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孟子·尽心上》25:人间

《孟子·尽心上》25:人间

作者: 花石冈 | 来源:发表于2022-11-13 17:33 被阅读0次

孟子曰:“鸡鸣而起,孳孳为善者,舜之徒也;鸡鸣而起,孳孳为利者,跖之徒也。欲知舜与跖之分,无他,利与善之间也。”

孟子说:听闻鸡叫就起床,孜孜以求于善心善行的人,是承袭了舜道的人。听闻鸡鸣就起床,孜孜以求于私人利益的人,是承袭了盗跖歧途的人。要想穷究舜与跖的区别,没有别的,无非在“利”与“善”之间。

客观来讲,生于人世间,无外乎利己、利人。何谓“人间”,不过你我之间、人我之间。为人多想一点,多做一点,便是利人;为自己多想一点,多做一点,便是利己。无所顾忌地利己,难免为恶,便是盗跖那样的人。不求回报地利人,便是为善,便是舜那样的人。

如果单看行为态度,为善、为利没有分别,用孟子的话讲,都是“鸡鸣而起,孳孳而为”。为善的舜如此,为利的跖也是如此。所不同的是两种人的发心,用孔子当年的话讲叫“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不仅看一个人做了什么,还要看他为什么那样做,以及是否安心于那样的状态,如此一来,一个人的心迹便一览无余了。

舜成了天下文明的圣王,盗跖成了闻名后世的盗贼。舜的为善之举人人皆知,盗跖的行为却不是人人皆知的。

盗跖是谁?

《庄子·杂篇·盗跖》中这样记载:盗跖从卒九千人,横行天下,侵暴诸侯,穴室枢户,驱人牛马,取人妇女,贪得忘亲,不顾父母兄弟,不祭先祖。所过之邑,大国守城,小国入保,万民苦之。

如果记载属实的话,这个盗跖已经不是小打小闹了,人家啸聚了九千“气味相投”的人,形成了让大小邦国都望而生畏的影响。在盗跖的世界里,利己已经不是一种方向了,而是一种信仰,追随他的九千人,无不抱持这样的信仰。利己已经没什么好羞羞答答的了,那是光明正大的生存哲学。为利己完全可以不择手段,遇佛杀佛,见魔斩魔,无所不用其极。否则既无法吸引那么多的人为之亡命,也不会让大小邦国闻风丧胆。

“舜之徒”与“跖之徒”都很“敬业”,都是闻听鸡鸣便匆匆起床,在晨昏初定之际,便选定一个自己认定的方向,然后孜孜以求走下去。“舜之徒”在人间,“跖之徒”也在人间,甚至从出发点而言,也没有多大分别。不同之处在于他们选取了不同的方向。“舜之徒”孜孜以求的出发点是利人,以至于利人而不求回报。“跖之徒”孜孜以求的出发点是利己,以至于利己到不择手段。久而久之,因为方向不同,两类人越走越远,分别越来越大。“舜之徒”成了人世间为善的圣贤,“跖之徒”成了人世间为恶的盗匪。

一念为善,一念为恶,混沌初开、晨昏初定的那一瞬间,一念天堂,一念地狱!

在人间,不可不慎!

相关文章

  • 《孟子·尽心上》25:人间

    孟子曰:“鸡鸣而起,孳孳为善者,舜之徒也;鸡鸣而起,孳孳为利者,跖之徒也。欲知舜与跖之分,无他,利与善之间也。” ...

  • 可是人间丹青客?绘尽眼前心上人。

  • 《孟子·尽心上》36:乾坤大挪移

    《孟子·尽心上》36:乾坤大挪移 孟子自范之齐,望见齐王之子,喟然叹曰:“居移气,养移体,大哉居乎!夫非尽人之子与...

  • 《孟子》《尽心上》

    【原文】 孟子曰:“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存其心, 养其性,所以事天也。夭寿不贰,修身以俟之,所以...

  • 孟子.尽心上

    (一)孟子曰:“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夭寿不贰,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

  • 孟子十三尽心上

    13·1 孟子曰:“尽其心者①,知其性也②。知其性,则知天矣③。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④。夭寿不贰⑤,修身以俟...

  • 孟子 · 第十三卷 · 尽心上 · 第二十四节 并译

    孟子 · 第十三卷 · 尽心上 · 第二十四节 作者:周.孟子 译析:石宏博 孟子曰:“孔子登...

  • 孟子 · 第十三卷 · 尽心上 · 第二十七节

    孟子 · 第十三卷 · 尽心上 · 第二十七节 作者:周.孟子 译析:石宏博 孟子曰:“饥者甘食...

  • 孟子 · 第十三卷 · 尽心上 · 第三十七节 并译

    孟子 · 第十三卷 · 尽心上 · 第三十七节 作者:周.孟子 译析:石宏博 孟子曰:“食而弗爱,豕交...

  • 习焉不察

    【原文】《孟子·尽心上》 孟子曰:“行之而不著焉,习矣而不察焉,终身由之而不知其道者,众也。” 【释】 孟子说:“...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孟子·尽心上》25:人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ltkx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