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婚姻育儿
自我牺牲:自我感动的背后一无所有

自我牺牲:自我感动的背后一无所有

作者: 贝克街放映员 | 来源:发表于2020-03-15 21:01 被阅读0次

    前些日子,弟弟和母亲在争锋相对中保持的平静状态终于被打破了,两人大吵大闹,实在让人头疼。可是,母亲的一句话至始至终让我难以忘怀:我每天起早贪黑地赚钱不都是为了你吗?

    这样的句式,其实母亲早已经变着法地告诉我无数遍:

    “妈妈不爱吃,你们吃完吧”

    “妈妈做这么多都是为了你”

    “妈妈不舍得花钱,为了把钱留给你花”

    这样的话就像洪水一样,反复涌入我的大脑里,却没有办法流出我的心里。

    不禁回想起2019年《奇葩说》中的某一期,黄执中对于一道爱情辩题上升到亲子关系的发言:

    从前,有一位妈妈为了把鱼肉让给孩子,总说自己喜欢吃鱼头。

    妈妈吃了一辈子鱼头,临终前却对孩子说:我其实并不喜欢吃。

    在中国父母看来,这是一种爱,这是一种无私甚至是高尚的母爱。

    但黄执中却提醒我们:如果你是那个孩子会怎么想呢?应该会非常愧疚吧?

    黄执中说:牺牲感是亲密关系中最危险的事,亲子间更是如此。

    亲密关系中一旦某一方达到了自我牺牲,那么这份爱真的是爱吗?

    中国传统观念对于爱的定义其实就是牺牲,甚至认为爱就等同于牺牲。一旦我们把爱定义成牺牲,我们就会不断地去牺牲,不断地创造牺牲,用牺牲来塑造自己伟大的形象。餐桌上鱼肉的牺牲,日日夜夜地赚钱不舍得为自己花上一分一毫的牺牲,每天忍受儿女糟糕坏脾气的牺牲,频频告诉子女自己伟大的牺牲,好像这些牺牲可以不断塑造自己伟大的形象,好像可以值得歌颂,好像可以流芳百世。就这样日积月累地把牺牲堆成了高山,一旦牺牲达到一种高度,父母也该是时候寻求回报了。

    就像黄执中在辩论中说的,这种牺牲感就像水坝,当我们筑起了水坝之后,我们的道德筹码日复一日在提高,而我们想要的就是兑现。

    “鱼头妈妈”的兑现方式就是在临死那一刻告知儿子真相,告诉儿子想要吃口鱼肉的真相。她所希望得到的回报就是让儿子内疚一辈子,让儿子看着鱼头就会想要感激自己,让儿子将自己的故事一代又一代地传承下去,让所有的子子孙孙记得曾经有这么一个祖母为了孩子做了这么伟大的事。迫切地希望这份牺牲可以得到更高的回报,母亲确实是得到了回报,那么她的孩子真的会感激她吗?

    当然不会,她的儿子很可能在以后都不会买鱼,更不会提及鱼头,因为他由此对母亲产生了难以释怀的内疚,这份内疚感就会像噩梦一样日日夜夜缠绕着他。其实,孩子所产生的内疚能够超过父母所创造的高山般的牺牲感,捆绑住孩子的内疚,就像锋利的刀刃慢慢地刺穿了孩子。所以,用自我牺牲的方式来表达的爱并不是真正的爱。

    或许父母并没有真正地想要从孩子身上获取什么,但是日常小事的抱怨和催眠般地告知孩子所作的牺牲,才是让孩子绝望的根源。我害怕听到任何中国式父母传递着让孩子透不过气,让孩子一辈子都无法释怀的爱,因为这种自我牺牲的背后其实一无所有,父母所得到的并不是孩子的感恩,而是让孩子们产生绝望的内疚感。

    所以,父母不应该是寻找如何让自我牺牲变成爱的方法,而是要学会如何自我关怀。自我关怀是要懂得如何爱自己,抛开无谓的自我牺牲。如果你爱吃鱼肉,就应该将鱼一分为二地分享,而不是全部的牺牲。这样的作法不仅能够让自己开心,更能够让孩子开心。

    只有懂得自我关怀后,父母才能够发出发自内心的溢出的爱,才能真心实意地爱着子女,不要用感恩式教育来绑架孩子,也不要用自我牺牲式的爱绑架自己,因为自我牺牲的背后是一无所有,因为爱的最终目的只是为了让双方都舒坦地相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自我牺牲:自我感动的背后一无所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nbbe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