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通常指语文教科书的课文教学。阅读教学,就是建立学生与“这一篇”课文的链接。课文的特性有:1.课文不仅是学习材料,而且是学习对象。阅读教学离不开课文。学生对这一文本的阅读、理解、感受——包括对特定文字所传递的人文精神的感悟,对表达独特思想情感的语句中所显现的语文知识的理解——是任何其他途径不能拥有的。2.课文中包含可能高于学生现有语文经验的因素。学生因语文经验的局限,不足以理解、感受课文中作者所传递的生活经验。理解不了、感受不到、欣赏不着,表现为阅读的结果。之所以产生不对头的阅读结果,往往是因为阅读行为不合适、不得法。3.建立学生与“这一篇”课文的链接。在教学设计阶段,建立链接包括两个主要事项:一是找准链接的点,即确定教学内容,明了学习任务。二是设计链接的通道,即教学的方式方法。链接的通道对教师来说,是教学环节和步骤,包括教学组织和教学方法;对学生来说,是学习的进程,包括学习方式的运用。4.阅读教学的重要原则:无论是在阅读教学之前、之中或之后,对一篇课文的理解、感受,始终都是学生这一阅读主体的理解和感受。在阅读教学中,学生阅读的,是“这一篇”课文;学生要获得的,是与课文相符合的理解和感受。
第二节 阅读教学的基本路径
有三条:一、唤起、补充学生的生活经验
学生缺乏必要的生活经验及百科知识,或者受制于自身的生活经验及百科知识而陷入“我向思维”,或者没能将生活经验及百科知识与阅读这一篇课文发生真切的关联。需要教师引导和帮助,办法:背景介绍,知识介绍,插入体验性的活动,实物展示,互动体验等。
二、指导学生学习新的阅读方法。
学生没能掌握与特定文本相呼应的阅读方法,用心理学的术语来讲,是缺乏相应的图式。指导学生学习新的阅读方法,是阅读教学的主要路径。
三、组织学生交流和分享语文经验。
在交流和分享中,同学们相互触发,教师择机点拨,学生往往能获得新的语文经验,加深、丰富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一篇课文的教学,应根据学生的学情,依赖其中一条作为主要路径,并择机采用其他的路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