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非暴力沟通》第9章

《非暴力沟通》第9章

作者: 与柒言 | 来源:发表于2022-07-04 08:43 被阅读0次

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

当看不见自身的美好,我们就和生命的源头、那神圣的能量失去了连结。

我们如何能以善意和友爱对待自己,而非以暴力相向呢?一个重要的因素是转变每时每刻的自我评价。

面对自己的不完美

我们的改变是出于想为自己和他人创造更美好的生活,而并不是因为羞愧、内疚这样一些具有破坏性的驱动力。

在我们的语言中,有一个词拥有强大的威力激发人们的羞愧感和罪恶感,并经常被我们用来评价自己。它充满暴力,并且根深蒂固地烙印在我们的意识中,以致于许多人无法想象如果没有它要怎么生活。这个词便是“应该”。

当我们对自己说这个词时,我们会心生抗拒,因为“应该”暗示别无选择。

转化自我评判和自我要求

如果我们指责的人恰好是自己,我们真正的心声是——我的所作所为没有满足我的需要。

非暴力沟通的哀悼

当我们将注意力放在需要上,自然就能激发出充满创造力的可能性来满足需要。相反,如果以道德评判来谴责自己,我们不仅难以看到这些可能性,而且容易陷入自我惩罚的状态。

自我宽恕

哀悼过后,我们可以尝试“自我宽恕”这一过程。想一想自己为何要采取那个行动,问自己:“我当时那样做,是要满足什么需要呢?”

要善意地对待自己,关键在于带着同理心拥抱两个“自己”:对过去的行为感到懊恼的自己以及当初做了那件事的自己。

作者讲了一件自己的事情,着急去主持,把没盖上笔帽的钢笔放入新衣口袋中,到外面才发现已经染色了。作者不停斥责自己粗心大意,20分钟后才意识到自己尽管没有花时间好好照顾自己,但匆忙之中心不在焉地把笔塞进口袋,也是为了满足服务他人的需要。想到这里,便不再责备自己,反而升起了对自己的疼爱之情。

不做任何没有乐趣的事!

觉察自己每个行为举动背后的能量。

出于对生命纯粹的爱,而不是出于恐惧、内疚、羞愧、义务或者职责来做出选择,是我们爱自己的重要体现。

“不得不”转化为“我选择”

第一步:

列出那些你不得不去做的事情

第二步:

写完清单后,清楚地告诉自己:你之所以做这些事情,是因为你选择了它们,而非你不得不做。

第三步:

一旦你认同了之所以做某件事是出于自己的选择,请试着体会选择背后的意图是什么,然后以“我选择做……因为我想要……”来表述

培养觉察力,理解行为背后的动机

当你在思考“我选择做……是因为我想要……”这样的陈述时,也许会发现自己是基于一些重要的理念才会做出那样的决定。

比如

1. 为了钱

2. 为了得到他人的认可

当我们认识到靠自身的力量让生命更加美好,由此而产生的喜悦是他人的肯定永远无法比拟的。

3. 为了免受惩罚

4. 为了避免羞愧

如果我们仅仅因为不想让自己感到羞愧而做某件事,通常会以厌恶此事而告终

5. 为了免于内疚

如果仅仅是为了避免内疚,整个人会感到苦不堪言;然而,如果是为了对他人的幸福做出贡献,整件事情也会充满乐趣。

6. 为了履行职责

当我们以“应该”“不得不”“应当”“必须”“不能”“理应”这些暗示着别无他选的语言来描述我们所采取的行动时,则意味着驱动我们的是某种无可奈何的职责或义务感,而没有与我们的需要连结。

【感悟】

papi酱曾在综艺节目对关系的排序,自己—伴侣—孩子—父母。然而这样的排序被好多人说是自私。

papi酱解释道:“首先,你自己陪伴自己的时间是最长的。之后的这一生,我是和我的伴侣一起过的。孩子和父母都是你只陪伴他们走一段路,剩下的路还是他们自己去走的。”

无可厚非,爱别人的前提是爱自己,只有自己好了,你才有资格去爱别人。

但很多人,特别是家庭中的女人,刚结婚为了伴侣活着,有了孩子,为孩子活着,可到最后,伴侣嫌弃跟不上自己的脚步,孩子嫌弃她唠叨,管得太多。而她却觉得自己付出了那么多,很委屈,可是她已经没有了自己的社会价值,还只能依靠老公、孩子生存。

如果她一开始好好爱自己,结婚了也不放弃工作,即使后来为了孩子放弃工作也不忘了提升自己,好好爱自己,把大部分时间精力都花在提升自己上,就算有段时间没工作,也能跟得上社会的步伐。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非暴力沟通》第9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mqdb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