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有感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要想有潺潺不断的一汪清泉活水流淌而来,就要不断的学习再学习。读书是提高个人素养的最好途径,每个人都有对知识的渴望,这种需求随着读书量的增加会更加的不容易满足。
苏老在这本书中多次提到,阅读对于教育的重要性。后进生,几乎每个班里都有,有的时候无论采取什么方法都难以提高学生的成绩,确实很头疼。我们平常的做法大多是,让他们掌握基础的知识。比如书写字词、背会并默写古诗,识记英语单词,记住数理化概念和定义等等教材的记忆性的内容,对他们的要求不高。
苏老告诉我们,这样的做法只会让学生养成死记硬背的习惯,会让他们变得更加的迟钝。面对这样的学生,最有效的方法是扩大他们的阅读范围。目的是用阅读激发他探究世界的兴趣,用阅读激发他对知识的渴望,用阅读激发他的思考,用思考激发他的智力、激活他的思想。最终达到促进其学习的最终目的,这时,他的学习是主动的,是真正的对知识的渴望。
我们老师更应该将更多的精力放在这类学生的身上。就像书中的老师为一个叫费佳的学生编写特别的习题集一样。对他们在语言、心理关注的同时,更多的是帮他们选择适当的阅读材料,让他们发现更多的知识世界,从而探究更深的学习领域。当学生有了收获,有了学习的欲望,还害怕课本知识学不会吗?
“课外阅读”被称为第二套教学大纲,对学生的指导作用是广泛的。阅读不仅仅是语文教学的活动,应该贯穿所有的学科,包含在学生活动的各个阶段。物理老师可以针对学科特点搜集专题图书,生物老师根据所学概念专门挑选阅读材料······这都可以为学生的学习创造广阔的“智力背景”,这样就为学生的知识材料提供了一个平台,能让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更加的灵活、准确。
在引导学生阅读的同时,对教师的阅读也是一个很大的促进。我们在给学生挑选适合的阅读资料的同时,自己首先会读很大,这样才会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相长,学习本身就是一个互相促进、互相进步的过程。一起阅读、共同进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