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最热闹的事,《少年的你》。
——准确地说,是“围绕《少年的你》”,而不是“电影《少年的你》”。
一边是超高的票房和口碑:
突然提档后,上线8小时破亿,单日1.46亿元票房力压同期在映的《沉睡魔咒2》《双子杀手》等影片。截止现在(10月30日18:25),累计票房7.73亿。
8.4的豆瓣评分,也是近期最高分的国产电影。
一边是……
一地鸡毛的骂仗。
豆瓣最热的帖子是这条:《抄袭的你,如此作呕——这才是真正的沉睡魔咒!》
嗯,电影《少年的你》改编自小说《少年的你,如此美丽》,原文涉嫌抄袭。
一开始,情绪正常,怼原著小说。
再后来,情绪升级,连带着怼电影。
到现在,情绪变味,你连夸演员都不行,夸就是支持抄袭,一顶“支持原创”的正义大旗摇得那叫一个猎猎作响,你还不准反驳,反驳人家更火“你抄袭你还有理了?”
???
谁抄袭来着?
你不能在微博上说它一丁点好,说了就等于打开了通往正义审判法庭的大门
作为一个靠原创文字吃饭的新媒体工作者,肉叔也天天被人全文搬运不标明出处,怎么可能会不支持原创?
那问题就来了,记得么,肉叔看完电影第一时间的那篇影评,提了一个小疑问:
《少年的你》标明的编剧有三位(除去原作者):林咏琛、李媛、许伊萌。
电影内容和原著差多少,其中有多少是三位的心血,多少是原作的残留?
这几天肉叔晚上下班也没闲着,抽空把原著小说《少年的你,如此美丽》给看了一遍。
实话实说:
1、小说难看极了,不仅叙个事啰里吧嗦的,爱情也写得挺做作(什么叫简洁,请允许肉叔再次强推一遍双雪涛的《平原上的摩西》)。
2、电影填充了大量小说中没有的细节支撑。非要说跟小说有什么关系,那大概就只是用了剧情主线——
即便如此,《少年的你》还是尊重版权付了版权费,这还不够?
这个问题我们最后说,先来看下,《少年的你》都改了些什么——
1
肉叔之所以说小说稚嫩,是原作者玖月晞确实不太会塑造人物。
主人公陈念,刘北山(小说中角色名为“北野”,为避免混乱,下文全部用电影中角色名“北山”)。
被塑造成了简单的乖乖女和小混混。
电影中,刘北山带陈念回家第一晚,陈念睡床上,刘北山睡沙发,两个人各怀心事睡不着,陈念问了声:硬不硬。
北山带着一点小惊喜地从沙发上弹起来半个身子:啊?
陈念也意识到了问得不妥,补了句:我是问你沙发硬不硬。
北山有点失望地重新躺下:还行。
本来看电影的时候,肉叔不觉得这段有多好,甚至觉得就是为了搞笑而搞笑。但看了小说……
肉叔不得不说,这段太好了,不仅带出了两个人互相有好感,并且各自不捅破窗户纸的默契。
更关键的是,这个小段落其实看得出北山本质上并不坏(要真坏蛋早用强了,还等个屁的硬不硬),合理化了两个人后面的很多行为。
你知道小说怎么写的这段么?
陈念咬一口,蓬松温软,奶香四溢。她身体猛地一僵,北野的手从她裙摆下探进去,沿着大腿内侧的肌肤往上摸。
陈念扭头,与北野的目光相触,他的手在她裙底下得寸进尺,低声问:“害怕么?”
陈念躲避着踮起脚尖,他的手尾随而上。她发着颤,眼珠一转不转盯住他,懵懂而惶恐。
……
那种互相有好感的微妙情绪,荡然无存。
只剩下一个小白兔和一个无良混混的对立。
小说最大的毛病就是:
只有情绪的对立,没有情感的互连。
只有情节的冲突,没有剧情的延绵。
也正因为如此,电影不得不在小说的基础上,做了大量加法。
比如魏莱。
小说里她就是个“脸谱”,单纯享受欺凌快感的嚣张女混子:
陈念拉开厕所隔间的门,对面一口烟雾吐来她脸上。她别过头去咳嗽几声,烟雾散去,浮现出魏莱嚣张跋扈的脸。
化妆品没洗干净,残留在她年轻的脸上。古怪而刻意的老成。
……
陈念往外走一步,被魏莱不客气地推回去撞在隔间门上。
魏莱把手里燃着烟摁过来,慢慢划过陈念僵硬的脸颊,最终摁熄在门板上。
“还还还”,魏莱模仿她的口吃,厌恶道:“你嘴巴就那么蠢,愣是不会讲话?就你这样子,说真话警察都觉得你撒谎。”
——一个没有任何复杂行为动机的反派,一个树立在批判面的标靶。
电影做了哪些加法?
补全了她的家庭样貌:
跟她反复强调“你跟别人不一样”,过度溺爱她并强硬怼回班主任的妈妈;因为第一次没考好,一年没跟她说话的爸爸(甚至爸爸看到女儿尸体,也是怒气冲冲地大踏步离去)。
电影中魏莱被过度溺爱和过度苛责轮番摧残。
欺凌弱小,不仅是她发泄来自父亲压力的畸形途径,也是她证明自己像母亲所言“优秀”的幼稚手段。
电影最大的加法,疑似已被删除。
记不记得有一幕,是全班同学收到陈念妈妈欠下高利贷的追债海报,一起挤眉弄眼地哄笑?
当时肉叔看得特别疑惑,同学妈妈欠债笑就笑呗,笑那么猥琐干嘛……
答案在这:北山的工作是给裸贷公司讨债的,他之所以一开始就认出陈念来,就是因为欠下裸贷的是陈念妈妈,而同学们手机上收到的,是陈念妈妈的裸照。
2
当然,肉叔猜测哈,原著小说看起来稚嫩的一部分原因,是网络文学跟传统文学最大的区别,是付费形式:字数x单价x订阅数。
导致作者想赚钱,就必须增加字数。
手段有很多,最常见的就是一章能说完的事,黏糊成两章说(毕竟肉叔曾经也是个写手,我当时经常这么干)。
所以电影势必也做了很多减法。
小说中,胡小蝶自杀后,魏莱她们第一个欺负的并不是陈念,而是一个被电影删掉的角色,曾好——魏莱的情敌。
曾好不仅报了警,还把陈念请她保密的事情,一并告诉了警察。
这些略显多余的叙事,被编剧们毫不犹豫得给删了。
另外,一开始说要保护陈念的青年警官郑易,在小说中也有过一段接送她上下学的日子。
他沉默地握住她细细的胳膊,注意着来往的车辆,护她过了马路。一直走上马路牙子,他忘了松开。
陈念轻轻挣脱。郑易愣了愣,忽然意识到,他把她看作小孩子,可在她眼里,他是一个男性,且是年轻的男性。
他不自觉看着陈念,她穿着简单的校服裙子,虽然瘦弱,可女孩身体轮廓新鲜而温和,有这个年纪特有的清新。
说实话,肉叔完全看不出加入郑易和陈念暧昧感情线的作用,当然这条线也被手起刀落地删掉了。
但电影最大的改动,是把杀人少年,从北山改成了陈念。
小说里,陈念只是伤了魏莱,北山害怕调查起来会打扰她高考,才出来顶罪,真正的凶手另有其人。
小说中,是北山杀了自己的发小赖青——
杀害魏莱的真凶、真正的雨夜强奸犯、还猥亵过陈念。
北山本来真以为魏莱是陈念杀的,因此想借强奸犯的作案习惯,来掩盖真相。
但他最后一次去见赖青时,对方喝多了,开始分享自己如何奸杀魏莱和猥亵女主的视频……
被暴走的北山当场干掉。
电影则完全删掉了赖子这个人物,和许多与之相关的,像极了东野圭吾的警方侦查、推理过程。
电影始终没有偏离主题:两个溺水在欺凌事件中的少年。
魏莱之死在小说中是一系列推理的起点,电影删除了推理部分,安放进了一种复杂情绪。
在类似地震或者雷鸣的超低音背景声中,魏莱在楼梯上絮絮叨叨。貌似天真地不断往女主心里扎刀,一口一个“我妈妈说”。
你会恨她,但也会因为魏莱家庭出身的悲剧性,没有办法真的在看到她陈尸阶下的时候感到痛快。
——就像现实中的欺凌,当你潜入事件真相时,欺凌往往不是简单的一起悲剧,而是一堆悲剧的错节缠绕。
当然小说也不是完全一无是处哈。
电影删掉了小说中的一个角色,肉叔很想提一嘴:小米。
她是小说中里陈念最好的朋友。在整个故事中,一直在女主旁边,陪她经历着每一天的折磨,却浑然不知。
更讽刺的是,胡小蝶死了,小米惆怅;魏莱死了,小米也惆怅。陈念被打完的第二天,肿着脸去上学,她却在吃惊:你摔哪了。
这个角色是欺凌事件中旁观者的集体画像——
他们身边正在发生欺凌,但他们也对此真的一无所知。很好地还原了应试教育中,高三生活的那种又炽热又麻木的氛围。
当然小米的角色,跟那个戴眼镜的男生李想有部分重合,电影中干脆把两个角色合二为一。
3
说了这么多,其实不太用肉叔继续扒原文了,可以直接下判断:
电影《少年的你》,的确改编自小说《少年的你,如此美丽》。
但原作已经被大刀阔斧地改编到“面目全非”。
导演曾国祥说:
《少年的你》的原著,只看了一遍就放在了一边。另外,没有看过东野圭吾的《白夜行》。
这话肉叔信,因为我也不可能再看第二遍了,确实写得不咋地……
而且,备受指责的抄袭融梗,也基本被编剧团队的三位女编剧精准删除了:
北山要跟混混同归于尽时被陈念撞见(《嫌疑人X的献身》梗),孤儿混混和单亲家庭优异女生(《白夜行》人设),李想邀请陈念看电影完成不在场证明(《嫌疑人X的献身》梗)、以及小说中所有悬疑和推理的部分等等等等。
所以对肉叔本人而言,因为原作“不干净”,就牵连电影也“不干净”,也未免太冤枉编剧团队的努力工作。
抄袭也好,融梗也好,错的是她们么?
明明是,一部被叫骂“抄袭实锤”的作品,居然可以顺利出版实体书、正规出售影视权吧?
疑似玖月晞聊天内容:我得承认,我思想有个误区。我一直觉得,成为经典的东西是可以拿来写的,这是我的误区。
《嫌疑人X的献身》和《白夜行》,肉叔上学时就看过。
看小说《少年的你,如此美丽》的时候也确实……得到了相似体验。
哪怕不提开头“共生关系”描述,两三年前就有人提出过:
这个章节让我想起了白夜行的片段/原来不止我一个人/同感/作者是不是东野圭吾书粉啊!这本书里xxx的态度和《彷徨》好像!
当然,也有不少人几本都看完,觉得并没有。
觉得:
共生怎么啦,全世界只有东野圭吾能共生吗?
那这种时候,要怎么办呢?
今年6月判的一起小说抄袭案,也许能给我们一点启示:
庭审中,对于如何认定两部作品实质性相似,杭州互联网法院法官讲了这么一段话:
在判断两部小说是否构成实质性相似时,应比较两部作品对于思想和感情的表达,以及作者的取舍、选择、安排、设计是否相同或相似,是否使读者或观众产生相同或相似的欣赏体验。
肉叔也不是法官,给不出更专业的判定。
只是依据上述资料,至少你可以看出,原作陷入争议,是有事实根据的。
但到底能不能构成真正的侵权,这个判定难度已经超过了一个或多个普通网友能给出答案的范畴。
在法律给出更权威的答案前,别着急于指出和辱骂“罪人”。
特别是,当你找不准罪人的时候。
4
其实肉叔明白,很多人之所以抵制电影《少年的你》,是觉得,这部电影能爆,是在给资本一个信号——
只要抄得好,以后继续抄。
换言之,为了保护原创,我们一定要发声,一定要声讨所有支持这部电影的人。
那这,又会牵扯到这个问题:
小说引起的争议纠纷该不该由电影团队,甚至观众来承担?
这个问题就真的太难了。
肉叔不只是说,电影团队难——
从正规公司正规网站买到的有效版权,居然有这么多尾巴跟着。
立完项搞完再创作,哪怕二次创作再出色也会被骂。
观众和我们新媒体工作者也好难——
本来大家就想看个电影,写个观后感。
谁知道到最后,每个观众不仅要去把原作给翻一翻,还要再复习一下两本东野的小说?
比肉叔更强迫症的,还要再看下另一本据说也被抄的网文,再对照大家给出的证据。
才有脸和底气来说,这部电影推不推荐别人去看……
……
但你知道吗。
其实能伸出手来指责的门槛,并不高。
我们不扯远的音乐版权和盗版电影,就讲小说改编的影视作品。
这类不分青红皂白,就讲话讲得特别拖家带口的网友,并不少见:
舆论场就是这么令人窒息。
太多人在学会分辨“看法”和“事实”,“吵架”和“讨论”之前,就已经学会了把输出作为武器。
打倒一部《少年的你》,不仅对版权保护无济于事,也其实进一步恶化了本就“寒冬”的电影创作环境。
那更有意义的做法,是什么呢?
上篇文章的文末留言讲得很到位:
真为版权好,应该收集证据起诉原作者
道理上的是非黑白,就该上法庭辩个明白。
而至于情感上的,道德上的任何判断,还是那句话:
争论时,互相多给一分尊重。
别让题外的恶意,淹没了有心人的努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