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有很多人刚接触视觉觉得视觉只是画画,
(包括现在圈内所谓的视觉笔记专家现在依旧觉得视觉就是画画,把视觉的学习看作是一个很庞大繁杂的任务或工程,每天不停的去画元素,画图形)
虽然我不否认这样做未尝不可,但是其实是有更好的学习方法。
世界这么大,天天画,什么时候是个头?
很多人随随便便学一些简笔画(所谓的视觉课程)之后,
就会自称自己是视觉记录师,视觉培训师 。
个人对这样的行为表示不屑。(仅仅是个人的感想)
很多人有自己的视觉课程,我表示观望:
如果说开一些所谓的视觉课程的话,我们一样也可以做 。
而且做的很早。
在17年我就已经以《视觉思维课程》为题,
给高校教师 、大学教授讲过视觉思维,当时得到的反馈还很好。
但是这一期课程做完之后,我就直接叫停了这个所谓的培训课程。
随后很长一段时间就陷入了一个自我思考、自我批判、自我否定的循环。
我在想视觉思维的价值到底是什么?到底视觉化的意义是什么?视觉的本质是什么?
我为什么要视觉化?...一系列问题
只有自己琢磨清楚了这些问题再去叫告诉别人,向别人传递自己的视觉观、价值观、世界观。这样才不会误人子弟。所以在之前就算有很高的呼声,“召唤”我们可不可以开一些视觉课程,搞一些视觉公开课——结果都是一个:直接拒绝。原因很简单:等我先搞清楚一点。知道今天才鼓起勇气,对着电脑,去吧自己的感受一点一滴的写出来,放在同一个平台,以一个分享者的角度,和大家一起探讨学习:
视觉思维“FULE模型©️”三力分别是:理解力、整合力以及表现力
(罗伯特·麦金在《视觉思维经验》一书中,确认了)视觉映像的三个主要成分:所知觉到的外在影像(理解力)、所梦到或想象的内在影像(整合力)、透过涂鸦、素描、绘画所产生的影像(表现力)。
理解力层面我觉得有几个聆听层次是值得注意的。
理解力:作为视觉记录师,在现场聆听时你能听到什么?这个里面就和聆听层次有关了,我大概分了一下等级:
“关于聆听层次的划分”1.0: 下载式——说白了就是听见什么记录什么,更有甚者,照般PPT。没有自己的思考,流水账式的记录。
2.0: 同理心——带着同理心去聆听,和场地、面前的白板....深度链接,达到忘我的境界,完全同频与还原讲者的感受。
3.0 :全局观——换个角度看这个场。这个时候需要我们跳出去这个培训、会议的项目中。预判讲者下面要讲什么,为什么要这样讲,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4.0: 当下链接:这个部分我觉得有点玄乎,总体感觉就是有时候我做完记录那一刻,我是最清楚我听了什么,学了什么。也是最不清楚我做了什么,能想起什么也非常有限。扯那么多最后别忘了,我们还在这个项目上,需要回归到当下的场景。去催化当下场地、身体、空间里面流动的能量、灵感... 这就是我理解的自然流现。
整合力:在聆听过程中视觉化思维的能力。(这个环节只是你去想、和你会不会画没半毛钱关系。)首先得先敢想,敢去视觉化思考。
比如我说一些词: 地板、门、窗帘、公路、飞机、桌子、咖啡杯、电视机、凳子
给你十秒你能记住多少?我想应该没有几个。
但是如果我把这些词整合一下,我们不妨视觉化思考。
场景化——“我走进一个屋子、首先打开门、踩在地板上、接着找到凳子坐在、桌子上有咖啡杯、对面就是一个电视机、电视看就了眺望窗外、有公路、天上有飞机、接着我准备关窗帘睡觉了。”
OK,这个过程发生了什么?
视觉化!或者是场景化、具象化。我们把看似分离或毫不相关的事物通过重新的解构与组合,链接了一个系统有逻辑的体系。这个过程其实最受益的是自我视觉化思考的过程。视觉化首先是对自己受益最大的,其次才是他人。
所以 这个环节和你会不会画没半毛钱关系,
想要问问你敢不敢,和我一样的视觉化思考。只是思考!
表现力:可以理解视觉化呈现、视觉化表达。关于表现力我想说的是:如果你只是想通过这种方式来思考学习、那么只需要会表达就好。如果需要商业交付,那你就必须要表现力强。(画的好,画在点在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