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早起读苏轼005|喜雨亭记

早起读苏轼005|喜雨亭记

作者: 给丘吉尔做饭 | 来源:发表于2023-12-09 01:00 被阅读0次

    苏轼被称为北宋文人顶流,不仅因为他才华盖世,乐观豁达,更因为他那些身处坎坷中的日常,被上司PUA后写文章反抗,贫穷困厄中自己动手料理无人问津的食材,还自得其乐,凡此种种,总会给今天疲于奔命的打工人一些慰藉。

    就像林语堂说的,出门旅行呢,不想带李白,他虽然好玩,但是不靠谱;也不想带杜甫,他虽然靠谱,但是不好玩;最好是带苏东坡,他又好玩,又靠谱,一路妙趣横生,大饱口福之余,还能读到他写的绝妙小作文。

    这篇《喜雨亭记》,又进了明朝的《天下才子必读书》、清朝的《古文观止》,以及现代的中学语文课本。

    《喜雨亭记》其实写在《凌虚台记》之前,此时苏轼的上司是凤翔府太守宋选,郑州荥阳人,进士出身,早年在京城与司马光同事,做地方官的名声一向很好,温文尔雅,对苏轼尤其温厚。——这更能说明苏轼碰到下一位领导陈希亮,不满他霸道总裁的作风,所以在《凌虚台记》中极尽讥讽之能事。当然后来他也表示了后悔,在为陈希亮作传的时候写道:“公于轼之先君子为丈人行,而轼官于凤翔,实从公二年。方是时,年少气盛,愚不更事,屡与公争议,形于言色,已而悔之。”

    在宋太守手下虽然愉悦,但事务工作其实很繁琐,而且有些政策执行起来,良心上总过不去。

    苏轼在凤翔府任签判,主要工作是核判五曹文书,他当时那种觉得在无聊公文中耗费生命的心情,跟现在的办公室文员也是一样一样的。凤翔府还有两大特别任务,一是终南山特产的木材,每年都要编成木筏,从渭水放入黄河,运往中央,供皇家土木建造之用;其二是要负责集运粮米和刍秣,供给对西夏边防军所需。这两大事务,都要召老百姓来义务工作,对他这样有良心的小官吏来说,真是苦不堪言。

    更悲惨的是,老百姓义务干活不说,还要承担运输风险,如果公物损失,必须赔偿。本来因为西夏的侵扰,凤翔府的中产之家已经有一大半破产,再加上这些重役,一般百姓完全负担不起。

    苏轼去请教当地老人,分析原因,发现是政府的时间安排不合理,如果能趁渭水黄河都还没有涨水的时候放筏,不仅省费用而且危险少,服役的百姓负担还能轻一点,而现在是要叫木筏逆水而上,所以就灾难不断了。

    苏轼就重新起草规定,让百姓自己选择运输时间,一来危险减少,同时也大大减少了公物损失的赔偿。宋太守支持了他的方案,从此事故损失减少了一半。

    嘉祐七年(1062)三月,凤翔府久旱不雨,苏轼到郿县太白山上的上清宫祈雨,几天后,确有微雨,但下得不够,于是,又陪宋太守一起去祭祷,回程路上,便看见有云气从山中来,如群马奔突而至车座左右,苏轼这个好玩的人,还打开箱子收云归家。

    不久,大雨沛然而下,百姓欢呼雀跃,苏轼真是与民同乐啊,写的《喜雨亭记》,处处透着这份喜滋滋。

    喜雨亭记

    【1】亭以雨名,志喜也。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周公得禾,以名其书;汉武得鼎,以名其年;叔孙胜狄,以名其子。其喜之大小不齐,其示不忘一也。

    苏轼文章开头,向来单刀直入,不讲地理位置,不讲政治形式,上来就是:这亭子用“雨”命名,就是为了记一件喜庆的事。而逢喜事就拿来命名的传统,是古已有之,周公用“嘉禾”作为著作的篇名,汉武帝用“元鼎”作年号,叔孙用打败的狄人“侨如”作他儿子的名字,这些喜事虽然大小不同,但是用作纪念的意思是一样的。

    【2】余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木,以为休息之所。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忧者以乐,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第2段写亭子的来历,但并不讲亭子的形状,也不讲建设的过程,而是讲求雨得雨,和百姓欢呼庆祝的喜悦:首先说自己到这里的第二年,才开始营建官府房舍。在厅堂北面建了一座亭子,难免凿了一口池塘,引来流水种植树木,作为休息的场所。整个布局和描述都显得很朴素。说这年春天,岐山南面下了一场麦雨(天上下麦子,看上去像一个传说),占卜的结果认为预兆今年是丰年,结果整月都不下雨,百姓很着急。三月过去,到四月初二才下雨,隔了九天又下一次,但农民觉得这雨水还不够啊。十四日那天又下大雨,而且连下三天。官吏们在官府里相互庆贺,商人在集市一起歌唱,农民在田野里一同欢笑,忧愁的人开心起来,生病的人连病都好了,我的亭子恰好在这时也建成了。

    写得是相当简约,但是情绪铺陈到位。

    【3】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属客,而告之曰:“五日不雨可乎?”曰:“五日不雨则无麦。”“十日不雨可乎?”曰:“十日不雨则无禾。”无麦无禾,岁且荐饥,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则吾与二三子,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今天不遗斯民,始旱而赐之以雨,使吾与二三子,得相与优游而乐于亭者,皆雨之赐也。其又可忘邪?

    这一段的喜色,简直可以说是得意洋洋,大伙的敬酒词,看着都像在讲相声了:

    郭德纲说:您说这要再过五天不下雨,它行吗?

    于谦说:这要五天不下雨,就收不到麦子了。

    郭德纲说:您说这要再过十天不下雨,它行吗?

    于谦说:这要十天不下雨,就收不到稻子了。

    郭德纲说:这要收不到麦子和稻子,咱们还能在这里乐呵吗?

    于谦说:这要收不到麦子和稻子,强盗小偷就多了,哪还能在这喝酒乐呵呢?

    苏轼说:幸好上天没有抛弃这里的百姓啊,刚旱不久就赐降大雨,我才能跟诸位在这里畅快玩乐,都是托了这场大雨的福啊,怎么能忘记呢?

    ——厉害在于,写“喜雨”,其实没有一个“喜”字,而是用动作,用场景,用对话,来呈现不同层次的喜悦和喜庆。

    【4】既以名亭,又从而歌之。歌曰:使天而雨珠,寒者不得以为襦;使天而雨玉,饥者不得以为粟。一雨三日,繄(音伊)谁之力?民曰太守,太守不有。归之天子,天子曰不。归之造物,造物不自以为功;归之太空,太空冥冥,不可得而名。吾以名吾亭。

    而最高明的还是在结尾这段:亭子命名之后还写了一首歌,歌词道:假使天上落珍珠,冷了不能当衣服;假使天上落宝玉,饿了不能当饭吃。连下三天雨呀,这要感谢谁呀?大家谢太守呀,太守不肯受。大家谢天子呀,天子也说NO!要谢造物主吧,它也不出头。大家谢太空啊,太空杳冥冥,还不如我把这座亭子来命名。

    高明在于,从太守到天子,该夸的都夸了,又让他们还都担了谦虚的美名,最后轻悠悠落到这亭子的命名上,就像阿甘正传里那片羽毛,终于落到亭子匾额上面,篇末还点了题。

    所以有人评价说:“此篇题小而语大,议论干涉国政民生大体,无一点尘俗气”。

    作为国家公务员,苏轼是真正地与民同喜与民同忧,他之后与王安石的矛盾,也是因为王的改革措施使国富民穷,而他最看不得的就是百姓受苦,这也是千年之后大家还记得他喜欢他的原因吧。

    所以《喜雨亭记》的喜,真真就是作为小官吏的他在为老百姓做了一点实事之后,能够无愧于心的那种小确幸啊。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早起读苏轼005|喜雨亭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lpeg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