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 子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译文】
孔子说:“自己主动带一束肉干这样微薄的礼品来见我求教的人,我没有不教他的。”
【我的收获】
脩:肉干。
孔子秉持的是有教无类的教育理念,选学生从不以家庭背景、财富地位、天资深浅为依据。
孔子的教育目标是普及仁道,恢复周礼,改善社会风气,这从他的教育理念也可以反映出来。
他钟爱的弟子中有富可敌国的子贡,也有居陋巷食不饱的颜回,他从不将财富地位纳入判断学生成就的依据。
但孔子也从不排斥财富,强调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7·8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译文】
孔子说:“教导学生,不到他自己百思不解时,不要开导他;不到他想说而又说不出来时,不要启发他。举出一个问题他不能因此而推举出其他三个问题,那就不要再教他了。”
【我的收获】
愤:心求通而未得之意。
悱:口欲言而未能之意。
孔子的教学方法,类似今天的提问法,联想法,通过激发学生自主思考,带着问题请教,举一反三提出问题,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提问法是非常有效的方法,大脑对知识经过初步过滤,才可能提出问题,这种情况下,对于自己提的问题充满好奇心,求知欲自然而然提升了。
我们阅读时,也可以采用提问法,带着问题查找出来的答案,一定比逐字逐页阅读记得更牢。
写读后感或书评时,也可以按照提问法,站在读者的角度思考最想了解是什么,然后一一解答。
孔子的教学方法是启发式,而不是填鸭式;是开放式,而不是封闭式。可惜现在很多老师家长为了分数,摒弃了前者,而采用后者,让学生变成只知道张嘴等着喂食的鸟,而不懂自己可以高飞,寻觅更适合自己的食物。
依葫芦画瓢的学习方式,最终将让学生失去创造性,从而失去对知识进一步的探索求知欲望。
孔子这种先进的教学方法可以应用到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