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中华文学读书给人力量的文字
《平凡的世界》全书可以概括为三个字:忍,韧,仁(三)

《平凡的世界》全书可以概括为三个字:忍,韧,仁(三)

作者: 明军 | 来源:发表于2021-01-02 11:21 被阅读0次

韧的意思是易折但又结实,受外力影响时不易折断。《平凡的世界》第二部就可以用“韧”这个字来概括。我们可以从中窥见到“韧”的模样和意义。

第一部告诉我们,人在无法改变的现实面前,为了继续生存要忍,要坚忍的活着。一旦现实变得可以改变了,就要努力地、坚韧地去改变。

第二部就是描写文革结束后的四年间,双水村的人们生活变化的历程,通篇隐现着韧的精神和意义。

凡是可以改变的现实,必然充满了希望,希望清晰了,就是目标,目标多了,就会汇聚成面状的景象——理想。

文革后的初期,随着各项拨乱反正政策的颁布和实行,人们看到了希望,劳动热情空前高涨,一两年内就在同样的土地上,基本解决了一二十年来一直困扰着人们的吃饭问题。

这是希望的力量。人有了希望,就会生出目标,还会产生激情,这激情会驱使着人全力以赴的为实现目标而不惜付出一切代价。

这就好比一个大病初愈的人,随着身体机能的恢复,体内的能量聚集到一定程度,就会有去做事的冲动,起初会是小心翼翼的尝试,随后才能循序渐进地放开手脚去做更多的事。

从产生希望到实现目标的过程就是韧的过程。

放到现代来说,饥饿类的穷困已不存在,但希望大于现实的贫穷问题却仍普遍。若想由贫到福,就必须理解并解决韧的问题。

要知道,实现目标的唯一力量,源于坚持的精神,也就是人的韧性。无法改变的贫困,需要忍;有法改变的贫穷,需要韧。

韧,说白了就是一种坚持的精神,为了达到那个认定的目标,它愈挫愈勇、百折不挠、誓死不屈。

像史玉柱的东山再起、刘国梁的大满贯、曹德旺的玻璃王国、郭德纲的德云社……他们从默默无闻到功成名就的过程,注满了巨大的付出和代价,这些辉煌的结果,都是坚韧精神的体现。

哪有随随便便的成功。成功只属于那些坚持最后五分钟的人,失败只钟情于只有五分钟热度的人。

第二部中,孙少平不再为吃而犯愁后,他希望开阔眼界,达到“公家人”的目标,实现他读过的书中那些美好生活的理想,选择了更为艰难的外出打工之路。期间,那么多非人般的磨难,他坚持了下来,直至末尾,他有幸成了“公家人”——煤矿工人。

尽管这个职业是卑微的,但这意味着铁饭碗和他身份的改变——由农民成为了工人,意味着他的目标实现。

人的目标实现了以后,一定还会生出新的更多的目标。这就会出现新目标的纵横层次问题,

人的需求层次,遵循生理、安全、社交、尊重、自我实现的马斯洛理论,新的目标,应该逐级提高才对。这样的人生才更充实、更有意义。

中华传统美德中的“仁”,就介于马斯洛需求理论中“社交”和“尊重”层次之间。

我们可以通过《平凡的世界》第三部描写的世事和人物的变化中,更好地去理解和感悟“仁”的内涵。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平凡的世界》全书可以概括为三个字:忍,韧,仁(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nkeo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