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打车遇害事件,相信几乎人人都清楚了,也过去了一段时间了,再说没必要,今天来讨伐一下滴滴顺风车这个平台。
2015年,还是滴滴顺风车事业部总经理的黄洁莉,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过去你每天在路.上两个小时,对于你的人生来说是消耗,但现在通过顺风车你可以认识比较靠谱的人,获得好的社交体验,它就变成了一种收益。这是从来没有存在过的一一个场景,就像咖啡馆、酒吧-样,私家车也能成为一一个半公开、半私密的社交空间。” 黄洁莉说, “这是一一个非常有未来感、非常sexy的场景,我们从一开始就想得非常清楚,一定要往这个方向打。”
也就是说,当初,人家就是这样设计的,给顺风车打的就是色情的底子,接下来,他们就是赤裸裸的往两性关系上引导的官方推广海报!
这回,你们大概应该知道,为什么顺风车的车主,好多都图谋不轨了吧?人家是在顺应你滴滴的宣传号召啊!
那么很多人好奇了,说:滴滴是不是在作死啊?为什么要这么做啊?多简单,为了钱啊!
黄洁莉说:作为C2C平台,顺风车要实现乘客和车主两端的平衡。如果乘客太多、车主太少,拼不到车,乘客体验就会变差。
那么后来:真的发现乘客多了,司机少了,怎么办呢?用性来吸引!
做互联网的都知道;互联网三大永远热度不倒的点,就是,性,暴力,金钱。人性最底层需求!
阿里也曾掉进过这个坑里!支付宝为了做社交,曾推出过“校园日记”功能,被王思聪讽刺为“O2O卖淫” 。
后来网络评论非常不好,阿里最终放弃。可是,滴滴不放弃啊,死不悔改前赴后继!
甚至还给顺风车司机提供筛选乘客的便利条件,给乘客贴标签!
5月份的空姐遇害过后,就被扒出来顺风车个人评价页面上很多很猥琐的留言。
那些留言说明了,那些司机哪是出来开车拉活赚钱来了啊?这明明就是出来捕猎来了好吗?
这就催生出了一批以骚扰甚至是侵犯女性为目的的司机呀。滴滴不知道吗?当然知道呀。可是为了赚钱,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早在2016年,深圳公安部门排查当地的网约车司机时就发现:8000名网约车司机中:有吸毒前科的人员1425名、肇事肇祸精神病人1名、重大刑事犯罪前科人员1661名。
也就是说,这里面有40%的人是高风险人群!但是滴滴不在乎。因为乘客多了,司机少了,要赚钱就要吸引司机加入,降低门槛让心怀不轨的进来也没关系!
我每次看到滴滴顺风车的官方海报,都觉得无耻到想吐!
没有这些标签,司机怎么会知道哪个乘客是美女,哪个乘客身材好?
空姐遇害了,滴滴道歉、悬赏、整改,态度相当诚恳,关掉了贴标签的功能。
可不出三个月,滴滴顺风车偷偷修改了隐私机制,再一次出卖了乘客的个人信息,让犯罪分子又可以轻易地筛选到“理想中的受害者”。
刚才提到的:顺风车事业部总经理黄洁莉,和客服副总裁黄金红都被罢免了。
但其实,我们自己带团队做企业都知道,罢免高管你有什么用?罪魁祸首就是这个企业的领头人,创始人!
一个企业的文化,风格,灵魂,都是这个创始人的基因!他的特点就是这个企业的特点,他的性格会影响到公司的所有人!
在整改期还顶风作案,这怎么可能是一两个总经理就可以拍板决定的?偷偷修改隐私条款,借她们俩胆儿她们也不敢啊!这个企业的基因里,充满了野蛮,和大胆!
昨天,交通部批评了滴滴,什么对国家法律没有敬畏心啊,对乘客安全不负责任啊,任性妄为啊,对生命藐视啊。
但是我只想知道,到底是怎么惩罚?仅仅是严厉批评?如果没有实质性的惩罚,人家下次依旧还会再犯,如果惩罚和人家的收益不对等,那就是在鼓励人家可以更加肆无忌惮。
其实人类的本性都有不堪的一面,但可以通过法律加倍的惩罚,遏制了不堪的贪婪。
今天的滴滴,为了利益,根本不顾那些信任自己,选择使用滴滴的人的生命安全。辜负了信任自己的人,对自己充满了期待的人,那种感觉是内心无法承受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