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论语,修己身,暂且小记当下的理解,方便未来回读增进,“温故而知新”。今分享于个人公众号,笔者王升请你多多指教。
子与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后和之。
【孔子和别人一起唱歌,别人唱得好,就一定会叫别人再唱一遍,后面自己也跟着唱。】
孔子精通六艺,音乐自然算在其中,而且孔子是真的喜欢音乐,论语原文记载:“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好的音乐比肉更让人陶醉。对于“而后和之”大多数都理解为听别人唱了几遍,自己也跟着一起哼,我也是这样理解,但也有说“和”是仿照原歌的曲调和内容再作一篇的意思,这般解读难免有些过了,和朋友一起唱歌,开心轻松地唱就完了,还非得自己重新创作一首吗?孔子不会如此神化自己,我们也不用过分褒奖,因为孔子活得比我们真实,并不是一副高高在上的模样。
我们总是说音乐无国界,确实如此,而且音乐的发源早于文字,她能传递和培养情感,孔子讲习礼、乐,就是用真实生活场景说明问题,引发人们思考,从而回归正道。李泽厚教授评论说儒家后世弟子如孟子、程朱等人很排斥乐的作用,过分强调心、性,把人往宗教约束上引。我很认同李先生的观点,一个人如果屏蔽音乐其实很无趣,甚至说痛苦,这正是我自己的切身感受,一来我不懂音乐,二来五音不全,唱出来要人命,所以我非常羡慕那些会唱歌的人,无论忙碌、压抑与否,时常哼上几句便能轻松不少。
犹记得自己也有过高光时刻,在小学二三年级,班主任夏先应老师喜好音乐、戏曲,当时他教我打锣鼓镲,让我做文艺汇演的小品主角,也因此有人找上门问要不要去戏曲学校,因为家人的反对没有去成,后面我也基本零接触这些东西。提及过往并不是要埋怨什么,只是想说当时这些东西给了我自信,整个人也是活泼外向,站在全乡汇演舞台上豪不怯场,而今虽然年纪长了,但有时候与人面对面交流都会慌张,有点越活越抽抽了。
就像开头所说我的生活里很缺乏音乐、美术这些东西,所以过得没有生气,有时候老婆外放音乐还会被我迅速制止,因为我比较喜欢安静,但这两年我自己却染上了“怪癖”,洗澡的时候喜欢听书,声音还开特别大,因为要盖过花洒的水声,不放的话感觉越洗越痒。今天读了这句话,我该向老婆和家人道歉了,一来我没有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二来阻止了老婆享受音乐的乐趣,所以我想:后面不妨也学学歌,唱唱歌,给生活添点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