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人物国学与传统文化
百位中国历史名人001:“内圣外王”的楷模——周文王

百位中国历史名人001:“内圣外王”的楷模——周文王

作者: 含谦 | 来源:发表于2018-10-23 15:48 被阅读18次

100位中国历史名人

零零壹   “内圣外王”的楷模——周文王


01  父死继位

周文王本名姬昌,

是周王朝的奠基者,

他本是商朝岐山下周族人的首领。

姬昌的父亲季历曾朝见商王,

商王任命他为商的牧师。

牧师,就是地方诸贤的首领。

季历善施仁德励精图治,

不断对周边部族发动战争,

并取得多次胜利。

周族势力的不断扩张,

引起了商王的猜忌和害怕,

商王遂找借口杀死了季历。

在这样的形势下,

姬昌继承了周族首领的职位,

他吸取了父亲的教训,

重申对商王的从属地位俯首称臣,

同时暗下决心,

要从根本上增强周人的力量,

以图强大后消灭商王朝。

周文王 明朝 作者不可考  |  图片来源于网络  

02  宽政简刑

姬昌继承其父施行仁德,

天下的人才贤士争相投奔,

姬昌都以礼相待予以任用。

为团结本邦贵族,

姬昌规定贵族子孙能够世袭领地,

后来这叫做“世卿世禄”。

为吸引各地商旅前来,

姬昌设立市场和关卡,

只对商旅之人进行稽查而不征税。

对于犯罪之人,

姬昌也只惩其人而不连坐家属。

山林川泽等国家土地,

姬昌也不禁止民众前往樵采渔猎,

因此下层人民生活逐渐改善。

03  耕行井田

在土地和税收制度方面,

姬昌实行井田制。

具体做法是:

将土地划分成井字形的方块田,

井字形中间的百亩土地为公田,

井字形周围的八块土地为私田。

私田分给八家农民耕种,

农民在私田上的收获归自己;

公田则由八家抽出人力共同经营,

其收成上交国家做税收。

此后,整个西周实行的都是井田制。

井田制的施行,

既保证了农民有固定的产业,

又把农民固定在土地上,

从而维护了社会的安定。

04  礼贤下士 

为治理国家,

姬昌礼贤下士到处寻访人才。

相传他在寻访贤人的途中,

有一天走到渭水南岸,

看到一位气宇不凡的老者在钓鱼,

老者的鱼钩居然是直的。

姬昌感到很奇怪,

于是就同老者攀谈起来。

老者说这叫作愿者上钩,

姬昌觉他出口不凡定非常人,

便向他咨询治国之道,

老者果真对治国之道颇有精辟见解。

姬昌大喜过望,

就把老者请上车一同回到都城。

老者姓姜名尚字子牙,

因为姬昌在与他同归时说道:

“吾太公望子久矣!”

姜尚便号称太公望,

俗名姜太公。

渭滨垂钓图 明朝 戴进  |  图片来源于网络

05  囚居羑里

经过姬昌长时间的经营,

不仅周族的政治经济实力增强,

而且以周人为首的联盟开始出现。

姬昌在诸侯中的影响日增,

引起了商纣王的害怕,

商纣王遂下令将他抓起来,

囚禁于羑里。

正是在羑里囚禁期间,

姬昌推演了后世著名的《周易》。

不久姬昌手下散宜生采取贿赂的方法,

把美女骏马及奇珍异宝献给纣王,

使得纣王不仅释放了姬昌,

而且还任命他担任了西伯,

并赐给他弓矢斧钺,

令他掌管对周围地方的征伐之权,

从此在商王的旗帜下,

姬昌更加名正言顺地发展自己的势力。

羑里城周文王像  |  山海风  © 羑里城周文王演易处  |  山海风  ©

06  断讼称王

姬昌担任西伯的时候,

因为一块田地的所有权,

虞国和芮国发生争执不能平息,

闹得不可开交,

两国国君便想请西伯姬昌仲裁,

于是一齐去朝见西伯。

他们到了周族邦境内,

看到耕者互让田界、行者互相让路;

到了周人居住的村落,

看到男女互不混杂,老人很受尊重,

到了周人的朝廷,

又看到士大夫之间连官位也相互谦让。

虞芮两国国君大为感动,

想到为一块田地发生争执实属可笑,

于是两人主动将这一块田地让出来,

作为两国间的闲田处理。

各地诸侯听闻了这件事情,

凡是有矛盾纠纷都来找姬昌评判。

西伯姬昌的评判使得诸侯们心服口服,

诸侯们因此纷纷拥载西伯姬昌。

于是西伯姬昌受天命称王,

史称周文王。

07  受命敬德

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

文王受天命可以看作一个里程碑。

“天命”的说法在周以前是没有的,

商代统治阶级的词语里,

既没有 “天”也没有“命”的概念。

商人信仰一种宗教性质的最高主宰,

祂只是商人独有的至上神,

是专门维护商朝统治阶级利益的。

而周人所谓的“天命”,

已带有一种理性的性质,

它并不为周人所独有,

而是一种客观公正的意志,

是超越各王朝各部落之上的,

它不只钟情于一家一姓,

而是视人们的表现是否具有“德”性,

而决定将统治权授予不同的人群。

因而天命不是固定不变的。

统治者要获得或保持天命,

就必须努力增强自己“德”的修养,

即必须“敬德”,

而“敬德”的具体表现,

又主要体现在对于民众的关心爱护,

即必须做到“保民”。

就像文王所做的那样,

由于文王实行德治爱护小民,

所以天将大命授予了他;

反之,由于商纣王对人民统治暴虐,

显示他的”德”已经迷乱,

所以上天取消了赋予商人统治的“命”。

更重要的是,

“天命观”生出了一种“革命”思想。

既然失德之君被革去天命,

那后来的有德之君取而代之,

便成为完全合乎上天旨意的举动,

因此后来我国几千年政治上的改朝换代,

“天命观”都为其提供了理论依据。

毫无疑问这种由周文王发明,

而为周代统治者继承的“天命观”,

较商代统治思想已有较大进步。

它把服天意与尽人事两者结合起来,

要求统治者把精力放在改善民生上,

从而一定程度约束了放纵的统治者。

08  病逝丰京

文王受命之后,

对商朝西部最大邦国崇国发起进攻。

崇国在今河南嵩县,

是周人向殷商发起进攻的最后一个障碍。

崇国国君崇侯虎长期追随商王朝,

曾在商纣王面前说文王坏话,

致使文王被囚于羑里。

崇国的实力十分强悍,

崇侯虎把城墙修得既高又大。

文王便联合自己的兄弟之邦,

一起向崇国都城展开进攻,

最终歼灭了崇国。

文王在扫清了崇国这一障碍后,

遂将国都由歧邑迁到丰,

以便大规模地向东方经营。

但就在迁丰的第二年,

文王去世,

伐商的未竟事业,

只好留给了周武王姬发。

利簋  |  Siyuwj  ©

09  文王遗风

后世的儒家,

为了把道德与政治联系起来,

把文王塑造成一个“内圣外王”的典型。

中国古人普遍又有崇古心理,

喜欢效法上古圣贤之君。

由此周文王的影响就越来越大了,

周文王也成为人们心目中的完美形象,

特别是帝王中的典范。

孔子就特别推崇文王,

他做梦都想恢复“郁郁乎文哉”的周礼。

孟子称文王这样的圣人,

五百年才出一个。

历代以复周礼为己任的人就更数不清了。

但是文王的言论,

今天已经所见无几。

据说文王善演周易,

今天的周易就有文王的整理之功,

也许从那里,

我们仍可以体悟文王的遗风。

相关文章

  • 百位中国历史名人001:“内圣外王”的楷模——周文王

    100位中国历史名人 零零壹 “内圣外王”的楷模——周文王 01父死继位 周文王本名姬昌, 是周王朝的奠基者, 他...

  • 1子曰思想引正途

    老子 道家学派创始人 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 老子乃世界文化名人 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 老子存世作品有...

  • 大健康产业与亚健康的趋势:科技如何为人民服务

    我们看看历史那些长寿的历史名人,比如久远一些的周文王姬昌、周武王姬发、老子、孟子……也有玩世不恭的赵构、乾隆,也有...

  • 周文王“内圣外王”,堪称历代贤明君主的典范。

    商朝诸多贤明君主中,“内圣”君主中有太甲和太戊比较显著,而“外王”的君主中则以成汤和武丁堪称典范,似乎并没有出现过...

  • 王阳明与毛泽东

    在中唐以来的中国政治史上,王阳明可谓是横空出世。因为他是做事的楷模、行动的楷模、实干的楷模,他也是成事的楷模,无论...

  • 周文王画像

    周文王画像 周文王姬昌画像 周文王姬昌画像,樊大牛(中国画,纸本,画心180✘96) 敬告所有网友:樊大牛所有作品...

  • 浅说自性本心三教之异同

    中国文化,是一种内圣外王的文化,即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儒释道三教宗旨,总体来说,皆是内圣外王,...

  • 老子不写白话文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伯阳,或曰谥伯阳,春秋末期人,生卒年不详,被列为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

  • 雷锋,中国时代的楷模

    今天是中国现代散文家汪曾祺先生的生辰,同时也是学习雷锋纪念日。 一开始还不知道为什么把3月5号定为“学雷锋纪念日”...

  • 《中国哲学简史》| 内圣外王之道

    中国哲学的精神或者主题,一言以蔽之就是:内圣外王之道。 “内圣”,针对内心修养的成就;“外王”,针对外在社会公用,...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百位中国历史名人001:“内圣外王”的楷模——周文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odazftx.html