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两年了,创业六年了,还是一如既往地平凡和孤独。没人叫哥哥了,都改口叫叔叔了;没人叫学长了,都改口叫老师了,可能这就是人生慢慢变老的过程吧……
今年学会了很多,做了尤克里里教学视频,全程免费放在网上供初学者学习;开了尤克里里公开课,做了力所能及的音乐普及工作;学会了简单的录制歌曲,把我学生的原创作品也保留下来……然而,这些还是无法改变从事音乐行业的尴尬……
依旧有人指着吉他问大提琴怎么卖,依旧有人质疑吉他还能考大学,依旧有人问我教学资质是真是假……很想贴一张普及知识在门上,但是只会被路人当做广告一样忽略……
之前在某个视频里看到很多国内顶级的音乐人都说过一句话:不干了,太累了!之所以累,是因为不被认可。除了个别一些老师被冠上名师大师的称号以外,那么剩下的音乐从业者大多数都受过质疑。
先谈一下谁给的所谓的大师的资历,哦,不,这个问题大家想想就好了,毕竟我不是大师也没做过什么评委或者什么会长之类。
还是说一下很多人的功利心理,例如学某乐器考了多少多少级,得了什么什么几等奖,参加了什么什么比赛……咦?咱们的初衷不是为了培训兴趣爱好还有陶冶情操的吗?怎么突然又得和别人比这些?难道音乐不是用来表达自我情感和放松心情的吗?就这样,大家对音乐的热爱变成了一个没有硝烟的竞技场……那可不是会很累吗?不干了,太累了……
“老师,您弹吉他为什么不唱啊?”
“老师,那个啧啧啧的电流声真的是音乐吗?”
“老师,作一首曲子一个月太慢了吧?”
“老师……”
老师亦非圣人,这么不尊重老师的专业知识真的好吗?何况这些问题真的是很难用一句话解释清楚的,让老师慢慢普及音乐知识好吗?
“不,这个老师不专业,我们走吧,那边有音乐学院的老师……”
诚然,音乐学院毕业的学生至少学习了4-5年了,但是有时候我很纳闷这类问题。国内目前多数艺术类考生都是因为文化课成绩较差而选择艺考,当然不排除真正想走艺术道路的学生,那么为了上大学而报考艺术类专业,为了毕业证而勉强拿到60分的成绩表,他们真的好好学习专业课了吗?或许这刚好是我所在区域的现状,并不代表所有,可是,部分家长所选择的音乐类院校毕业的老师真的比非专业的好吗?所谓的非专业的老师其实在某些领域造诣很高,可是有人认可吗?不干了,太累了……
除了大家接触最多的代课老师以外,音乐制作人是最令人心寒的……很多人都不了解一首歌是如何诞生的,那么大家对乐手、调音师、混音师、母带师的了解更是少之又少……谁又去关心他们付出了多少呢?不干了,太累了……
舞台上的光鲜诚然美丽,幕后的工作人员更加值得尊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