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乞力马扎罗·日更专题简书·电影院简书电影院
《我不是药神》:一个平凡人对生命与人性的救赎

《我不是药神》:一个平凡人对生命与人性的救赎

作者: 7号驿站的站长 | 来源:发表于2021-08-30 22:15 被阅读0次

《我不是药神》上映于2018年,它改编自一个叫做陆勇的慢粒白血病患者的真实事迹。

严格来说,《我不是药神》算是文牧野导演的长片“处女作”。当年电影开映,豆瓣评分直接亮出开局9分的超高得分,超出50%的人打出5星好评,创造了国产院线片评分成绩的最强记录。

时至今日,该电影在豆瓣评分仍高居9分不下。毫不夸张的说,它可能会是近十年来国产电影中最出色的一部现实题材作品。

本期公众号就选择这部电影,谈一点拙见。


主要演员:

程勇——徐峥饰

吕受益——王传君饰

刘思慧——谭卓饰

彭浩(黄毛)——章宇饰

刘牧师——杨新鸣饰

张长林——王砚辉饰

《我不是药神》这部影片,文牧野采用黑色幽默的创作手法,将喜剧元素融入反映沉重、压抑的社会现实中。

影片以一个小剖面所揭示的血淋淋的社会现实,都来源于救治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药物——格列宁。

关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百度百科上是这样写的: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是一种影响血液及骨髓的恶性肿瘤,它的特点是产生大量不成熟的白细胞,这些白细胞在骨髓内聚集,抑制骨髓的正常造血,并且能够通过血液在全身扩散,导致病人出现贫血、容易出血、感染及器官浸润等。”

慢性期患者治疗的目的是控制疾病以及维持血细胞在正常范围,而格列宁正好可以达到这个治疗效果。

但通过正规渠道购入的格列宁价高至4万一瓶,普通家庭根本无经济实力长期负担。对于持有格列宁生产专利的药商而言,“命就是钱”,可对于白血病患者而言,“药就是命”。

可以说,无良药商谋取商业暴利与患者想方设法降低成本购药以维持生命的诉求,似乎是难以调和的矛盾。

当生命因贫穷而受到死亡的威胁,贫穷便是死亡。


在《我不是药神》这部电影中,只有平凡人,没有英雄,哪怕是之后做出不平凡举动的主人公——程勇。

程勇一开始的形象是非常鲜明的。他是一个倒卖性用品的中年油腻男,邋遢、穷困、不思进取。在上海生活区的一条不起眼的小巷中,他开了一家印度神油店,平日里生意经营惨淡,顾客寥寥无几,连交房租都成了问题。

程勇不仅店铺经营地差强人意,家里也是一堆烂摊子。

1.父亲面临偏瘫的危险,因无钱去医院救治,只能让其在敬老院煎熬着。

2.正准备出国的前妻与他争夺儿子的抚养权,两人协商无果。

经济上捉襟见肘的程勇,在争夺儿子的抚养权上,明显占据着下风。

程勇有着平凡人的私心、欲望,在面对没钱交房租而被房东封店、无经济实力给陷入昏迷中的父亲动手术,甚至连引以为安慰的儿子也被前妻试图移民的内外交困中,他铤而走险去印度走私格列宁,只是为了改变目前暂时的人生困境。

正如一开始他在电影中说的那样:“我不想当神,我只想赚钱”。是的,一开始的他不是英雄,更不想做救世主。

同理,出于这种平凡人为己的私心,我们也不难理解当警察严查仿制格列宁时,程勇会为了保全自己而将进货渠道转卖给假药贩子张长林。


同样是平凡人,当身处人生困境时,有些人却要付出生命的代价。

程勇所遭受的生活困厄能用金钱解决,可那些身患白血病的患者们,他们要付出的代价不仅建立在金钱的基础上,更须在直面死亡的威胁中生长出强烈的求生意志。

举例而言,影片中的悲剧人物吕受益,在妻子怀孕后的第五个月查出白血病。

是儿子的降生给了他继续活下去的勇气,是程勇的相对低价的印度格列宁给了他活下去的希望。

看着尚在襁褓中熟睡的儿子,他也曾满怀希望地对程勇诉说自己当爷爷的美好憧憬。

然而当程勇因畏惧被判刑而退出走私药物后,吃不起昂贵格列宁的吕受益,已被日复一日的化疗和无止境的病痛消磨尽了求生的本能。贫穷又无望的他,为了不拖累妻儿,最终选择了撒手人寰。

其实,除了吕受益,同样患病而寻求上帝庇佑的刘牧师、不愿拖累家人而流浪在外的黄毛——彭浩,以及为了白血病女儿而去声色场所跳舞的刘思慧,他们也都是悲剧人物。

当初,他们四人阴差阳错而聚在一起,帮助程勇销售印度格列宁。

在这过程中,他们为维护广大白血病患者的权益,曾一起在张长林售卖假药的现场大打出手。

他们都因程勇而对未来有过希冀,也同样在程勇退出后再次陷入旧时困境。不同于吕受益的是,刘牧师、黄毛、刘思慧还能挣扎着活下去。


吕受益的自杀,带给程勇的精神震撼,不仅出于他对逝者的哀痛之情,更是出于对更多白血病患者的怜悯与担忧。他们会不会成为下一个轻生的吕受益?

当程勇走过这些前来吊唁的病友们身旁时,导演有意将镜头切换为程勇的视角,依次给他们的眼睛来了个特写。看着这一双双眼睛,此时程勇内心的愧疚之情展露无疑。

而当他看到坐在阶梯上,满怀伤感地吃着橘子的黄毛后,程勇内心的愧疚、自责、后悔等种种复杂情绪,更是难以平复。

程勇再次冒着入狱的风险走私印度格列宁,是因他彻悟——低价药物对这些病友活下去的重要意义,同时也是为了完成对自己的救赎。

值得一提的是,在吊唁吕受益之前的电影情节中。当程勇在印度买完药后走出药店,街上正在喷洒防虫消毒的药剂。

在朦胧中,一行人推着两尊神像通过。其中一尊是掌管毁灭与重生的湿婆神,另一尊则是专治疾病和管理财富的医神和财神大黑天

程勇目送着两尊神像经过自己身旁后又逐渐远去,他似乎也像是亲历了一条受戒之路,明白了使命所在。

以上,都是促使程勇从为己谋利到舍己救人思想转变的重要因素。当程勇蜕变成一个不求私利,甚至贴钱为患者买药的药神时,前后人性上的对比在更显差异的同时也更具特殊魅力。

正因如此,当他被捕后,在法庭上不为自己做任何道德上的辩解时,其高尚的人格也就更容易令人肃然起敬。


影片中,垄断国内市场,售卖天价格列宁的药商,在某种程度上更像间接杀人的刽子手。

而冒着入狱风险且赔本售卖药物的程勇,却给许多患者带来了生的希望。

两相对比,人性的卑鄙与高尚立见高下。

当一个人出于救人的目的而触犯法律时,法律并不能成为判处这个人的唯一标准。

这里所展现的不仅是所谓的正当与不法的较量,更是法律在人情、道德面前量刑的无私与酌情的对弈。

电影结尾,那些曾经受惠于程勇的白血病患者,自发地集结在街头,摘下口罩为他送行,我想这是对公道自在人心的最好诠释。

摘口罩体现了患者们对程勇的尊重,这一细节与电影前半部分程勇初次与他们会面而强迫他们摘下口罩形成了某种呼应。

坐在警车内的程勇,看着街上的此情此景,自是感动地红了眼眶。在为他送行的人群中,他彷佛看到了已逝的吕受益和黄毛正对着自己微笑。

我想此刻的程勇,定不会后悔自己为救人而入狱的选择的。

虽然《我不是药神》是一部现实主义题材的电影,但在无数绝望又压抑的社会现实面前,程勇带来的那一丝人性的温暖无疑具有直击观众心灵的作用。

是枝裕和曾在《有如走路的速度》中表明——他并不喜欢主人公克服弱点并拯救世界这样的情节,更想描述没有英雄,只有平凡人生活的、有点肮脏的世界忽然变得美好的瞬间。

或许在现实生活中,像程勇这样的人是少数,但他为世界变得更美好所作出的努力必将影响更多人投身于此。

影片的结尾,法律对程勇量刑时的酌情处理以及国家将治疗白血病的药纳入医保并实施进口零关税等诸多惠民举措的推行,标志着国家的不断进步,也让我们切实地相信———这世界终究是会越来越好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不是药神》:一个平凡人对生命与人性的救赎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nxai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