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小说的各种小说
从无到有,老兵讲述中越战争秘闻——聊聊小说《越南记事》的封面设计

从无到有,老兵讲述中越战争秘闻——聊聊小说《越南记事》的封面设计

作者: 布尔维克视觉设计 | 来源:发表于2019-02-14 14:29 被阅读2次

    小说《越南记事:密林诡境》的作者二兵科林找到我们的时候,他对于小说封面连一个初步的想法都没有。这位作者甲方只向我们提了两个要求:

    1.书籍是在网络上电子出版,只需封面,不需要封底

    2.在突出作品风格的同时,要把封面的视觉效果把控到与其他网络出版的小说有较大的差别。

    事实上,这种越是看似简单的需求,越是考验设计师的功底。对于一部书籍作品的封面来说,不像是其他设计类业务那样,有个大方向可以去建立框架,可以依靠经验去摸索。这必须考虑整部作品的内容主旨调性内涵,才能找到设计的准确方向。

          ·卡夫卡系列小说概念封面设计(Peter Mendelsund) ·

    布尔维克人坚持以工匠的精神来对待每一份设计,一本书籍的封面应该是独一无二的,我们的设计人员需要也必须在理解作品之后才能开始设计。于是,我们索要了一份小说的大纲,开始了迅速的研读工作。

    整部小说是一件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中越战场的故事。最开始,我们在处理这份大纲的时候,也被其中所描述的内容所深深吸引。工作室里的人全部都是90后,对于故事中所描绘的中越战争(也称对越自卫反击战)了解不多,有的知道这一件事,有的则闻所未闻。而对于其中的细节,更是如明天的微博头条一样——根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上世纪70——80年代发生的对越自卫反击战(图片来源不明) ·

    但作者二兵科林强调,这本小说并不是纯粹的军事纪实小说,简单来讲只是一个在战争背景下所发生的离奇诡事。我们通读大纲后,大概对内容有了一个整体的把握:故事在20世纪80年代,有战争,有越南丛林里的狰狞怪物,有匪夷所思的神秘任务,有疯狂固执的苏联人,也有隐藏在每个人脚下的“终极秘密”……

    于是,我们从中整理出了许多可以用在封面上的元素:

    1. 战争场面

    2. 未知的怪物

    3. 军用物品

    4. 苏联的红色风格

    5.  地质景观

    6. 人物剪影

    (一)战争场面

    20世纪80年代的越南,几年才结束了与美国人的越南战争。如果从越南的战场画面入手,应该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实际上,美国的文艺工作者们早就在这一点上下过工夫。

      ·2005年EA公司出品的战争游戏《战地:越南》(Battlefield Vietnam,2005) ·

      ·1986年美国电影《野战排》海报,(《Platoon》,USA,1986) ·

      虽然这种风格在美术呈现上有一定的技术挑战,但却有极强的视觉冲击力。我们翻看了一些对越自卫反击战的照片,认为这是一个不错的方案。

    (二)未知的怪物

    在小说中,多次有越南丛林的神秘生物出现。比如神秘夜晚穿梭在丛林间的人形生物、似人似兽的蜥蜴人种、深潭里的未知怪物……如果对其整理,或许,嗯,或许是一个不错的视觉选择(以下图片可能会引起不适,可跳过观看)。

    ·世界各地均有传说的神秘野人·

    但考虑到作品的受众,狰狞的怪物照片也许会引起读者的不适。并且许多怪物只在文献与传说中出现过,没有一个固定的形象——这只能是一个备选方案

    (三)军用物品

    这主要会选取一支军队中代表的元素来进行视觉呈现。如在中国人民解放军(People’s Liberation Army,PLA)中,20世纪80年代早期主要的代表物其实就是军装本身。这套“三点红”的六五式军装,配以标志性的解放鞋、紧实的绑腿以及墨绿的水壶和挎包,就是那个时代的缩影。如果说还有一个,那么应该是士兵们手中的五六式冲锋枪(Type 56 Assault Rifle,7.62*39mm)。

    ·我军士兵在改制前的单兵装具 (图片来源未知)·

    ·五六式冲锋枪,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苏联对中援助期间所仿制的一种突击步枪,其原型是大名鼎鼎的AK-47突击步枪(Avtomat Kalashnikova 47,USSR)·

    ·电影《芳华》剧照,图中士兵正是使用的五六式冲锋枪·

    ·电影《全金属外壳》的海报便是使用了美军标志性的偷窥来进行视觉呈现(Full Metal Jacket,USA,1987)·

    (四)苏联的红色风格

    小说中的主要事件是冷战期间苏联在越南开展的秘密工程,这就不可避免的会触碰到“红色苏维埃”的风格构成。事实上,俄国在艺术方面有大量的人才储备,十月革命之后,这些人才许多集中到了宣传部门,在对意识形态的视觉呈现方面,他们做得相当棒。

    ·"Mount your horses, workers and peasants! The Red Cavalry is the pledge of victory" ,1919·

    于是,我们考虑在插画制作上引入苏联在二战、冷战时期的海报风格,将其整合进封面设计中去。

    ·苏联各个时期的海报·

    同时,小说中大量描写了苏联在50年代的大型的神秘工程,我们找寻了苏联时代大型工程的资料,或许在这其中也能提取出一些元素来。

    ·苏联的一些大型工程图片·

    (五)地质景观

    在这部小说中,有相当多的情节是发生在越南丛林深处的巨大溶洞之中。于是我们从这个点入手,在外网寻找了一些越南韩松洞(Hanson Cave)的资料。从照片上来看,这个地方相当有意境,大家一致认为这是一个在封面上不可或缺的元素。

    ·越南韩松洞·

    (六)人物剪影

    人物剪影是海报、书籍封面作品中经常运用到的元素。如国外军事题材片的海报经常会运作这一手段进行视觉呈现。如果运用得体,能使整个画面在准确传达设计用意的同时提升审美意境。

    ·《拯救大兵瑞恩》电影海报(Saving private ryan,1998)·

    ·《决战中的较量》电影海报(Enemy at the gates,2001)·

    ·美剧《兄弟连》海报(Band of brothers,2001)·

      整合起这些元素设想,设计便有了方向。但当我们集合好方案,递交这位甲方之后,作者二兵科林却一一否决了?!

    否决了?!

    不过,布尔维克人早已对各种甲方的奇怪要求见怪不怪。正所谓改良的需求才是正式创作的号角,既然推翻了,那么我们就重新开始整理其他想法吧!好在这位作者甲方贴心的留下了一个较为针对性的意见:

     事实上,这句话本身也就像最后一句那样,让人看得明白,又看得不太明白。不屈不挠是布尔维克人的优良传统,只要客户有意见,我们就要去修正。好在这句话中提到了“水墨”——终于抓到一个点了!

         我们推翻了之前的想法,重新开始了头脑风暴。这一次,我们结合客户的修改意见,再次理出了封面中的两大元素。

         1.士兵

    2.水墨

    看似简单,但要将这两个风马牛不相及的元素整理到一起,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们再次对小说中的士兵人物进行了解读,以方便将人物进行具象化的表达。同时,我们查阅了大量资料,对当时士兵的装具、装备进行了调查与整理。

    以市面上的人物比例模型进行参考,我们弄出了三个士兵形象并进行了水墨化的简单处理。士兵主要是20世纪80年代中国侦察兵的形象(与小说中的相符合),整体大概是“大五叶”迷彩作战服、侦查面罩、64式微声冲锋枪、日常携具以及标志性的解放鞋。

    但人物怎样与水墨相融合,这倒是个棘手的问题。太生硬了不好,太融入了也不好,必须要在人物可辨别的基础上融入水墨元素。于是,我们开始了大量的、长期的尝试。

    错误的尝试没有保存,在这里只展示了最终的效果。我们决定将人物的下半身用水墨效果“虚化”掉,但在虚化的同时配以动感性的墨迹,使整个人物更加有生气与活力。

      尺寸确定好,我们开始对水墨元素进行运用,并对人物进行了匹配性的组合。水墨主要体现狂放的美感,用“泼墨”一词更加合适。而这个灵感,来自于小说的开场白:

    “在这个世界上,有一些东西,你根本无法接触,更别提知晓。也许三言两语说不清,但它就藏在你的脚下,你的头顶,你习以为常,却根本察觉不了。我经历的事情,它不会符合大众所认知的世界,甚至会被打成“伪科学”。

    但是它确确实实发生过。倘若我没有将它记叙下来,而是继续选择沉默,那这件事情,恐怕就要永永远远的烂在历史长河里,成为一粒无人知晓的尘埃。

    那么多年过去,这些事情有的清晰如昨,有的则模糊不清。而当年和我一起对着条例宣誓的人,也不知所踪。他们也许还遵守着条例,保守着这些秘密,游于市井,无法和我一起对证记忆。所以我只能尽可能的用笔头去回忆,去拼凑,这些事情,我想忘记它,但它不应该被遗忘。至少在我这里留个记录,算是对他们有个交代。

    但请记住,你看到的以下文字,不会是档案馆里的正经报告,你也绝不可能会在资料公开的地方读到。以下文字,可能尽是我的臆想编撰,也可能实实在在发生过。

    你可以把它当作闲暇之余的茶谈读物,也可以认为是满足猎奇心的小说。总之,你不必去过多的质疑其真实性。这只是承载着浩瀚信息的互联网中,一小段记载往事的文字。它们微不足道,但却好不容易穿越了层层时空,来到你的屏幕前。”

    我们的主要目的是想让封面体现一种虚无与现实相结合的视觉效果,而那一股极具张力的泼墨,更能体现这部小说中所承载信息的震撼感,三名士兵全副武装,呼之欲出,就像是“好不容易穿越了层层时空,来到你的屏幕前”。同时,在混而不乱的基础上,继以一种娓娓道来战争之殇的沉重感。

    至于那个“看得明白,又看不太明白”的需求,我们则没信心去把控。

    我们将这个方案报告给这位作者甲方之后,他非常满意。这个基本点确定好之后,接下来就是封面元素的具体运用。

    二兵科林告诉我们,这部小说另一个主旨是反战,有那么一点回忆录的色彩。于是我们添加了血红的点迹,寓意战争的残酷,同时在设计上也起到对比的作用。

    ·这样下来,封面就差不多定型了·

    在后续的网页宣传图中,我们也选取了与封面相同的元素呈现。作为一部小说的宣传图,文字应是必不可少的部分,于是我们选取了《越南记事:密林诡境》的文字简介,作为构图的次要中心进行调整。

    总结:

    这次的封面设计,历时较久,大多数时间都花在了资料的整理与收集方面。但布尔维克人坚信,最终的视觉呈现实际上只是整个设计的一部分,设计作为一项脑力劳动,需要先动脑,再动手。一位优秀的设计师,需要有大量的知识储备,才能应对各种复杂的设计需求。我们也坚持用工匠的精神对待每一份设计,只有这样,才能使客户到手的设计是独一无二的。

    而这次的封面设计,在通读作品的过程中,也让我们对历史、对小说中那奇异而又残酷的世界有了一个了解,感谢这位作者,我们也替这位客户打一个广告吧。

    作品名《越南记事:密林诡境》(因一些敏感原因暂改名《南疆记事》),连载于磨铁中文网(motie.com)。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从无到有,老兵讲述中越战争秘闻——聊聊小说《越南记事》的封面设计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mjee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