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只困倦的刺猬,由于寒冬而各自拥在一起。可因为各自身上都长着刺,于是它们离开了一段距离,但又冷得受不了。几经折腾两只刺猬终于找到一个合适的距离。有一个距离,既能互相获得对方的温暖而又不至于被扎。
这则故事的寓意是告诫人们相处之时要学会保持距离,只有适当的距离才会使人愉悦。
在我们的人际交往中,我们也需要知道,什么样的距离会让我们舒适,什么样的距离会让我们不舒服会扎伤我们。
无论在拥挤的车厢里,还是电梯内,你都会在意他人与自己的距离。当别人过于接近你时,你可以通过调整自己的位置来逃避这种接近的不快感;但是空间里挤满了人无法改变时,你只好以对其他乘客漠不关心的态度来忍受心中的不快,所以看上去神态木然。
任何一个人,都需要在自己的周围有一个自己可以把握的自我空间,如果这个自我空间被人触犯,就会感到不舒服、不安全,甚至恼怒起来。
所以,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在人际交往中,一定要把握适当的交往距离,就像前面互相取暖的刺猬那样,既互相关心,又有各自独立的空间。
距离在人际关系中如此重要,究竟保持多远的距离才合适呢?
一般而言,不同区域不同情境决定着交往双方相互间自我空间的范围。
1.亲密距离
亲密距离在45 厘米以内,属于私下情境。多用于情侣,也可以用于父母与子女之间或知心朋友间。两位成年男子一般不采用此距离,但两位女性知己间往往喜欢以这种距离交往。亲密距离属于很敏感的领域,交往时要特别注意不能轻易采用这种距离
2.私人距离
私人距离一般在45 ~ 120 厘米之间,表现为伸手可以握到对方的手,但不易接触到对方身体,这一距离对讨论个人问题是很合适的,一般的朋友交谈多采用这一距离。
3.社交距离
社交距离大约在120 ~ 360 厘米之间,属于礼节上较为正式的交往关系。一般工作场合人们多采用这种距离交谈,在小型招待会上,与没有过多交往的人打招呼可采用此距离。
4.公共距离
公共距离指大于360厘米的空间距离,一般适用于演讲者与听众、彼此极为生硬的交谈及非正式的场合。在商务活动中,根据其活动的对象和目的,选择和保持合适的距离是极为重要。
人际交往的空间距离不是固定不变的,它具有一定的伸缩性,这依赖于具体情境、交谈双方的关系、社会地位、文化背景、性格特征、心境等。
了解了交往中人们所需的自我空间及适当的交往距离,我们就能够有意识地选择与人交往的最佳距离;而且,通过空间距离的信息,还可以很好地了解一个人的实际社会地位、性格以及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更好地进行人际交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