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唐末第一猛将李存孝,很多人可能不知道的是,他并不是汉人,而是属于突厥沙陀部族(如果不信,请自行搜索),与虚无缥缈的李元霸不同,这个李存孝是真实存在的。但是在唐朝,李存孝的出身是得不到很多人尊重的:“华堂乐饮自有时,少待擒胡献天子。”而李存孝恰恰就是大家都想擒来献给天子的“胡人”。
李存孝原本不姓李,他姓安名敬思,因为被李克用收为义子,所以改姓李。其实李克用原本也不姓李,而是地地道道的沙陀人,原本姓朱邪,李克用的父亲名叫朱邪赤心,是唐宣宗时期的蔚州刺史、云州守提使,因为作战有功,被封为单于大都护、振武军节度使、徐州观察使,赐姓李,赐名国昌,于是才有了后来的李克用李存孝。
但是不管是突厥还是鲜卑,在当时都是大唐子民,如果谁要敢表示歧视,唐朝的皇帝都不会答应:李世民的祖母姓独孤,外祖母姓宇文,说鲜卑是异族,等于打李唐皇室的脸。虽然开放的大唐不计较文臣武将的姓氏部族,但是有一些人还是从骨子里看不起比较落后的边远地区的,住在高楼大厦里的看不起草屋窑洞或者地窨子,那也没啥奇怪的。
言归正传,咱们还是来说李存孝的勇猛。据新旧五代史记载,李存孝“便骑射,骁勇冠绝,每临大敌,被重铠橐弓坐槊,仆人以二骑从,阵中易骑,轻捷如飞,独舞铁楇,挺身陷阵,万人辟易,盖古张辽、甘宁之比也。”李存孝能跟威震逍遥津令小儿止啼的张辽张文远、百骑劫曹营毫发无伤的甘宁甘兴霸相比,说明李存孝的单挑能力和指挥能力都是超一流的。
当年不管是后梁太祖朱温朱全忠,还是后唐武皇帝李克用,在没有称帝之前,都算大唐边将,互相征伐也都打着“奉天子以讨不臣”的旗号。朱温和李克用这对宿敌从成名打到死,也没分出个高下来。
在唐昭宗龙纪元年(889年)的泽州之战中,李克用的部将李罕之被朱温派来的张全义打得龟缩不敢出战,写鸡毛信向李克用求救。李克用就派出了自己最信任的救火队长、十三太保李存孝带着五千骑兵星夜驰援。这里要顺便说一句,当时朱温属于朝廷官军,归唐相张濬(后被朱温袭杀)管,李克用算是叛军。
这次战役的双方都不是什么好人,那个李罕之在驻守泽州期间,天天带兵抢掠怀州、孟州、晋州、绛州各地,数百里内“郡邑无官吏,乡间无居民”——都被李罕之杀死吃掉了。后来这个李罕之还投降了朱温,跟李克用死磕。至于朱温,当然也不是什么好鸟,虽然被唐僖宗赐名全忠,但是却一点忠心都没有,他后来杀死了唐昭宗,又逼着唐哀宗“禅让”。
人物介绍完毕,咱们还是回到战场上来。当时大唐官军(其实是梁王朱全忠的藩镇军)把泽州围了个水泄不通,并且每天向城上喊话:“快投降吧,要不然十天之内我们就会攻进城去,到时候你们就无穴自处了!”李罕之是打死也不出头,只是盼星星盼月亮一样等着李存孝的援军。而李存孝赶到泽州外围,那帮围城唐军还在那儿喊话呢。要不怎么说别当着和尚骂贼秃呢,李存孝一听“无穴自处”四个字就火了,拎着长槊就冲上去了:“我就是沙陀人,现在到你们这里找窝来了(我,沙陀求穴者)!”李存孝接下来的话也暴露了他的凶悍本性:“你们快派个胖子出来跟我打,我饿了,等肉下锅呢!”其实正史中的原话更是可怕:“俟尔肉馔军(一说为待尔肉以食军),可令肥者出斗!”这样看来,吃人并不是李罕之的专利,李克用的部将都好这一口。
但是朱温的部下也不是吃素的,大家都知道那个铁枪王彦章,就是朱温的悍将(后被李存勖擒斩)。当时铁枪王彦章不在前线,但是另一个悍将邓季筠表示自己也不怵李存孝,带着一队骑兵就冲了上来要跟李存孝单挑。这位邓季筠也非泛泛之辈,他是朱温的牙将,主管骑兵(是否会想起身边的赵云?),而且也是当时一等一的高手:“伐郓之役,生擒排阵将刘矫以献”。
但是朱温的悍将遇到李克用的十三太保,并没有发生人们预料之中的大战三百回合,如果把李存孝比作关羽,那么邓季筠就成了插标卖首的颜良。按照《旧五代史》的说法,是“存孝激励部众,舞槊先登,一战败之,获马千匹,生擒季筠于军中。”《新五代史》记载更简单:“梁骁将邓季筠引军出战,存孝舞槊擒之。”
泽州大捷之后,按照李罕之的嗜好和李存孝的诺言,这个邓季筠应该被下了汤锅,但是李克用舍不得:“克用见之甚喜,释缚,待以宾礼,俄典戎事。”结果这个邓季筠在后来的的晋(李克用)梁(朱温)之战中,在两军阵前学了一把秦叔宝:“两军酣战之际,季筠出阵,飞马来归。”——又跑回朱温阵营去了,李存孝没吃着,李克用空欢喜一场,邓季筠最后也没活长,朱温在乾化二年((912年)阅兵的时候,“怒其马瘦”,拉到大纛之下就给咔嚓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