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的时候,面对的问题都显得清楚明白,凡是以学习和成绩为导向,其他靠边站,也排除了其他真正难题:比如谈恋爱。
怎么学习?提高成绩?市面上似乎有了成熟既定的解决方案:补课!
但凡和应试挂钩,似乎都不是问题。
要知道,当年我是干这个的:课!外!辅!导!老!师!成绩不好的补差,成绩中等的提优,成绩好的你还自满?后面人在追呢!反正都得——补补补。更像是十全大补丸的贩子。
教培产业也在经济大环境不好的情景下,一路高歌猛进。
教了那么多年书,帮助了那么多学生解决纸面上的问题,有时候我也会开始反思:教人家做题是解决问题之道么?好像大部分老师都是这样做的,更有甚者,直接发试卷讲义,先做一小时再说,错了讲解就完事。
辅导之前先看症结:WHAT?
表象都是:成绩上不去啊。
到底是态度问题?能力问题?习惯问题?家庭环境影响?抓一个本质出来。成绩差不是问题,问题是什么导致成绩差。没有疏通清楚,盲目下药,只会越来越。
之前有个同事,名校毕业,为人实在,做事认真负责。总想给孩子传授更多知识。所以大量收集学生错题,逮到学生有时间就讲解,小班课拖堂严重,学生的纪律也比较差。最后成绩下来,所带的学生成绩基本不进步,学生满意度也不高。为什么做了那么多,反而吃力不讨好呢?
成绩差》逼着学习》成绩更差》逼得更狠······
就像我们做一件事情,如果内心不情愿,心理堵得慌,外力再怎么敲打都没用。反而适得其反。
但是这个老师并没有从自身的教学方式上找原因。
1、有了很大挫败感,但依旧没有改进,也许做的还不够狠
2、觉得所带的学生有些不可理喻,太难教了,会不会换一批会好点
最后因为满意度问题,该老师带的学生越来越少,机构也不太敢排学生给他,只能黯然离场。
然而有些老师中的高手,点到为止,从不拖堂,反而上课氛围轻松,学生都能互相监督,完成作业。充分激发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其实,在帮助学生发现问题过程中,也是在给自己梳理解决思路:问题是什么?怎么来的?“我”怎么去应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