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法语:Les émotions les plus belles sont celles que tu ne sais pas expliquer.(最美好的情感就是那些你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
今天反过来,用运营说明经济学。
需求这个词对于互联网人来说可谓是三句不离口。无论是一个产品、一个功能,还是一场活动,如果不能满足用户需求那是绝对不能上线的。为什么互联网对「需求」这么苛求呢?原因很简单,只有契合了用户需求,用户愿意参与,那才是有效率的。所以一个活动成功的逻辑不是「我花了多少钱,请了多少人,所以这个活动才成功」,而是「我抓住了用户的需求,所以这个活动才成功」。
经济学也是如此。经济学对于决定商品价格的原因一直都有两种论调,第一种是成本决定论,第二种是供需决定论。
成本决定论
成本决定论的原理是商品的原材料价格决定了商品的最终售价。企业家会先累计商品的原材料成本,乘以合理的利润率后算出商品的最终价格。看上去似乎没什么问题,那么我再问你几个问题:
- 合理的利润率是不变或者浮动不大的吧?注意是「率」。
- 那提升利润的方式是什么呢?
- 提升单个商品的利润的方式又是什么呢?
第一个问题的答案是「是」;第二个问题的答案是压缩成本、增加销售数量和提高成本;第三个问题的答案是压缩成本和提高成本。
我相信对于第一个问题的答案和第二个问题答案中的「增加销售数量」,我相信你一定没问题,但会很疑惑「压缩成本」和「提高成本」都能增加利润,这不是互相矛盾吗?其实并不矛盾,只是用的公式不一样。
压缩成本很好理解,
利润 = 价格 - 成本
价格不变,成本越低,利润越高。
提高成本怎么理解呢?前面提了,企业家会计算完原材料成本之后乘以一个合理的利润率再得出最终价格,所以公示为:
利润 = 成本 * (1 + X%) - 成本 = X% * 成本
显而易见,成本越高,利润越大啊!压缩成本很困难,提高成本很简单啊!可问题是这并不现实,也不会有人这么干。这个逻辑跟「我花了多少钱,请了多少人,所以这个活动才成功」是一样的,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成本决定论是错的」。
供需决定论
供需决定论的逻辑跟成本决定论的逻辑正好相反。成本决定论的逻辑是「原材料成本决定了最终商品的价格」,供需决定论的逻辑是「最终商品的价格逆推决定了原材料成本,而最终商品的价格是由供求关系决定」,也就是上文说的「我抓住了用户的需求,所以这个活动才成功」。消费者有需求和心理价位,企业家提供商品供给和契合心理价位的价格,两者一拍即合,所以商品得以售出。这是最终商品,那么再往前推,倒数第二轮的最终商品的原材料也是因为最终商品的企业家有这个需求和心理价位,而供应商提供倒数第二轮的原材料和契合心理价位的价格,两者也一拍即合,原材料售出。这样一轮一轮地往前,决定了全部商品的价格。乍一听,其实蛮难接受的,毕竟逻辑跟我们的惯性逻辑相违背,那么我们举个例子来说说。
记得很久以前看过一个新闻,是一个人发明了一个很厉害的万能插座(实际上我已经忘了具体是什么产品了,但是是一个特别高精尖、比普通相同产品多了很多强大功能的产品,所以查不到不要说我骗人),它除了具备普通插座的插电功能以外,还能放歌、开关灯、散发香氛等等特殊功能。这是一个发明者耗费巨大精力发明的新型插座,因为原材料成本高,以及投入了大量科研经费,因此售价比普通插座高几百倍。但从性价比上来看,如果要实现这个插座的全部功能,所花费的钱也不会少,因此这个产品性价比很高,发明者相信自己一定会从中获利。实际上,这个产品一塌涂地,无人问津。因为在正常人的眼中,插座的需求就是插电,其他的功能应该归其他产品所有,也不一定有这个需求。
这就很好理解了,无论你东西做得再好,没有需求就不会有交易,回到了经济学的基础 —— 有人、有需求、需求有差异缺一不可。
图片均来自网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