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导图批判性阅读和聆听的主要目标就在于判定结论的可接受程度或者价值大小。
《学会提问》的第六章主要讲述若干语言的诡计。
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被人怼了,当时噎得说不出话来,直到晚上回家躺在床上,反击的词才源源不断的冒出来。
比如:
A说:你好胖!
B说:吃你家饭了?
这里且不论A的情商,单看他的结论:B很胖。他的理由可能如下:
一、你脸大;
二、你肚子大;
三、你麒麟臂;
然后他得出一个结论:B很胖,并且不怕死地说了出来。
再看B的回答:吃你家饭了,潜藏的假设是:我的胖,是与你无关的事。很明显,B在这里耍了一个语言的诡计,因为胖是一件不证自明的事实,所以他巧妙的将论题从“你是不是胖”转移到了“我胖不胖是不是与你有关”。
《学会提问》把这个诡计称为:转移话题谬误。
对这样的诡计,就要不动声色的把话题再拉回来,如下:
A说:你好胖!
B说:吃你家饭了?
A:吃谁家饭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就是胖啊,你看看你的脸,广角镜头都快放不下了……
当然,如果你很抗揍,还可以详细地描述一下肚子和胳膊,你应该就能永远失去这个朋友了。
再来一个。
A说:我们老板真不是人,天天逼我加班。
B说:他要不给你发工资,那才真叫不是人呢!
A的结论是:老板不是人。理由有二:
一、我天天加班
二、是老板逼的
这个结论里有个关键词就是“人”,A定义的“人”是:不逼员工加班的老板。
B也提到了这个词,但B定义的“人”是:给员工发工资的老板。可见B在这里偷换了“人”这个词的概念,《学会提问》把这种诡计称之为:偷换概念谬误。
对这种诡计,就要把被偷换的概念再换回来,如下:
A说:我们老板真不是人,天天逼我加班。
B说:他要不给你发工资,那才真叫不是人呢!
A:照你这说法,什么都吃的不叫吃货,连屎都吃的才叫?那叫傻逼好吗!
以上案例纯属杜撰,请各位继续和我做朋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