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佛学对诗境的影响之游戏三昧

佛学对诗境的影响之游戏三昧

作者: 终为鱼 | 来源:发表于2020-06-09 11:53 被阅读0次

                      (三)游戏三昧

        三昧是作为佛教重要修行的方法,也叫作正定、定意,可以理解为排除一切杂念,集中精神去思考,断除心中杂念后就能从事物的因联想到事物的果,品悟到世界的真谛。一切从心出始,就像空海僧人在《文镜秘府论》中的见解"夫置象作诗,即须凝心,目击其物,便以心击之,深穿其境,如登高山绝顶,下临万象,如在掌中,以此见象,心中了见,当此即用。"

        所以"三昧"在佛学中是非常重要的,它代表着一种态度,是僧人们对世界独特的理解,,通过三昧去探究事物的本质,从内心出发的态度运用"三昧",对于不同的人又可以分为大致的三种,一行三昧、游戏三昧、海印三昧,这三种都从不同的心态去诠释了关于三昧的见解。但是联想到诗歌,最多的还是游戏三昧。

      何为"游戏三昧"也,在《坛经·顿渐品》:“普见化身,不离自性,即得自在神通,游戏三昧,是名见性。” 在佛经中可以得到清晰的解释,自在神通便是一种肆意豁达的人生态度,无拘无束,不受时空的限制,就像"游戏"的表面意思一般,它代表着对待事物的乐观自由。精神上的一种解脱。

      再说到文人的处境,从古至今的文人,就像欧阳修所说的那样"盖世所传诗者,多出于古穷人之词也",命运多舛的人生,反倒是逼迫他们改变对待生活的态度。就像被四次贬官的苏轼,佛学的禅意在他的诗文中就有所体现,既然官场身不由己,那么便从精神上游戏人生。苏东坡所作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云: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在这首诗中就有体现一种突破人间束缚,精神不受时空的限制,遨游在天际之感,身体成为一种外在的虚壳,突破传统的一维空间,真正的放下烦恼,游戏人间的豁达禅意。强调一种心灵上的自在无碍。就是从侧面对主题的自在性进行突破,这种“游戏三昧”的状态, 就开悟者自身来讲, 贯穿于平凡生活当中, 平凡的事情因为伴随禅悦来观照,而体现出灼然廓清的奥秘。

        对于诗歌的诗境来说,这种"游戏三昧"的禅意观,就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文人的创作题材和领域,不受时间空间的束缚,在诗歌意境的创作中,可以更多的带有诗人的主观性,精神上的超然突破现实固然的框架。

        总的来说,佛教在我国的传播历史久远,漫长的文化发展中,它的思想早就融入我们的命脉的里,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文人,就好像被镌刻在他们的基因里,让他们的字里行间都不自觉的流淌着佛学的痕迹。

相关文章

  • 佛学对诗境的影响之游戏三昧

    (三)游戏三昧 三昧是作为佛教重要修行的方法,也叫作正定、定意,可以理解为排除一切杂...

  • 佛学对诗境的影响之佛与山水

    佛教自古以来就有丰富的历史和悠久的文化内涵,自佛教传入中国,从它传入两千年以来,与本土文化在一系列冲...

  • 佛学对诗境的影响之三昧

    (二)三昧 当"定"作为佛教用语时,它在梵语中可以称为三摩地、三味,在辞典中解释...

  • 楔子

    唯识无境 佛学术语,指万法唯识所现,识外无真实之境。无境,又作无外境。

  • 诗词闲话 辨诗(三)诗境

    诗有三境:技法之境,心法之境,无法之境。 技法之境着眼于修辞、格调。若辞旨相宜,也不失为上品;至于言有不至便以辞充...

  • 《唐宋词十七讲》摘选

    1、诗之境阔,词之意长。诗所写的内容无所不包,而词一般只是写景抒情,所以说“诗之境阔”;词的韵味悠长,诗是显意识的...

  • 藏头诗

    即兴作闲诗 即见林中山之境, ...

  • 诗之境

    文/焉支闲人 古来吟诗人,性情率且真; 文在山水里,意欲远红尘。 奈何世间事,思量费精神; 寄语缥缈处,丝竹犹可闻!

  • 有我之境还是无我之境

    诗:用有我之境、无我之境分析的两首诗词是: 饮酒(其五) 作者: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

  • 【境】

    【境】/丘山雨辰。 诗是一种承载, 而承载是在心灵深处构建之塔。 所谓境由心生, 就是以诗入境, 从而在境中填补空...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佛学对诗境的影响之游戏三昧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ndst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