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阅读彼得•德鲁克《知识社会》(1993)
第十一章 有绩效的学校
在知识社会,我们必须学习要怎么学。在知识社会,学生的基本学科可能不如持续学习的能力与动机重要。后资本主义社会要求我们必须终生学习。因此,我们需要一种关于如何学习的学问。但是,终生学习也要求学习动机必须被诱导出来才行,这样,学习才会变成一种自我满足之事。
随着知识变成后资本主义的资源,学校作为知识的“生产者”与“分配管道”,其社会地位与独占地位都将遭受挑战。而且若干竞争者一定会成功。教育与学校的挑战之大,会面临的变革之剧烈,是其他机构所比不上的。
可是,最大的改变(也是我们最少准备的)是学校将来必须为自己的绩效负责。将来学校必须建立“绩效底线”,也就是说,人家付出多少,学校就有责任付出多少绩效回馈给人家,这两者之间的“盈亏底线”必须建立。总之,学校将来会变得有绩效责任。
第十二章 知识人
明日的“知识人”一定会生活在一个全球化的世界,也一定会生活在一个日益地方化的世界。他们必须为将来做个“世界公民”而准备——在视野上、水平上、信息上。另一方面,他们也必须从乡土中汲取养分,然后再滋养乡土。
后资本主义社会既是一个知识社会,也是一个组织社会,两者相互依赖。明日的“知识人”会在组织成员的情境下来使用他的知识。因此,明日的“知识人”必须为同时生活与工作在两种文化中做准备:一个是“知识人”的文化,强调的是表达与构思,另一个是“管理人”的文化,强调的是团队和效用。
将来最大的变动一定是知识变动——知识的形式与内容,知识的意义,知识的责任,还有“知识人”的定义,都一定会有划时代的变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