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用了十年时间来革文化的命,几千年留下来的老的东西,基本上都没有了,要是说西安的古城墙,还留下几截,就是侥幸的了,礼仪之邦的千年古国,礼仪彻底是没了。本来还可以指望,过后能够恢复起传统的文人们,就象写四世同堂的老舍,真正旷世的大师,《正红旗下》这部最好的作品还没写完,连个老命都被革掉了。
革啊革的,把老的都革光了,也没有好的新东西出来,连肚子都吃不饱,只能把斗争放下,把经济放开来,大家的日子好过一点了,才知道传统原来还是有好处的,所以现在很多地方仿造起了老建筑,只是脚底下几千年的老土还在,再怎么去造,也已经做不出那种古韵了。从里到外都被革的差不多了,像古建筑这种技艺上的东西,还能做个假样子看看,好歹还能吸吸人气,收个参观的门票。可是底子里面,原来那种恭谨安良友善仁和的古朴,想装也是装不了的,社会哪里还能安稳得好?
所以借着物质发展的势头,国人们满满的欲望和成就感,暂时还能掩盖得住,内心里隐隐不安的空虚。最早的国学热一起来,跟西洋人看东方古国的神秘感一样,连我们自家人也觉得神奇,我们自己还有四书五经这种古典……?不过那还是在饭吃得饱,要向饭吃得好的方向奋斗的阶段,国学显然不能满足这个。等大家饭吃得好了,国学又出问题了,不能自圆其说了,好,反正大家都在赚钱,国学不如自己开个市面吧,所以前个几年,社会上有评论说,传统文化圈子里的骗子多,我是很虔诚国学的,不过我也这么认为。
国学本来不能成为生意,不过在经济至上的时代,这也没什么好奇怪的。至少比政治挂帅要好,让人在有的吃之后,还能有点想头。但是生意是要挣钱的,跟食品安全一样,把国学带坏,也是难免的事情。本来文化为什么服务,已经是不纯洁了,现在再为钱服务,州官放火,百姓点灯而已。所以费点劲打假,论语的神坛就不好糊弄人了;“与黑暗和解”,有毒的东西也咽不下去了,食品安全我们老百姓拿它没办法,精神食粮的毒害,吃不吃总能够自己作主了吧。
挣钱之中,心里那种若隐若现的空虚,终于会演变成大家身处其中的,巨大的空洞,让人从不安慢慢走向恐惧。渐渐开始知道,心里面的那种空虚,若是不能自我充足,在外界也就得不到这种需要,所有向外面去找的填充,都不过是在增加这种煎熬,每个人个体上的痛苦就开始出来了;并且,开始觉醒而且渴望让自己明白过来,这本来是文化从一开始就要做好的引导,没有比心里面明白,更要紧和最基本的事情了。文化要是先做到这个,很多的苦头是不用去吃的,只是文化自己都自身难保,苦难就只能落到每一人头上。
当然,在最基本的物质需要还没能得到满足的时候,对于觉醒的意识还是很微弱的。就象在为房贷、学费、药钱…在拼命的时候,是不太容易去正视这种心灵上的痛苦的,否则,就不仅是为房贷、学费、药钱…而烦恼,更加是为,为什么会有房贷、学费、药钱…的痛苦而烦恼。
更普遍的情况,是大家吃好饭了,不愿意自寻什么烦恼了。打着饱嗝的时候,你还指望他能去干什么正事,文化为了让吃饱了更好消化,也是变着法子,迎合大家的消遣让人取乐。文化的现状,所以就活在当下,岁月静好了,一针针的打麻药,生怕你喝得还不够醉,佛家本来不是劝人堪破生死吗,让人忘却苦恼,醉生梦死也被当成一种解脱了。
现实中的文化,还是坚持赚钱的大方向不变,用坚韧不拔的执念告诉我们,人活着不就是为了赚钱的吗?不仅如此,还要引经据典,来告诉有钱人怎么赚更多的钱,这也可以理解,在这种大背景下,文化不傍大款怎么对得起自己呢?于是乎,各种邪魅古怪大行其道,让本来就艰难的民生更添几分迷惘,更以为文化,真的就是经商风水算命,如何谋生,呵呵,古人也是这样混过来的,自己不跟蝼蚁一样活着,还能怎么样呢?
传统文化中主要的一些经典,比如道德经,大约成书在公元前485年;比较有意思的是,西方经典的圣经,最终成书,也大致在这个时间,世界文化最辉煌的高点,基本上是在这时候了;至于文化在后世的表现,大多是在为这些经典做注解,比如易经,恐怕是历朝历代被注解得最多的。但是,再后来被认为是鼎盛的状态,已经转移到诗词歌赋,琴棋书画上去了,虽然在我们现在看来,这也是文化,不过已经发生偏移了,从核心在往外围偏移。
严格意义上来讲,在孔子身上,就已经发生了对老子的偏移,只不过这种偏移很微妙,按照现在的话来说,是从纯抽象转化到了,带一点点色彩的抽象上去了。这种偏移也直接引起了,向更外围偏移的走向,以致于我们现在,把剪纸、描红当作中国文化,以这些为主,在孔子学院去给老外们上课,当作对外的文化交流去了。
古时候讲究文化,谈经论道,是高尚的;诗词歌赋,是高雅的,总之在探求精神上的归宿和愉悦,是社会主要的风尚。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们和古人走的是完全不同的两条路。在物质匮乏的时代,古人们看重在精神上的需要,竟然还找到了人类在这个世界上的终极意义。而我们在精神匮乏的时代,竭尽全力追求物质上的享受,不惜在身不带来、死不带去的欲望上,消耗掉自己的生命。
总有人把物质的丰不丰富,当作衡量社会进不进步的标准。要按这个标准来算,古人们都是落后的,都是生活困难户。因为手里再多的金银,也买不到钢筋混凝土房,用不上空调,也打不了电话……;但是古人们却还在琢磨幸福、美好、仁爱……这些空洞的东西,完全有悖于我们现在高度发展的价值观,是根本的方向性错误,如果都这样,谁来为社会的发展创造财富呢?
但是古人们,却能够在传统文化的核心意义上,衡量着人类发展的永恒;在我们今天值得骄傲的物质成就上,时间长河再延续下去几千年,回头来看,说不定只是些小毛孩,在地上玩的石头。而继续再延伸出去的,必然是人类生存发展上,在为幸福、美好所创造出来的成就,才能被延续。肯定有人会疑问,自古以来,历史并不是这样直线下来的啊?这个问题很妙,因为走歪的地方,一定会在纠正上走回来,这就象拿个话筒,拦着个人问一下:“请问你需要幸福吗?”一样。
时间是一个轴,只是从存在上,冷冷地从过去往今后铺开来,在浩瀚的宇宙之中,走向深不可测的未来。而人类现在还在并不比微尘大的地方,繁衍生息,在为生存努力的同时,终归要放眼开来,看到让人人都欢喜的,充满希望、吉祥、平安…的家园,然后往这个提升起来的世界上去,这是我们人类发展自身的主轴。而这个主轴,将贯穿在人类发展的一切之中,对于所有人在幸福美好的涵义上,沿着时间的存在走向不一样的地方。
自然界的花花草草,都能够长得繁茂昌盛;凭什么我们做人,就要委屈巴巴的不像个人样。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愿望,就像小时候被问到:“你长大了,想做怎么样的人啊?”,这个问题不问倒好,一问就像种子被种下去了,充满憧憬,满以为天遂人愿,是最正常不过的事情,而等到现实压在头上,才明白太单纯了,还是得让社会给自己上上课,只是心里那种善念,不是怀疑社会对不对头,而是顾虑自己的期望是不是太高了。
每一个人都有现实压到头上,把心愿压住,就像小草的顶上压着石头,使着劲儿也翻不开来;只能扭曲成,要是自己还有正常的知觉,都看不下去的样子。遇上这种事情,每个人心里免不了困惑,哪里出问题了呢?按道理说,我们中国人都不傻,改革开放没多少年,从没有什么家底,到什么都仿得下来,除了创新上差点,但也是没人傻到去做那些,屠呦呦不是拿诺奖了吗,连个院士都评不上。
都是草民的命啊,知道现实在压迫我们,但还是牢牢地困在现实里面,没有想挣脱的念头;多么温暖潮湿苟且的家啊,我们歌唱祖国,给了这个容身之地。至于我们,并没有想过,把根扎在哪里,我们就活在了哪里。我们选择了,把根扎在压迫我们的现实当中,并不清楚,我们还可以选择,把根扎在那个欢喜的家园里去,从那里把自己成长起来。所以我们在生活中用尽聪明,却不肯用智慧转过头去看一眼。
传统文化并不传授生活知识,今后了解下来就可以知道,传世经典所讲的,是跟心灵的对话,是告诉我们的生命应当如何舒展,而不是让我们的身体怎样卑贱的存活。把根先扎对了地方,让生命找到了根基,然后长出成长的主干,在一生的历程中枝繁叶茂,开出美丽的花朵,结出喜乐的果子。本来就是每一个人,一辈子正常的样子;一个人是这样,所有人是这样,世界在这个意义上,有它不同的天地,本来也是为此而存在的。
然后按佛家的说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即无上正等正觉。很多人觉得这就是些说法罢了,有佛祖罩着,远比这些要紧,不如多花点钱,烧烧高香更实在。说起这个,就跟眼睛近视了,不肯戴眼镜一样,我家二嫂就是其中一个,度数不低,还骑电瓶车!这个比方是,肉眼本身就跟近视一样,在有形的物质世界当中,是看不清的;文化所以给戴上了眼镜,让心灵的眼睛,看透表面,看到本质,看清未来,看见真理。
回过来再看我们的现实,那就有太多要做的事情了,理想的丰满,总要在现实当中去实现,而不是从现实的贫瘠之地,反过去嘲讽理想。但是现实偏偏是这样,很多时候我们批评封建时代不好,许许多多的时代确实很不好,秦王朝的暴虐,南宋的昏庸,清末的莫谈国事……,不过这不关文化上的事,和尚也会偷着吃肉呢,遇上这种事,总不能怪到佛祖头上去吧。
复兴传统文化,所以并不只是复兴文化本身,不管你爱理不理,文化原模原样摆在那里,只需要我们把祂里面的意思,按照现在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更重要的,说来说去,还是宋代张载说的,最透彻最明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说到这里,在本文结束时,谨以此言向不懈努力的文人志士们致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