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佛学对诗境的影响之佛与山水

佛学对诗境的影响之佛与山水

作者: 终为鱼 | 来源:发表于2020-06-09 11:39 被阅读0次

         

            佛教自古以来就有丰富的历史和悠久的文化内涵,自佛教传入中国,从它传入两千年以来,与本土文化在一系列冲击中不断交融,并且逐步深入我们的生活,如果要去深究佛学对我们影响的深度,最直接的就是在一些文学作品中可以窥见端倪,本篇文章就要从佛学对于诗境的影响着手,探究佛学思想对于诗歌意境构造的意义。

          首先我们先从"诗境"一词着手讨论,诗境的意思是一首诗歌所营造的艺术境界,引用王昌龄的话来说就是诗有"三境"——情境、物境、意境,一是诗歌外在所表现的单纯的关于环境的描写,二是透过物体媒介来隐晦传达的诗人的所思所感。所以诗境可以从诗人为何选取此中意象的角度,以及他用什么样的情感去创作诗歌的角度与佛学联系在一起。

                      (一)佛与山水

          东汉时期,佛教传入,此时正是“儒家独尊”的繁盛时期,佛在民间还不是特别的的兴起。但是发展到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各地大肆修建佛院,佛教徒井喷式增多,原因是南北朝时期朝代更替频繁,常年处于战乱之中,下层社会的人民流离失所,而大量的佛教经典理论给了人们精神的寄托,就像佛教倡导的“六度”与“六道轮回、因果报应”教义那般,六度在《大乘义音》卷十二中“菠萝蜜者,是外国语,此翻为度,亦名到彼岸。”它包括了施度、戒度、忍度、精进度、禅度和慧度。逃难途中的百姓,需要忍受饥饿、可能会抱怨自身不幸的遭遇,但是佛教将这比喻为一种历练,只有经历过历练才有可能取得成功。无意间给了信徒一种精神慰藉,特别是六道轮回,今生遭遇苦难,来世再获得幸福,这一切都成为新徒深信不疑的观念。

            说到文学,魏晋时期玄学兴盛,玄学主张“无”,其中“玄”出自《老子》中“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强调一种形而上的难以形容无法捉摸的道理,说是万物起源于“无”,由无从而生有,而佛学主张“空”,可以理解为空寂、空无之意,就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中提到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一般,也是一种虚无缥缈之意,也可以理解为世间万物只是借助实质的外身活动,而内心才是永久的。这两种观念不谋而合,因此在僧人传播佛学途中,凭借这一点不断吸收发展并完善自身,最后形成了本土化的佛学。

          文章在前文已提到佛教兴起的原因,但我认为,只有佛学有了大量的信众才会有机会在传播与发展中与玄学结合,最终甚至实现对“无”的超越,对文人的创作产生影响。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佛学对诗境的影响之佛与山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arst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