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报考中级经济师的小伙伴们
2022年10月26日 周三 深圳 晴1114/1000
【主题】经济学常识
【字数】1081
好咯,离中级经济师全国统一考试越来越近,大家还好吗?哈哈,别焦虑,现在正是努力复习提分时。
今天继续给大家分享第4部分统计的第24章“描述统计”,这一章共包含十个考点,分别如下:
测度数据集中趋势的测度指标(均值、中位数、众数)
测度数据离散程度的测度指标(方差、标准差、离散系数)
常用的数据特征测度总结
偏态系数的取值(说明数据的分布是对称还是左偏、右偏)
标准分数
经验法则(168、295、399)
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
两变量的散点图
相关系数的取值范围,两变量之间的关系(低度、中度、高度)
两变量之间的相关程度
第一个考点:测度数据集中趋势的测度指标
1、均值
A、含义:均值就是平均数,数据组中所有数值的总和除以该组数值的个数。
B、均值的特点
优点:能够充分利用数据的全部信息,均值大小受每个观测值的影响,比较稳定。
缺点:易受极端值影响。如果观察值中有明显的极端值,则均值的代表性就差。举个例子,几位同事一起坐在某办公室开会,大家差不多都拿1万左右的薪酬,这时候会议室进来一位月薪10万的人,这个时候大家就都被平均了。月薪的均值受到了进来的这个人的极端值的影响,这组均值的代表性就差。
C、计算:所有数值的总和除以该组数据的个数。小学生都知道的原理,所有均值计算完全没有难度。
2、中位数
A、含义:把一组数据按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进行排列,位置居中的数值叫做中位数。
B、特点
优点:是一个位置代表值,不受极端值影响,抗干扰性强,尤其适用于收入类偏斜分布的数值型数据。
缺点:没有充分利用数据的全部信息,稳定性差于均值,优于众数。
C、计算步骤
将数据进行排序;
确定中位数的位置;确定中位数的具体数据。
教材上给出了关于一组奇数、和偶数的计算公式。个人以为为方便并简化记忆,大家可以从给定数据中直接用(N+1)/2,确定位置,再计算出中位数。即,一组数据有7个,先排序后,我们用(7+1)/2=4,即第4个数为中位数。而给出的如果是偶数,比如8个,排序后,我们也可以用(N+1)/2=(8+1)/2=4.5,表明中位数在第4个数和第5个数之间,将第4个数和第5个数加起来除以2,即求出中位数。比如,第4个数是8,第5个数是7,(8+7)/2=7.5,中位数即为7.5.
3、众数
A、含义: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变量值。
B、特点
优点:不受极端值的影响,尤其是分布明显呈偏态时,众数代表性更好。
缺点:没有充分利用数据的全部信息,缺乏稳定性,而且可能不唯一。
C、计算:其实不需要计算,直接找出那个出现频率最多的数就可以了。教材表述:出现次数最多的变量值。
经济基础第24章,还有9个考点,明天将继续分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