容,结论先行,一页篇幅最好只讲一件事,需有数据支撑”......
你看,每个人的回答都不一样!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就是因为提问题的人没有给问题一个明确的定位和边界。
最后,提问的学员很无奈的感谢大家,说“谢谢大家热心的建议,但是内容和表达方式领导已经定了,不能修改,我只是想知道这些内容如何排版设计好看一点”。
哦,原来搞了半天,她只是问PPT版式设计的问题,跟文字多、内容逻辑都无关。
所以,如果我们想要找别人帮忙解决问题,首先得跟别人讲清楚问题的定位和边界,哪些是不能改的,哪些是能改的。否则,如果回答问题的人不懂得咨询顾问式的提问,就只能给出无关紧要的答案。
三.把问题的背景情况描述得具体和清晰
经常有人问我,“三爷啊,该怎么样写产品介绍PPT啊,能不能发一个给我参考一下?”或者是“我该怎样做好年终报告演讲啊?”又或者是“马上要去面试了,我该如何准备?”
每次看到类似的问题,我都非常头大。
头大的不是我不会回答问题,而是这些提问的人就像牙膏,得一下一下地去挤,才能把他的问题背后的前因后果、背景情况问出来。而只有了解到具体的背景情况,才能给出针对性的建议和解决方案。
就拿如何写产品介绍PPT来说,B2C类产品和B2B类产品的介绍文档思路就完全不一样,B2B类实体产品和软件产品的介绍思路又不一样,而且当着客户面前演讲的产品介绍PPT和发给客户看的逻辑又不一样。
所以,如果要我回答如何写产品介绍PPT,我得先问清楚以下这些问题:
1) 是什么类型的产品?
2) 客户群体是谁?
3) 这个PPT是要应用在什么场合?
4) PPT是阅读型还是演讲型?如果是演讲型,演讲多长时间?听众都有哪些人?
5) 面向的受众是第一次了解产品还是第二次或第三次?
只有搞清楚了上面这些问题,我才有可能说给出一些针对性的建议,否则我只是随便说说“产品介绍要按照FAB原则来写”、“得首先了解客户的需求”、“与竞品对比分析找到差异化竞争力”,你觉得这样的回答会有帮助吗?
类似于以上不明确的问题非常多,这里三爷出个题目考考大家,也是之前一个学员问我的,如果是你,你会如何回答?
“三爷,听说你做商业提案的PPT之前,你会做市场调研。你都是通过什么途径调研呢?”
请用今天所学回答上面的问题,期待看到你在留言区的答案。
今天写这篇文章有两个目的,一个是希望提问题的人能够参照此文,自己对问题进行正确定义;另一个是希望解决问题的人能够参照此文,学会咨询顾问解决问题的逻辑,在迫切解决问题之前先反问提问的人,找到真正的问题是什么?
唯有如此,才能建立高效、顺畅的职场沟通之道。
如果觉得此文对你有启发,您的转发就是对三爷最大的鼓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