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5067939/3e297f0425b505ad.jpg)
话说通过两个牌子对比,让人无法不郁闷,越是使劲折腾的,越是没完没了“努力”的,无论从消费者,经销商回馈来说,反而还不如不努力,还不如人家不爱动脑子,不爱折腾,就把当初想好战略,按照既定模式坚定不移走下去的。
这样去看不得不让人沮丧,为什么我们平时热衷的名言鸡汤就不灵了呢?不是说好的越努力越幸运嘛!两者之间最大差异就是在于战略策略,一个换领导又折腾一次,一个不管如何更换对于经销商,对于营销广告推广等几乎就无变化,数十年如一日,才有了今天这样结局。
就像上文所说前两天朋友圈看见文章说某品牌妄图换掉一两款产品,就想把人给超越,这根本就是痴人说梦。就像武侠小说中别人数十年如一日才练就绝技,你居然妄图投机倒把,靠几招邪门歪道就把人给打败,这样概率让人没法不觉得你脑子是坏了。
在侠客江湖中,如果心存侥幸,后果就很严重了,就有可能稀里糊涂,轻轻松松就把命给送掉,这样悲剧随便一本武侠小说里都能找到。为什么会这样?肯定不是偶然,有些东西看似偶然,其实那是必然,就像前面描述某品牌一样,表面看人家好像也没怎么折腾,应该就没搞啥创新,从早期来说,管理几乎就没怎么管理一样。
无非就是查下业务人员你们是不是又去经销商哪里站便宜拿好处了,管理人员是不是又贪污了。品牌运营大的方面变动还真没怎么看见,但是,经销商有利可图,消费者喝着觉得就是有面子,虽然说偶尔想买还没找不到有货地儿,但一个真正好品牌不就该是这样嘛。
大战略对了,目标、方向没问题,达到预期差异无非就是时间长短。战术层面如果能够脚踏实地,能够根据市场真实情况分析,及时做出改善,这就像我们从昆明到成都道理一样,开始时是按大巴车这样工具去成都来采取行动。但是,随着环境改善,不是就有了动车高铁嘛,原来可能需要小十个小时的距离现在差不多就只需要一半时间就能到达。
这也是执行力的厉害之处,就像我们所说战略对了,那么实现目标的方向就有了,实现目标差距无非就是时间早点或晚点。问题是如果三五天就能搞定的事,你花了三五十年才办到,到那时,黄花菜都凉了,也就失去意义了。
这方面个人印象比较深刻是一个某某春白酒品牌,这个品牌主打是零售价格200来块钱的产品,他们也是数十年如一日,不管是管理,还是下面经销商政策执行,老板下市场,首先都是自己去烟酒店,去餐饮渠道自己去看,自己去问。而不是仅仅停留于听下面员工、听经销商们说。
这样后果自然是硕果累累,从区县市培养出来无数个当地赫赫有名富豪,这样的品牌对于别的企业来说,想要超越,如果只是意淫意淫到真不难。真要真枪实弹去行动,自然就不是那么回事,难度肯定就不是一个弯道超车就能解决了。
别人不但战略战术比你高明,更关键是人家不断积累,能够从零到一,从一到N,发展壮大那也是因为有了这么多年的沉淀。当然,从竞争来说,也不是就绝对没有可能战胜这样对手,但你要换个角度看,竞争对手真正是自己就能打败的吗?在自己动手之前,往往竞争对手就已经败了,自己做的无非也就是压倒敌人最后那根稻草而已。
并不少自己想象那样,敌人就真是自己能够打败的。无非就是像跑马拉松道理一样,一方面自己也在全力以赴不断跟赶上前面跑得更快的那一波人,一方面也得蓄足体力,只要别的队员稍微出点闪失,立马就能跑前面去了,但是,如果人家没闪失,发挥正常呢?
哪就只能让自己保持好状态,尽量发挥得更好,等别人犯错之时,哪也是自己取得胜利时机出现,需要做的就是保持正常发挥,成为笑到最后那人!如果自己没有把这个思路理顺,只是一味想超越对方,把自己敌人打败,就像诸葛亮一样,没完没了穷兵赎武后果必然就是自己先把自己打倒了。
只有把战略层面解决了,那么,后面的一切才会有意义,当然,就算明白这个道理之后,就代表就能把战略执行到底,就能持续下来吗?至于这点相信悲观是多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